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人解说一下北宋(宋徽宗)时期的宋辽之战 和一些大小战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8 14:3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7:21
公元1115年(政和5年),有个叫马植的辽国大臣来投大宋,说自己是汉人,现在辽国政局不稳,愿意南归“圣域”,见了徽宗后,他说:“辽国必亡,陛下念旧民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宋史》)。”徽宗听的很高兴,后来就给马植赐名叫赵良嗣,并任命为秘书丞。三年后,辽国天祚帝接连败给了刚刚崛起的金国完颜阿骨打,丢失了今天辽宁一带的大片国土。徽宗听说辽兵屡败便怦然心动,他觉得大宋的机会来了,于是就派人出使金国,表示愿意联合金国攻打辽国,并且让他的得意臣子蔡京和童贯就此事赶紧商量个办法。
善于揣摩皇帝意图的童贯趁机上了一份《平燕策》,说是要分兵扰乱幽蓟(今北京一带)重兵夺取云中(今山西大同)。徽宗一听,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心又动了起来,立马就派人渡海到金国去。
与金国的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宋与金约定共同攻打辽国,金兵从平地松林(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一带)趋古北口(北京密云),宋兵自雄州(河北雄县)趋白沟(河北新城)。双方约定灭辽后,“燕京”并所管州城要还给大宋,金人很痛快地答应了宋方的这个条件(宋要每年给金国50万两匹的金帛),但是徽宗的本意,这个“燕京”不是指燕京一地,而是指比燕京更多更广的十六州地区,但偏偏徽宗那瘦金体的御笔亲书只提了“燕京”,怨不得金人,负责对此交涉的赵良嗣等人也没有办法改变被动的局面。
童贯正按照徽宗旨意,忙着进行夹击辽国的准备工作时,江南方腊于1120(宣和二年)年发动起义,徽宗大惊,急忙命童贯率在京诸将及陕西河东部队前往江浙*,这样徽宗的北伐计划就被打乱了。一直到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金国来人商量开始夹攻辽国,宰相王黼又极力撺掇徽宗收复燕、云,徽宗再一次下决心北伐,于是任命童贯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挂帅出征。
腐朽的大宋VS没落的大辽
此时辽国政局又发生了有利于大宋的巨大变化。辽朝最后一名皇帝天祚帝已被金军赶入内蒙古,辽朝5京(上京临潢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除了一个南京外,其余四个全部落入了金人之手。国不可一日无主,辽国的宰相等就拥立了耶律淳为天锡皇帝。可以说此时的辽国已经如同风中的蜡烛。
大宋知道了辽国的状况,于是乐观地以为,只要大宋朝天兵一到,耶律淳就会乖乖投降,燕云之地便可以尽入大宋版图。童贯等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以为建功立业就在眼前。出发前,乐观的宋徽宗曾以御笔给他写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辽国拱手投降,大宋收复失地;中策是辽国对大宋纳款称藩;下策是按兵巡边,也就是说最坏也会全师而退。
这年四月,童贯率军15万,自京师出发,以陕西名将种师道(即《水浒》中之小种经略相公)为都统制。等到到达高阳关(河北高阳)前线,才知军情不容乐观。原来河朔驻军平日极少训练,将骄兵疲,战斗力差,征战器械几乎是一无所有,由于100多年未有战争,地方*也从未做过战争准备。童贯不是傻子,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没打赢的北伐战争
童贯本来也想着对这个已经很破烂的宿敌辽国来个犁庭扫穴,不过此时他已知道了宋军的力量不那么可靠,只是身为元戎,又是北伐平燕的策划者之一,退堂鼓是万万敲不得的,所以童贯的气势还是很壮的。
童贯先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国,派人拿着徽宗的手谕去要耶律齐举国附宋,保证他世世代代不失王爵,遭到了拒绝,而童贯的的招降纳叛*又惹恼了耶律齐,于是辽与宋展开了决战。
彼时童贯已安排两路大军夹击辽军,辽国派耶律大石和萧干迎战。虽然童贯气壮如牛,奈何军队不堪一击。1122年的5月26日,辽军在今河北雄县两败种师道大军,30日,又在今河北涿县击败辛兴宗的另一路大军。至此宋军全线败北。6月3日,种师道回军往雄州,结果消息为辽军所知,辽军派轻骑追击,在雄州城下,宋军大败亏输,望风而逃。所幸的是,辽国因为担心其北边的金国前来,不敢扩大事态,追到雄州就不再追击,宋军这才免遭了全军覆没的命运。这消息吓坏了宋徽宗,徽宗“闻兵败惧甚,遂诏班师。”
童贯班师不久,辽国的新皇帝耶律淳大病不起,不久一命呜呼。徽宗得知消息,又认为有机可乘,于1122年7月间,再派童贯出兵,并以当时名将河阳三城节度使刘延庆为都统制,取代了种师道。金国听说童贯出兵,害怕宋军一旦占领了燕京,那原来宋朝答应的50万岁币可就没有着落了,于是赶紧商量着一块打,宋徽宗答应金国不违背原来的协议。
这一次开始比较顺利。辽国的涿州守将是郭药师,他看见辽国朝不保夕就自己想好了退路:投降大宋。郭药师率领的常胜军是辽朝劲旅,社稷干城,他的投降让辽国惊恐不安。由于易州守将也投降了大宋,这使大宋不费一兵一卒得到了两座城池。但是由于刘延庆拒绝郭药师轻师袭击燕山的建议,且自己认为自己是大国之师,没人敢偷袭,结果在10月29日晚间被辽国萧干的3000精兵所败,宋军自相践踏,散落的粮草辎重布满了大道,次日天亮后,辽军继续追击,双方在白沟又发生大战,宋军又是个一败涂地。残兵逃至雄州。徽宗北伐以大败而结束。唯一的战果是花费了数百万从金兵手里得到了燕京等几座空城。
历史常常惊人地相似。徽宗北伐和辽国打了两仗,战果和130年前宋太宗的北伐一样,基本都是二比零。
徽宗的北伐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徽宗不该有这个想法,也不是因为他联金灭辽*的不可行,更不是因为辽军太过于强大或者金人不配合,根本的原因在于徽宗、蔡京为首的统治集团的腐朽不堪。在这个政权治下,居庙堂者正气不扬,昏庸*;处江湖者怨气冲天,啸聚山林,这一切终使大宋军无斗志、武力不兢,使大宋“拥离散之人心以当大变,无一而非必亡之势(王夫之)”。
战争的影响
徽宗的两次伐辽,均以失败告终,此前辽国以为宋朝是庞然大物,心内很是忌惮,此战之后,才知所谓大宋不过是一个泥塑巨人,空架子而已。宋史说:“契丹知中国不能用兵,由是轻宋。”后来辽国天祚帝兵败,很想投奔大宋,但是又恐怕如此大宋无法依靠,只好改投西夏。
而金国在战争的过程中猛然间发现大宋竟然如此腐朽,所以合作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倨傲蛮横,他们曾经对宋朝使者说,待我朝取了燕京,一寸土地都不交给你们南朝,还怕南朝不依契丹之例缴纳我朝银绢吗?1125年(宣和七年),辽国被金国灭亡,金国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面对一个除了“大”,再无任何优势的宋朝,金人已经露出了贪婪自信的微笑,笑声中,他们磨刀霍霍,战马嘶鸣。大举攻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徽宗北伐,联金灭辽,本想大扬国威,收复失地,报宋太宗时的一箭之仇,不想弄巧成拙,暴露了大宋的**,让金人起了觊觎之心。昏聩的徽宗加速了大宋的灭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7:21
真没什么好说的……无非是宋金海上同盟合力攻辽,然后徽宗派他手下无所不能的童贯大王领兵,十五万宋军被约三万北辽残军打得惨败,耶律大石和萧干差点活捉童贯,要不是种师道力挽狂澜就是全灭的结局。第二次北伐较顺利,但种师道再度被排挤,刘延庆领兵,辽将郭药师率“怨军”投降(抱怨之军,天祚帝为了向女真报仇所建的“精锐”,当然大概的确是辽朝末世比较能打的一支部队了),但又是抱着搞笑的“大国仁义之师,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想法,被萧干再度击败,郭药师反水。宋朝的虚弱完全暴露给了女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7:22
宋辽之战在宋朝刚建国时候就开始了 经过雍熙北伐 澶渊之战后签订澶渊之盟 从仁宗开始到徽宗几乎没有大的战争爆发 再次开战是金国邀请宋一起灭辽 但是主要还是金朝打的仗 宋朝只是趁乱占了几座城 至此 辽国灭亡追问然后呢?金国就把宋灭了?呃历史盲一只,如果问题太小白请原谅我……
追答灭辽以后没几年 金兵南下灭北宋 赵构逃到江南建立南宋 以长江为界 基本上战线就稳定下来 偶有金南下和宋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