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纳兰性德是属于花间派的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8 12:14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9 13:01

满族词人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与陈维崧、朱彝尊鼎足而立。他虽未开宗立派,却十分推崇重视词体,针对词的创作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本文结合纳兰性德的创作实践,从强调比兴寄托、主张恰当用典、反对过分拟古和追求性灵情致等四个方面对其词学观进行分析。

关键词:比兴寄托;用典;拟古;性灵情致

在清初词坛上,有一位词人三百多年来一直以他词作的独特魅力感染着我们,那就是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后因避太子讳改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康熙时权相明珠之长子。他年少聪颖过人,工诗文、擅骑射,文武双全,是清初独树一帜的著名词人,其词得到了王国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1]的赞誉。

自宋代词兴盛之后,词便被称为“诗余”,被认为是低于诗的一种文学样式。刘辰翁曾在《辛稼轩集序》中写到“稼轩胸中今古,止用资为词,非不能诗,不事此耳”。[2]辛弃疾在宋代词坛的地位众所周知,但刘辰翁仍怕人们认为辛弃疾不善作诗,有损他的文学地位,特意在稼轩词的序言中写下了这样的话,由此可见诗与词在当时文人眼中的不等地位。词经历了元明两代的衰微,至清代进入复兴时期,而清词能够中兴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文人们对词这一文学形式的重视与尊崇。清初词坛词派纷呈、词学兴盛,作为在清初词坛形成鼎立之势的三大家,陈维崧、朱彝尊分别为阳羡、浙西两词派的领袖,他们虽然都提出了自己明确的创作理论,并在当时词坛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谈到对词体的认识,还是不免落入了前人的窠臼。作为浙西派领袖的朱彝尊,在《紫云词序》中说词是“宜于宴嬉逸乐以歌咏太平”的“小道”[3],仍然认为“词者诗之余”。相比之下,没有在清初词坛开宗立派的纳兰性德,对词体的认识则更高一层。他之所以能在清初词坛上独树一帜,并被誉为“清代词人之冠”[4],首先就源于他对词体的重视。纳兰性德在七古《填词》[5]中这样写到:

诗亡词乃盛,比兴此焉托。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冬郎一生极憔悴,判与三闾共醒醉。美人香草可怜春,凤蜡红巾无限泪。芒鞋心事杜陵知,唯今只赏杜陵诗。古人且失风人旨,何怪俗眼轻填词。词源远过诗律近,拟古乐府特加润。不见句读参差三百篇,已自换头兼转韵。

这首诗比较集中地体现了纳兰性德的词学观念。他认为,词是在诗亡之后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其渊源远于律诗,可以追溯到《诗经》,《诗经》的“句读参差”和“转头换韵”与词体的句式、格律、用韵形式都密切相关。并指出“词比诗更为直接地继承了三百篇传统,更具有古乐府的优点,是发展了的中国诗歌”[6]。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却有力地批判了长久以来一些人认为词是“诗余”的世俗观点。他在《赋论》写到:“诗变而为*,*变而为赋,赋变而乐府,乐府之流漫浸淫而为词曲,而其变穷矣。”[7]在《渌水亭杂识》中又说:“曲起而词废,词起而诗废,唐体起而古诗废”。[8]这些论述,梳理了诗、词、曲兴衰的基本脉络,把词放在与*、赋、乐府、诗等同的地位来认识。由此可以看出纳兰性德对词体是十分重视与推崇的。对于词体的重视,使得纳兰性德致力于词的创作,并在词学创作上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一、强调比兴寄托

自清军入关后,满族与汉族杂居,积极吸收汉族优秀深远的传统文化,满汉逐渐融合。生于这一时期的满族人纳兰性德在其父明珠的严格教育下,自小便受到汉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熏陶,对汉文学尤其是诗词有着深入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他不仅在整个文学发展过程中重视词的地位,同时也十分重视在创作中继承汉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他基于词源于《诗经》的认识,主张继承《诗经》以来重视比兴寄托的文学传统。对于各代的文学创作,他谈到:“《雅》、《颂》多赋,《国风》多比兴。《楚辞》从《国风》而出,纯是比兴,赋义绝少。唐人诗宗《风》、《*》,多比兴;宋词比兴已少;明人诗皆赋也,便觉版腐少味。”[9]他认为,创作中如果缺少了比兴的运用,诗词便会显得呆滞乏味。由此可见他对比兴作用的重视。同时,他认为用比兴就一定要有寄托:“冬郎一生极憔悴,判与三闾共醒醉。美人香草可怜春,凤蜡红巾无限泪。”纳兰将韩偓坎坷憔悴的一生与屈原并谈,同时也将韩偓的忠君爱国之心与屈原并提,认为韩偓在诗中以比兴的手法,用美人香草暗喻君臣之情,很好地在其浓艳的诗词中寄托了自己的无限深情,从而使其诗歌更具有价值。“芒鞋心事杜陵知,唯今只赏杜陵诗。古人且失风人旨,何怪俗眼轻填词。”这里又以杜甫的诗作为例,指出在诗词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人们十分重视诗词所表现揭露现实、表达忧患的内容,却忘记了诗重比兴、寄托的传统,使得诗词逐渐失去了《风》、《*》的比兴、寄托的传统,明清以来“轻填词”的现象常见不鲜。这两个例子就明确地阐述了纳兰对于比兴、寄托的理解。“唐人诗意不在题中,亦有不在诗中者,故高远有味,虽做咏物诗,亦必意有寄托,不作死句。”[10]纳兰对比兴寄托的运用提倡的不是直露,而是一种意在言外的含蓄与深远。这些关于比兴、寄托的观点,并不单单出现在他的词论中,在他的词作中,比兴寄托的手法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与体现。如《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阙以比兴起,没有一个字写到雪,却又句句与雪花有关,写轻盈的雪花在越寒冷的地方越美丽,赞扬了雪花的高洁品格。下阙先写雪花漂泊天涯,少人怜惜,然后又描写了塞上风景,大有知音难觅的孤寂。整首词以雪花起兴,吟咏抒怀,寄托了自己不慕人间荣华富贵的品性。又如《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纳兰性德在这首悼亡词中几乎通篇运用比兴,开篇以月起兴,借月亮圆缺变化表达了对妻子逝去的哀思,又用《世说新语》中旬奉倩与妻子感情甚笃,冬天到庭院中取冷,然后回房中以身慰患热病的妻子的典故,寄托了自己与妻子相亲相伴的渴望。下阙感慨妻子已不在人世,用比兴的手法写燕子成对呢喃、蝴蝶双飞双宿,反衬了自己的形单影只,表达了他对亡妻深挚的爱恋与怀念,读之哀婉缠绵、荡气回肠。

二、主张恰当用典

由于受到了元曲艺术风格的影响,元明两代的词作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一部分词作沿袭曲作俚俗化的倾向也出现了俗化现象,用语直露浅白,过于俚俗;而另一部分词作受到文坛复古风潮的影响,模仿“花间派”手法,其间难免大量用典。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的革新中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即主张恰当用典。他认为“庾子山句句用字,故不灵动……禁绝之,一事不用,故遂至于淡薄空疎,了无意味。”[11]这里的用字,即是说用事,也就是用典。由此可见,纳兰既主张用典,认为不用典则“淡薄空疎,了无意味”;又不赞成过分用典,认为过分则“不灵动”。他援引南朝庾信为例,认为庾信作文章喜欢用典,但存在过分用典的弊病。庾信有一篇名为《枯树赋》的作品,几乎句句用典,求生求僻,读起来艰深晦涩,让人难以理解,使得词作“不灵动”。纳兰认为用典最重要的是适度、恰当,该用则用,反对过分用典。恰当的用典使得纳兰的词作言简义深,清新中又蕴含典雅之美,词作的感情也显得更加的深厚真挚。他的名篇《金缕曲·赠梁汾》正是恰当用典的代表作品: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唯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竟逢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纳兰一生好交友,结交江南布衣无数,其中与顾贞观的交往最多,感情也最为深厚。这首词便是他初次与顾贞观见面后怀着激动的心情所写的。一般作词多是情景交融,以景衬情,而纳兰的这首词则是一开篇就直抒胸臆,先是自称“狂生”,接着又表明自己对贵族身份的不在乎,抒写了对与顾贞观结交的渴望。最为精彩的是他借用了战国时平原君死后虽未葬赵州,但其墓被称为“赵州土”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平原君人品的仰慕与自己礼贤下士,喜好交游的品格。接着又借用了晋朝阮籍能作青白眼,对意气相投者“青眼高歌”以待的典故,诉说了自己与顾贞观的相见恨晚。纳兰在词作中恰当的运用了这些典故,直抒胸臆地表达了他结识顾贞观后激动万分的心情。下阙感情依然激越,“娥眉谣诼,古今同忌”援引屈原《离*》,表达了对顾贞观不幸遭遇的同情。接着,又联系到自己的身世处境,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最后许下誓言,要与顾贞观结下深挚的友谊。全词几处用典,“不但义深辞约,增加了词的内容含量,表达出复杂深厚的感情,而且使词增加了特殊的韵味”[12],显得俊逸有神,情辞兼俱。

三、反对过分拟古

与反对过分用典一样,纳兰性德也反对过分拟古、一味的因袭模仿。 明代以来,文坛复古热潮兴起。明初三杨“台阁体”因袭模仿,华而不实。明中期以李梦阳、李攀龙为代表的前后“七子”,号召反对“台阁体”,提倡复古主义,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甚至又矫枉过正的提出“汉后无文,唐后无诗”的僵化观点。纳兰性德纵观前代观点,分析文坛现状,除其弊病,在《原诗》[13]中对当时文坛临摹效仿的积习之弊进行了批判:

世道江河,动成积习,风雅之道,而有高髻广额之忧。十年前之诗人,皆唐之诗人也,必嗤点夫宋。近年来之诗人,皆宋之诗人也,必嗤点夫唐。万户同声,千车一辙。

在这段话中,纳兰性德以“万户同声,千车一辙”痛斥了诗必唐宋的摹拟之风。他认为“诗之学古,如孩提不能无乳母也。比自立而后成诗,犹之能自立而后*也。明之学老杜、学盛唐者,皆一生在乳母胸前过日。”[14]他以谢灵运、陶渊明、杜甫、李白为例,深入分析了四人的诗歌风格:

人必有好奇缒险、伐山通道之事,而后有谢诗。人必有北窗高卧、不肯折腰乡里小儿之意,而后有陶诗。人必有流离道路、每饭不忘君之心,而后有杜诗。人必有放浪江湖、骑鲸捉月之气,而后有李诗。

在这里,纳兰旨在说明谢、陶、杜、李四人之诗能够源远流传,不被诗词创作的洪流淹没,在于他们能够凭借各自不同的人生理想与生活价值,在他们的诗中融入自己独特的个人气质,形成鲜明的诗歌风格,张显诗歌个性,这才是他们诗歌中值得继承与发扬的根本。也就是说,纳兰反对拟古并不是绝对化的,他也强调要学习、继承前人,但必须从诗词的根本出发,而不能食古不化、从表至里地盲目学习;必须以创新为目的,而不是全盘继承、拘泥于陈腐,以致没有个性。在《原诗》的最后有这样一段话:

客曰:“然则诗可无师承乎?”曰:“何可无也!杜老不云乎:‘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凡*、雅以来,皆汝师也。今之为唐为宋者皆伪体也,能别裁之而勿为所误,则师承得矣。”

纳兰性德引用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为诗词创作的学习与继承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途径,那就是“别裁伪体”、“转益多师”。学古不仅要有选择地学,去伪存真,更要不拘泥于一家一派、兼容并包,博取百家之长,这样才能在学古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表现“自有之面目”。

四、追求性灵情致

“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15]真正好的诗词,正是要抒己情、言己志。纳兰作词主要学习了花间派婉约含蓄的风格,多言心声,重在言情。他在《于梁药亭书》中写到:“仆少知操觚,即爱《花间》致语,以其言情入微,音调铿锵,自然协律。”[16]这便是对花间派善于表达幽微之情的赞扬。如《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这首词表现的是情人相见时的场景。情人偶遇,却“相逢不语”,写出了人物内心渴望相见却又不敢一吐相思之情的矛盾心理。通篇没有正面描绘女子形象,而女子的形象却跃然纸上。“一朵芙蓉着秋雨”将女子比作芙蓉,表现女子的美丽动人。接着写“小晕红潮”通过写女子脸上的红晕来表现她见到情人后的娇羞,“斜溜钗心只凤翘”只是写出了玉钗的抖动,却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低着头悄然走开的女子的风致。下阙写出了这一偶遇机会的难得,于是主人公“待将低唤”,可“恐人见”又不敢出声,相爱的两个人却不能在此相会,眼看这偶然相见的机遇即将逝去,女子转过回廊,轻叩玉钗。这里作者并没有交待女子在传递着什么讯息,只是细致地刻画了女子轻叩玉钗的动作,通篇都写得十分含蓄,表达了青年男女的相思愁苦。通过女子一系列细微的表情和动作展现了难以言传的缠绵情致。

如果说,学习花间派以清丽自然的语言表达难以言传的微妙情感的言情手法是对前人的学习与继承,那么重视性灵与突显情致就是纳兰融入个人气质所形成的的独创风格。他的代表作《采桑子》就充分体现了他对性灵情致的追求: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潇潇,雨也潇潇,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在对性灵的追求上,纳兰继承了明代*派的文艺思想,讲求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上边这首词直抒性灵,不加雕饰,也无所确指,词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风雨中凄凉的曲调,触发了纳兰寂寞、凄凉的情绪。字里行间流露出纳兰当时莫名的心情。

纳兰性德还对词风进行了理性的分析:“《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17]“贵重”是说花间词秾丽的艺术风格,而“适用”则是在谈词的内容与寄托,显然花间词多写花前月下,过于香柔婉丽、缺乏内容,是不适合抒写心志的;而宋词虽然朴质自然,能够较好的寄托情志,但又难免缺乏意境与境界;只有李煜的词能够兼有“贵重”、“适用”之美,既清新明丽又不流于绮靡香软,在意境上也显得更为含蓄委婉、蕴藉深远。做到了“贵重”与“适用”相统一的李煜词,在纳兰眼中俨然已是作词的最高境界。“好观北宋之作,不喜南渡诸家”[18],纳兰性德的词风来源由此可见一斑,他清丽的词风正是源自于对北宋婉约派、源自于对李煜词风的学习,因而近人梁启超评价:“容若之词,直追李主”[19]。

纳兰词宗李煜,兼学花间,又有晏小山、秦少游之神韵。在词中融入个人情感与个性更使他的词作具有独创性,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20],朴素的友情、深挚的爱情都在纳兰性德的词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无论爱情词、友情词、边塞词还是咏史词、咏物词,词作感情都真切自然。尤其是寄托了纳兰对亡妻卢氏深切怀念的悼亡之作,更是哀感顽艳、深挚感人,赢得了同样强调性情、追求真切的词学家况周颐“纯任性灵,纤尘不染”[21]的称赞。

正是因为纳兰重视词体,针对词的创作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将之付诸实践,在创作中强调比兴寄托、主张恰当用典、反对过分拟古、追求性灵情致,能够“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22],从而写出了真切自然、深挚感人的词作,形成了哀感顽艳,凄清隽永的独特风格,使得“所刻《饮水》、《侧帽》词,传写遍于村校邮壁。海内文士,竞所摹仿”[23],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赢得了“国初第一词人”[24]的赞誉。

参考文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9 13:02

不是,个人意见
“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
纳兰词谈不上艳吧,况且格调清幽,单读一首体会不了多大的情,整体读完才可感受于清幽中的浓烈真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9 13:02

是,他多写悼亡诗,怀念妻子。词风华丽伤感,属花间一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9 13:03

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的晏几道的影响。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9 13:04

纳兰词我通读过``

我觉得不是

花间派如温庭筠,韦庄等人

描写的是很绮丽 奢靡的情思与环境

而纳兰词骨子里深深透出来的是清幽之感

但是与花间派的很多意象是共通的

气质截然不同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电脑常用的系统是常见的电脑操作系统有哪些 电脑有哪些系统软件电脑都有哪些系统 csgo箱子开哪个性价比高-七种高性价比箱子详情介绍 word的空白页怎么删除不了word中空白页删不掉解决方法 word空白页怎么删除不了 删除不掉解决方法 word空白页怎么删除不了word中为什么空白页删不掉 word中删除空白页怎么删word空白页删除不掉咋办 表白两次她都说我们继续做朋友,我还有机会吗? 糖尿病人运动最佳方式 糖尿病的人要怎样运动 三星a9全网通怎样切换移动网络 三星a9用两张卡 一张电话卡 一张流量卡怎么设置 二次感染新冠之后会发生什么? 新冠试纸怎么看 是不是发烧过就是阳过。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司法局行政应诉科是干什么的 司法局行政复议科是干什么的 吉林农业大学在河南省招生二本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吉林农业大学是一本么? 吉林农业大学在哪些省份一本招生 用静谧和依山傍水描写乡村 3.激怒豹子头越战越勇(成语) 谜语:豹子头做先锋(猜一成语) 能查出来用几年吗? 怎么看微信用了多久 怎么查看自己的用了多久 怎么查询一个用了多久? 大众CC什么意思 微信视频号上显示好友啥意思 梦见抱着老公哭的预兆 梦见老婆抱着我哭 梦见考入好大学的预兆 梦见自己考上理想大学的预兆 浙江上虞有什么好玩的? 上虞景点 2022年农历三月初五安装窗帘吉日 2022年4月5日是安装窗帘的黄道吉日吗 邵阳城南公园附近有没有心理医生 邵字用英语怎么读 湖南邵阳如何是值得去旅游的城市吗? 想知道: 邵阳市 从邵阳汽车东站到邵阳湘运汽车南站怎么坐公交 海参对人有什么好处? 窥谷忘返是什么意思? 入木三分这个故事为什么把王羲之的字刻掉 我的榜样小学生作文 君子三戒词语解释 爸爸去世怎么哭最感人 我在爸爸的灵堂前大哭了是否对父亲不好 左边一个喜字右边一个攴字,读什么 叹气造句要短一点 大佬画风不对漫画在哪里看 手机上有没有脚本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