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7 05:2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21:58
1、 树立积极的健康观
社会的发展迫使人们卷入一个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各种生活刺激增多、污染严重的境况之中。面对生活环境的变化,选择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个体身心健康相统一的生活方式,是实现人们期望的根本途径。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
2、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
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健康的学习心理对大学生完成学业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不健康心理主要有:惰性心理、厌学心理、惧考心理、怯场心理、舞弊心理等等。一年级新生刚刚从紧张、高竞争的中学生活来到相对独立的大学学习、生活环境中,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尚未掌握大学的学习规律,依靠教师的心理还未完全克服,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在大学竞争压力下受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失衡。针对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这些不健康心理,加强教育,帮助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3、有必要的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就是通过咨询师和来访者的交谈接触的过程,给来访者以心理健康知识的指导和帮助,并进行心理卫生的宣传教育,从而提高其适应能力,缓解心理紧张和冲突,解决心理上的困扰和精神上的苦恼。其主要内容是:宣泄、疏导被咨询者的情感以缓解情绪压力;协助来访者改善认知结构,以正常经验取代旧的不正常的经验,树立对人、对己、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正确观念和态度,为来访者在日常生活中重新建立与人相处的和谐关系,培养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和行为习惯。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意对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的研究,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丰富思想*教育的内容,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当然,必须强调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影响思想*教育的主导地位,更不能用心理健康教育取代思想*教育,而应把它视为思想*教育的有益补充,以丰富和完善思想*教育的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
5、加强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
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困境要积极寻求解脱并找出教训。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放弃成见、身心放松,常能做到自我正确的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总之,用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去调动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的环境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你的潜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21:59
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写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表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把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中心任务。
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2、强化课外教育指导的基本环节: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倡导主体自我教育:
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4、确立多元参与的思想观念: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思想*教育教师的事,也是整个学校的事。因此,高校领导要从全局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
5、建设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这支队伍的素质,尽管高等学校开展此项教育和咨询工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这项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