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7 11:2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11:34
长调是蒙古传统的民族声乐 ,是草原上的歌,是马背上的歌。
蒙古长调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和美学的感悟。它集中体现了蒙古民族游牧文化的特点,并与蒙古语言和文学等息息相关。
蒙古长调的音乐特点为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多采用复合式节拍。曲式结构以上、下句构成的乐段较为常见,也有复乐段乃至多乐段构成的联句体,以非方整性结构居多。歌词多以两行为一段,在不同的韵步上反复叠唱。词曲结合则"腔多字少",常用甩腔和华彩性拖腔,以各种装饰音(诺古拉)点缀旋律。除独唱外,还有齐唱、对唱、伴唱,乃至"潮尔"合唱等演唱形式。"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种形式,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字少腔长是其一大特点。根据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音乐形态的现状,长调可界定为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者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发挥,演唱的节律各不相同;长调歌词绝大多数内容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和湖泊。
长调是抒情歌曲,由32种采用大量装饰音的旋律构成,它赞美美丽的草原、山川、河流、歌颂父母的爱情、亲密的友谊,表达人们对命运的思索。它的特点是:大量使用装饰音和假声,悠长持续的流动性旋律包含着丰富的节奏变化,极为宽广的音域和即兴创作形式。上行旋律节奏缓慢稳定,下行旋律常常插入活泼的三音重复句式,这来自对草原生活步调的模仿。长调的演唱和创作与牧民的田园式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这是蒙古族仍然广泛延续的生活方式。
流行于阿拉善的《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轮番酒之歌》、《查干套海》、《辞行》、《牡丹梁》等,流行于呼伦贝尔的《辽阔的草原》等,流行于锡林郭勒的《小黄马》、《走马》等,流行于科尔沁草原的《威风矫健的马》、《思乡曲》等,都是乐段体的长调民歌、都是优秀的长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11:35
长调是蒙古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吧!发音方式非常特别,音色苍凉悠远,配合马头琴的演奏,更打动人心。一个好的长调艺人,需要学习很长时间,都是需要时间打磨的。内蒙古的这一项活动挺好的,是对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扬。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11:35
这是蒙古族的一种声乐,是草原马背上的歌曲,它的声音较高,起伏比较大,一般在盛大的节日上才可以听到。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11:36
这是蒙古民族的一种特有的声乐,然后是草原上的一种独特文化,同时给人的感觉又非常的高亢,然后也可以达到一种抑扬顿挫,豪放不羁的感觉。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11:36
蒙古长调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和美学的感悟。它集中体现了蒙古民族游牧文化的特点,并与蒙古语言和文学等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