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9 23: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4:22
周立以前是个会计,并非科班出生。因热爱党的新闻事业,1999年,她辞掉了令人羡慕的银行工作,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区县,成为一名县报记者,2003年进入重庆晚报。
从走进重庆晚报那一天起,周立就扎进社区小巷、田坎阡陌,做离老百姓最近的记者,写老百姓身边的新闻,忠实记录百姓酸甜苦辣,以笔墨体察民情*,反映群众心声,写出了一批反映时代本质、反映人民心声、反映真实生活、鼓舞人民斗志的优秀新闻作品。她以实际行动践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要求,践行三个代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守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良知与责任。
近年来,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下,不少都市报社会新闻逐渐向“红、黄、灰”方向发展。针对这种不良现象,2005年初,周立向报社编委会提交了《构建和谐社会 打造绿色社会新闻》的5000字建议。根据她的建议,重庆晚报增设了社区新闻部,始终把普通市民作为报道的主角,通过他们的故事提倡相互关爱,弘扬人间真情,树立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
2006年,**局委员、*宣传部*刘云山在视察重庆晚报时,阅读周立所采写的部分新闻作品后,作了充分肯定,他说:“贴近老百姓,体现人文关怀就是要这么做……”
十年来,周立的笔下涌现出许多小人物,这些小人物在社会上引起了大反响——挖煤资助贫困生的山村教师刘念友;感动中国的八岁女孩倪东艳;打造出6000多级“爱情天梯”的刘国江和徐朝清、生命中的红舞鞋乔献华、以城口少女妈妈王可见为代表的高山移民,等等。
采访《十九年生死邮路》中的巫山步班邮递员王安兰时,她执意要和他一道,冒着随时葬身崖底的危险,顶着暴雨从下午一直攀爬到半夜1点;为采访到一线的抗震救灾情况,她在家人的担忧中,在汶川地震灾区一呆,就是7天;为表现高山移民真实的生存状态,她爬了5个多小时山路,在山上和山民们同吃同住近10天。写下了《走近高山部落》,这篇文章由点及面,反映了整个城口,乃至整个重庆高山移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土地、资金的缺乏,生存技能、生活方式的落后、就业岗位的紧缺等等等等……
多年来,周立以实际行动深入生活,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反映最热切的期盼。通过媒体,密切了党群间的血肉联系,凝聚爱心,传递温情,营造和谐。
通过周立的报道,很多人、很多群体的生活甚至命运得到改变,通过媒体,她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募得的爱心捐款,总计已近100万元,她自己也无数次的,在采访中资助他们,至今,她还长期资助着偏远山区两个贫困生的学费和生活费。
更重要的是,周立将这些小人物身上伟大的人格和朴素的情感带给广大读者,传播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播着人间真情,传播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并通过对那些具有高尚情操的人的采写,影响着千千万万的读者,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