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1 09: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8:33
哀梨蒸食 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八珍玉食 泛指精美的肴馔。
帮虎吃食 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
并日而食 并日:两天合并成一天。不能天天得食,两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粮食。形容生活穷困。
布衣蔬食 蔬食:粗食。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清苦。
吹箫乞食 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后指沿街乞讨。
鹑居鷇食 鷇:待母哺食的幼鸟,它不挑拣食物。如鹌鹑一样居无定所,象幼雏一样饥不择食。比喻生活俭朴,不求享受。
粗衣粝食 粝:粗米。穿粗布衣,吃粗米饭。形容生活水平很低。也指不追求生活享受。
恶衣恶食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恶衣粝食 粝: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饭。形容生活俭朴。
扼吭夺食 扼:用力掐着;亢:咽喉。扼住喉咙,夺走吃的东西。比喻使人处于绝境。
饿虎扑食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发愤忘食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废寝忘食 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丰衣足食 足:够。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褐衣蔬食 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饭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形容生活困苦。
侯服玉食 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饥不择食 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饮食男女、
嗟来之食、
废寝忘食、
钟鸣鼎食、
因噎废食、
民以食为天、
箪食壶浆、
宵衣旰食、
衣食住行、
弱肉强食、
肉食者鄙、
食不果腹、
食言而肥、
箪食瓢饮、
饥不择食、
食指大动、
食古不化、
自食其力、
丰衣足食、
易子而食、
蚕食鲸吞、
节衣缩食、
自食其果、
饱食终日、
并日而食、
食不甘味、
东食西宿、
锦衣玉食、
不食周粟、
衣食父母
颠扑不破 颠:跌;扑:敲。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
饿虎扑食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饿虎扑羊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老虎头上扑苍蝇 比喻自己找死。
迷离扑朔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扑杀此獠 扑杀:打死;獠:古时骂人的话。打死这个坏家伙。形容对某人憎恨之极。
扑朔迷离 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望风扑影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
颠扑不磨 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同“颠扑不破”。
飞蛾扑火 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
撅天扑地 形容尽量搜括。
闾阎扑地 里巷遍地。形容房屋众多,市集繁华。
扑地掀天 形容闹得很凶。
嗟来之食
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和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财富。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喂”或“哎”。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翻译:
齐国出现了大饥荒。富人黔敖好心赈济灾民,在路边摆设了食物,等待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人用衣袖遮着脸,拖着鞋子,晕晕乎乎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大声冲他吆喝说:“喂!来吃吧!”没想到那人却瞪视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跟在后面表示歉意,但是这个人始终不肯吃嗟来之食因而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扑朔迷离、
异香扑鼻、
望风扑影、
颠扑不碎、
可塔扑支、
劈留扑碌、
劈丢扑搭、
扑杀此獠、
扑满之败、
劈丢扑冬、
扑击遏夺、
飞蛾扑火、
扑满招尤、
饿虎扑羊、
闾阎扑地、
水扑花儿、
一扑纳心、
劈丢扑冬、
滴羞扑速、
匹丢扑答、
疋丢扑答、
扑心扑肝、
扑哩扑剌、
疋丢扑搭、
匹丢扑搭、
劈溜扑剌、
浑捶自扑、
匹力扑六、
的溜扑碌、
颠扑不破
1、饥火烧肠:饥不可忍,如火烧肚肠。形容饥饿不堪,难以忍受。
2、饥肠辘辘: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3、饥冻交切:饥饿与寒冷一齐*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4、忍饥受饿:忍受饥饿。形容生活极其贫困,艰难度日。
5、担饥受冻:担:经受。经受饥饿与寒冷。
6、嗷嗷无告:无告:指无处可以告贷和求救。形容身陷饥饿和困境中无处可以求援。
7、饥寒交切:饥饿与寒冷一齐*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8、食饥息劳:指使饥饿者得食,疲劳者休息。
9、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10、饿莩遍野: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11、众口嗷嗷:嗷嗷:哀号声。形容人们因饥饿而嗷嗷哀号。
12、枵肠辘辘:枵:空虚;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辘辘作响。形容十分饥饿。
13、饥不择食:择:挑拣。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14、啼饥号寒:啼:哭;号:叫。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15、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食。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
16、肚束三篾:篾:薄竹片,可编制成席子。用三根篾条勒住肚子。指勒紧腰带。比喻忍受饥饿,安于贫困。
17、嗷嗷待食:嗷嗷:哀鸣声;待:等待;食:喂养。迫于饥饿而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灾民受饥饿,处于困境等待援助。
18、饥而忘食:食:吃饭。尽管很饥饿,但也忘记了吃饭。形容极其忧虑的样子。
19、饥虎扑食:像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迅猛急切。
20、箪食与饿:与:给与。用箪盛饭给与饥饿的人。
21、蝉腹龟肠:古人认为蝉只须饮露,乌龟只要喝水。比喻饥饿之极。
形容饥饿的四字成语有饥不择食、饥肠辘辘、饥寒交迫、饥火烧肠、饥焰中烧、风餐露宿、风卷残云。
1、饥不择食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jī bù zé shí,释义:指如果肚子饿了,就不再挑拣什么东西,不管什么都吃。
老舍《文博士》一三:“她既是这么个女子,就无怪乎她好像饥不择食似的,这么急于交个有博士学位的男朋友。”
2、饥肠辘辘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ī cháng lù lù,饥肠辘辘形容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意指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高阳《玉座珠帘》上册:这时已错了传膳的时刻,都是天色微明吃的早饭,至此无不饥肠辘辘。
3、饥寒交迫是一个成语,读音是jī hán jiāo pò,意思是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第22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红军指战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
4、饥火烧肠,读音jī huǒ shāo cháng,汉语成语,形容饥饿不堪,难以忍受。
唐·白居易《旱热二首》:“壮者不耐饥,饥火烧其肠。”
译文:年轻人不能耐饿,饥饿像火烧他的肠子。
5、饥焰中烧,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jī yàn zhōng shāo,形容饥饿难忍。
清·王韬《淞隐漫录·王蟾香》:“日既暮,枵腹独行衢市间,饥焰中烧,无所为计。”
译文:天色已晚,饿着肚子独自行走街道之间,饥焰中烧,没有办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饥焰中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