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兴后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7 04:2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9 05:00
作品原文 春 兴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1]
编辑本段作品格律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
(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2]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3]“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两句中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之间又存在着因果联系。
“柳色雨中深”,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唐代诗人写过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悠悠乡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触发;又往往进一步发展成为悠悠归梦。武元衡这首《春兴》,就是春景、乡思、归梦三位一体的佳作。这首诗所写的情事本极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触动了乡思,在一夜春风的吹拂下,做了一个还乡之梦。而诗人却在这平常的生活中提炼出一首美好的诗来,在这里,艺术的想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武元衡
(758~815)唐代诗人。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公元783年(德宗建中四年)登进士第。历官监察御史、华原县令、比部员外郎、右司郎中、御史中丞。公元807年(元和二年)旧历正月,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十月封临淮郡公,充剑南西川节度使。公元813年(元和八年)召还,复为相。因力主削藩,遭藩镇忌恨。公元813年(元和十年)旧历六月三日早朝,为淄青藩帅李师道遣刺客暗杀。其诗藻思绮丽,琢句精妙。原有《武元衡集》10卷。今存《临淮诗集》2卷,收于《唐诗百名家全集》中。《全唐诗》录其诗2卷。《全唐文》录其文10篇。[4]
作品有《秋思》、《秋夜寄江南旧游》、《康昌观玉蕊花》、《赠歌人》、《送崔判官使太原》 、《山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9 05:00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象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9 05:01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甚至连做梦都是故乡的内容,但此情又苦于无处表达,只好借春风随梦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