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悬赏社会学达人帮忙,答案满意再加百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6:4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5:30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
经济与社会
宗教社会学
有这几本就足够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5:30
韦伯作为西方古典社会学大师,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他的理性主义是他研究重点,这个是很需要注意的,他再分析资本主义的时候,做重点就是资本主义精神,就是一种理性主义,他认为这种理性主义在新教上很好的体现出来,参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我总结了他基本的思想,你参看以下的。
韦伯把社会学设想成一门探讨社会行动的综合性学科。
(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在韦伯看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别来源于研究者研究意图上的区别,而不在于科学方法和概念方法是否适用于人类行动这一对象。自然科学家所感兴趣的是自然事件中那些可用抽象法则予以规定的方面,而社会科学家则希望寻求对人类行为的规律性的抽象概括,也对人类行动者的特殊性质和行动目的发生兴趣。
社会生活领域的独特性在于,人的行动由行动者赋予它一定的意义,理解行动者行动的意义是社会学的任务。
韦伯给社会学下的定义:旨在对社会行动作出的解释性理解以获得对这一行动的原因、进程和结果的解释的科学。
(二)价值相关(价值判断)和价值中立
价值相关(价值判断):将自己的主观价值评判介入对事物或现象的分析之中。
价值中立:严格区分“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 ,以客观和中立的态度来从事研究。
价值相关首先体现在研究选题上,选择研究题目是由研究者的价值取向决定的。但这并不能使社会科学丧失客观性。一个陈述的真和假与它是否和价值观念有关,在逻辑上并不是一回事。与价值观念相关的是课题的选择,而不是对现象所做的解释。
价值中立的第一个含义:一旦社会科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定了研究课题,他就必须停止使用自己的或他人的价值观念,遵从他所发现的资料的指引。
价值中立的第二个含义,是要区分“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事实是什么”,“应该做什么”的区分。也就是说,不应混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研究需要的是发现事实。
(三)理解社会学
1、理解社会学
韦伯将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将对社会行动给出解释性理解作为社会学研究的任务。
行动:意指行动个体对其行为赋予主观的意义——不论外显或内隐,不作为或容忍默认。
社会行动:指行动者的主观意义关涉到他人的行为,而且指向其过程的这种行动。
理解:把握行动者赋予行为的意义。
解释:把主观意义组织成概念。
理解的两个特征:
第一是理性的(逻辑的或数学式的);
第二是拟情式的再体验(情绪的或艺术欣赏式的)。
理解的两种途径:
一种是对既有行动的主观意义作直接观察的理解。
另一种是解释性理解。解释性理解就是要揭示行为者的动机。
2、社会行动的类型
第一,目的合理行动。行为者设想的目的明确,并为达到这一目的使用一切手段。
第二,价值合理行动。这种行为表现为对行为本身的绝对价值所持的自觉信仰,而不考虑现实成效。
第三,情感行动。行为不是行为者考虑了某种目的或某种价值体系而造成的,而是通过当下的情感和感觉状态所决定的行动。
第四,传统行动。指通过约定俗成的习惯进行的行动。
(四)理想类型
理想类型的特点:
一方面,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因而不同于经验事实;
另一方面,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对繁多的经验进行整理之后,突出了经验事实中具有共性或规律性的东西,使之成为典型的形式。
理想类型不对应于具体的现实,而总是有所偏离。理想类型是一种分析手段,其意义正在于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严格确定下来的概念衡量我们的概念与实际之间的距离,靠各种概念的糅合来把握复杂的现实。
二、理性与现代性
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
(一)目的理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体现于韦伯对行动的划分:目的合理行动和价值合理行动
目的合理行动是指以能够计算和预测后果为条件来实现目的的行动,它着重考虑的是手段对实现特定目的的能力或可能性,至于特定目的所针对的终极价值是否符合人们的心愿,则不在考虑之列。
价值合理行动指主观相信行动具有无条件的、排他性价值,而不顾后果如何、条件怎样都要完成的行动。
(二)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
在这两种准则的区分中,韦伯着眼于行为本身的价值和行为的可预见后果之间的不同意义。
信念伦理主张,一个行为的伦理价值在于行动者的心情、意向、信念的价值,它使行动者有理由拒绝对后果负责,而将责任推诿于上帝。
责任伦理认为,一个行为的伦理价值只能在于行为的后果,它要求行动者义无旁顾地对后果承担责任,并以后果的善补偿或抵消为达成此后果所使用手段的不善或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三)理性与现代性
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理性主义的产物,或者说是理性化的结果。
现代文明受到资本主义洗礼后,展现在个人面前的生活世界,是一个解除魔咒(除魅)的、世俗功利主义笼罩一切的世界。理性的计算、科技工具的运用以及计划性的社会变迁无一不扩大了科层化(bureaucratization)的影响范围,乃至现代的经济、*、社会组织无不趋向于“形式理性”(工具理性)的运作原则。
但是统治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理性计算和科层制社会组织在今天已变成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决定和宰制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的生活。个人越来越象资本主义这部大机器中的小零件,在严密组织的科层*里循规蹈矩地运转,这就是理性中的非理性成分。
因此,韦伯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点,即现代西方世界的一个最基本和最明显的现实就是“形式的合理性和实质的非理性”。
三、*社会学
(一)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主要有权力,统治和纪律
“权力是指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行动者排除抗拒其意志的可能性,而不论这种可能性的基础是什么。”
统治指其中一种特定的权力施用关系,即“具有特殊内容的命令得到特定人群服从的可能性” 。
纪律,则指在所属的多数人员中找到由于训练有素而自觉地、机械地、公式化地服从某一命令的机会。
合法性:乃是促使一些人服从某种命令的动机,而不论这些命令是由统治者个人签发的,抑或是通过契约产生的抽象法律条文、规章或命令形式出现的。
二)三种统治类型
1、传统型统治
统治的维持是靠从古到今沿袭下来的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
特征:
(1)缺乏固定的组织权限,管理者没有明确的职权范围;
(2)没有合理的职务等级制度,往往由统治者或他所委派的人员以个人身份直接对事情做出决定;
(3)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以便在此基础上根据自愿原则实行聘任和决定晋升;
(4)选拔和提升的主要依据是统治者的主观好恶,而不是按照人员的实际水平和工作能力;
(5)官吏没有固定的、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薪金。
2、个人魅力型统治(克里斯玛型统治)
建立在对具有出色感召力的领袖人物的拥戴和信仰的基础上。
个人魅力型统治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往往伴随着社会*运动的出现。领袖与下属行政人员的关系是直接的,无需经过任何固定的机构和程序。其下属的行政职务不是一种职业,也没有按照正常途径的升迁,全凭领袖的直接指定。无固定职权范围和薪金,是一种独断的人治。
3、法理型统治
法理型统治的基础是“对所实施的规则的合法性,以及被推至权威位置上的人根据这些规则去发号施令的权力的深信无疑”。也即任何一项法律都是以目的合理性或价值合理性(或二者兼而有之)为目标制定出来的,并努力加以贯彻,包括强迫使之得以实施。
特征:
(1)具有活力和自身规律性的管理系统,其中有着明确的责任权限;
(2)实行职务等级制原则并对各级机关建立牢固的监督制度;
(3)办事程序法规化,条例化,任何法律条文一经制定所有成员都应遵守;
(4)实行不顾情面,照章办事的原则;
(5)统治形式只是由于法律的认可才是有效的,统治者只是根据法律规定暂时行使权力,服从者服从的是法律,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个人。
(三)科层制
管理班子在最纯粹的类型中是由这样一些*组成的:
(1)他们在人格上是自由的,并且仅仅服从、履行实际公务职责;
(2)组成牢固的职务等级;
(3)具有严格的职务权限;
(4)根据合同,从而原则上是以自由选择为基础,并按照专业熟练程度进行职务聘任,严格说来,应当是通过考试来确定,并以文凭来鉴定其专业熟练程度;
(5)具有以货币形式付给的固定薪金;
(6)把自己的工作视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职业;
(7)根据工龄长短、成绩大小或同时依据这两方面的条件,而不是根据上司的印象来决定一个人的晋升;
(8)管理者并不因其所履行的职务而具有任何特权,他们也不应占有生产资料;
(9)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四、宗教社会学
(一)韦伯对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两类宗教的讨论
韦伯认为,一切宗教的核心问题是通过信仰使人的灵魂得到拯救的问题。现代世界几支主要宗教的先知基本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伦理先知,另一种是楷模先知。
如果布道者是接受上帝的命令而要求人们当作伦理责任来服从的人,我们将把这种类型称为伦理先知。
反之,先知也可以是模范人物,他凭借他的个人榜样向他人显示出宗教救赎之路。这种类型称为楷模先知。
为了达到救赎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入世方式(禁欲主义),另一种是出世方式(神秘主义)。前者以介入世界的态度,借助日常生活的实际行动做到禁欲而达到救赎;后者是以逃避世界的态度通过冥想默祷进入“拥有”状态(指着魔入迷的附体状态)达到救赎。
宗教类型
伦理先知 楷模先知
入世方式 入世禁欲主义(新教) 入世神秘主义(儒教)
出世方式 出世禁欲主义(天主教) 出世神秘主义(佛教)
(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在这本书中,韦伯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资本主义起源及其本质;宗教伦理与经济行为的关系。
1、资本主义精神
资本主义精神最重要的是在强调透过一种诚实、有信用的方式去赚得财富。资本主义精神和前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赚钱*的发展程度上,而在于以何种方式、在何种理念指导下来组织生产和赚钱。贪得无厌与资本主义精神毫无关系。资本主义的标志是统治方式,是对非理性*所加的理性化的节制。
2、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
路德的宗教改革——天职观:
上帝应许的唯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
但是路德教会的教义不能视为资本主义精神的主要资源。天职观念的完成是后来新教教派的努力,这些不同的教派分支凑合成韦伯所称的“禁欲主义的新教”。四种主要的禁欲主义新教形式:加尔文宗,虔信派,循道派和浸礼宗诸派。
加尔文教派三个最重要的教义:
第一,上帝不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的,相反,人类的存在完全是为了上帝,一切造物只有一个生存意义,即服务于上帝的荣耀与最高权威。
第二,全知全能的上帝的动机是超乎人类所能理解的。人类只能得知神圣真理的一小部分,而且那些是上帝所愿意透露给他的。
第三,按照上帝的意旨,只有一小部分人被选召而获得永恒的恩宠。以尘世公正与否的标准来衡量上帝的最高旨意不仅是毫无意义的,而且是亵渎神灵的,因为只有上帝才是绝对自由的,不受制于任何法律的。
这一教义因其极端的非人性,必然造成每个个人感到空前的内心孤独。
这一教义给加尔文教徒很大的压力,每一位教徒最后都要*去自问那个关键性问题:我是不是上帝的选民?我如何确知自己处于恩宠状态?
预定论导致两种牧师劝诫:
一方面,把自己看作选民,把所有的疑虑统统视为魔鬼的*,并与之进行斗争,这被认为是一种绝对的责任。
另一方面,为了获得这种自信,紧张的世俗活动(勤奋工作)被当作最合适的途径。
这个信念不象天主教中那样存在于个人所为善行的逐渐积累过程,而是存在于全面系统的自我控制之中。这种全面系统的自我控制体现为一种禁欲主义。
修行生活已从无计划的来世性和荒谬的自我折磨中解放了出来,发展为一套合乎理性的行为的有系统的方法,目的是克服自然状态,使人摆脱非理性的冲动的影响,摆脱对外界和自然的依赖,摧毁自发的冲动性享乐,使信徒的行为有秩序。
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清教徒禁欲主义的节制与自我控制,与现代资本主义合理组织劳动的生产方式,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契合性。
(1)使对财富的合理追求合法化
(2)促进资本积累
(3)哺育了近代经济人
(4)使一种特殊的资产阶级的经济伦理形成
(三)《儒教与道教》
1、 儒教的特征:
(1)儒教是一种伦理规范,从经典著作习得礼仪典范,顺从世俗权力的固定秩序。
(2)君子是儒家理想的人,其典雅与威严表现为对传统义务的履行。
(3)人性本善,可以通过教育和学习达到自我完善。
(4)关心此岸而不是彼岸,没有救赎的观念,只求摆脱无教养的野蛮,期待此世的长寿、健康与财富以及死后的声名不朽,并把这些视为对德行的报答。
2、 儒教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儒教伦理强调对亲属的义务关系,而不是忠于一个超世的上帝,作为一切买卖关系基础的信任,是建立在亲缘关系基础上的,而新教伦理冲破了氏族的纽带,建立起一种信仰共同体与共同的生活伦理。
(2)儒教伦理发展出一种精打细算与知足的心态,但这种经济劳碌和功利主义并没有发展出有条理的、理性的经营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