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思想境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6:4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10
陶渊明能旁无他物,坚守情操,贵在心态平和,能心远地自偏。坚守良知,不为富贵所淫,实在是后世学习之楷模。一生贫穷的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归隐山田,其精神境界又是何等豁达。目视今日,又有多少人能有如此超凡脱俗,身居庙堂之高而不思百姓之疾苦,读万卷书却不能为百姓而立言者,又是何其之多!
李白生平浪迹天下,而大起大落的身世遭遇又使他广泛接触了生活的各个层面。他的鲜明的个性就是在充分吮吸时代气息的基础上形成的。李白自年轻时就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范传正《唐右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他具有很强烈的任侠作风: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年轻时“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接济之”(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喜豪饮纵博,又精于骑射。他不屑于走一般士子由科举入仕的常轨道路,而希望一举成就大业。他又不无虔诚地求仙学道,采药炼丹,独孤及说他出门的行装是“仙药满囊,道书盈箧”(《送李白之曹南序》)。
杜甫的民胞物与思想与宽容精神的关系
杜甫民胞物与思想与忧患意识的关系
表现杜甫民胞物与思想的作品
陆游皆出生于南宋,一个颠沛流离的日子,怀抱着一腔热情却始终不能被认同,老师说他们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至于有那些文章也不太清楚了
李清照是多愁善感,充满忧愁
范仲淹的精神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11
分析陶渊明的思想,可以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他所受到的来自不同方面思想影响的角度来看。
第一,陶渊明的思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乱世东晋,当时*污浊,官场黑暗,传统的儒家人格不能得以实现。陶渊明出身于一个世代官僚的家庭,他的曾祖为东晋名臣陶侃,祖茂、父逸都做过太守,外祖父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②]尽管如此,他的祖和父的官职并不高显,尤其以一种性情冲淡的官史,在当时以势力相尚的社会环境中,不会为其后人建立便利的出身基础的。所以,陶渊明虽曾出仕做官,但不过做到地位低微的参军、县令。[③]而陶渊明是有着儒家传统抱负的人,他在《饮酒》诗中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极显然地表明他的思想,是早已植根于儒家学术思想的土壤中的,而陶渊明早年几次出仕,也正是儒家用仕思想地体现。事实上,自从儒家思想被封建统治者利用作为社会统治思想,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不可避免地在思想上都要多少受其牢笼,连嵇康、阮籍也不例外。
第二,老庄的道家思想也在陶渊明的作品和行为中得以表现。
陶渊明自少好学,并形成高洁品格:“少高有趣”(萧统《陶渊明转》),他在《归园田居》中自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爱好大自然,而对人事交往不甚经意。所著《五柳先生传》中也有真确表露:“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他于晚年所作的《与子俨等疏》中,也自述“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欣然有喜。”一生喜爱在大自然环境中生活,不喜结交人物,有此好“闲静”性格因素,非纯是思想观念所致。[④]“闲静少言“为先天性格;“不慕荣利”是一种思想倾向、人生态度,为后天陶冶所形成。同时陶渊明也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他归到田园,只是与他所不满的现实断绝了某些方面的接触,他仍须继续生活在其所不满的现实生活中。为了对待人生和现实一切,这时道家思想的顺应自然来看待人生,如他在《归去来辞》及《形影神》诗末端所表示的。至于世俗的是非、荣辱、物我、生死之见,他都以道家的齐物思想一概加以泯合,这些在其《饮酒》和《挽诗》中都有较集中的表现。[⑤]
在陶渊明的思想中,虽是同时存在着儒家和道家的两个方面,但二者不仅是不矛盾而倒是互为助益的。他以儒家严正的生活态度来处理自己并反抗现实,他也以道家泯灭一切事物相对界限的哲理来否定现实并安顿自己,因此,他的人生态度既显示又不局促,他的胸襟既高旷又切合实际。
第三,陶渊明生活的社会和家庭环境形成他的放逸个性。
家庭教育传统对陶渊明的思想的形成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其祖慎终如始“,似得陶侃嫡传;其父则“淡焉虚止”,更具东晋名士风韵。陶渊明对于这些,都有所继承,所以他人格中的“高洁”、“慢世”的人生态度也是有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