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6 21: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18:06
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摆脱幻想、发展自我人格以及爱他人的能力,现代人的状况多存在下面两个问题:
1.追问自己能否被人爱,不断以外在的物质衡量自己的价值,努力达到某种目的。
(这是赢得人心与对异性有吸引力两种倾向的混合物,忘记了我们本应追寻的是自己是否有能力爱别人。)
2.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以权衡对方及本人的交换价值为前提。
难道只有获取名利才值得人们付出代价?
而"爱情"只对灵魂有用,在现代意义上毫无用处的爱情只是一种奢望,一种不值得人们付出代价的奢望吗?
寻找与世界的联系、安全感。
人脱离了自然,超越了动物本能的适应性。人性的和谐取代了人猿时代的和谐;人拥有理智,人是生命,一种意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对短暂生命的觉悟,知道自己的孤独和与世隔绝.......所有的这些禁锢,使人渴望同他人或周围世界结合在一起,否则他会疯狂。孤寂意味着与外界没有联系,不能发挥人的力量,引起恐惧,现代人如何克服这种孤独感?
刚出的婴儿通过母亲的安抚可以获取安全感,在形成个性的阶段母亲的安抚已经不足以安抚孩子的孤独感,就会出现其他克服方法,如:
a.集体性纵欲
b.借助酒、*
c.性纵欲
这些方法都需要全身心投入、重复,这种*是强烈的。现代人通过同一组人结合来克服孤独感,如血缘关系、*体、国家、教派......在这种结合中,参加者为了使自己属于这一组人,而失去了大部分个性。(好比融入血缘关系的孩子在性格里有许多跟家人相似的地方,剩下的那一点点个性是挤出来的。)
我们只了解了人是多么害怕与别人隔绝,才能懂得担心与众不同和同一群人疏远会产生和何等的威力。正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催生了追求个人个性的*,诸如给自己的物品贴上只属于个人的标签这样的行为...
同一性可以减轻恐惧,新生儿在3、4岁就被引进一个模式,从此以后,就不会失去同这组人的联系。
在每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中和对象合二为一,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同世界一致。但这只适用于自己计划、进行并看到成果的劳动。
当劳动者成为机器或官僚组织的一部分,他不再是“自我”,因为劳动者除了适应社会外,再没有与社会达成一致的可能性,而只有同一性。
通过创造性劳动达到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统一。
通过纵欲达到的统一是暂时的;通过同一组人同一和适应这一组人达到的统一仅仅是一种假统一。
对人类存在问题的真正的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
人与人的结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是否结合的形式都可以称为爱情?人类的结合是人类生存问题,还是共生有机体的结合?
作者就后者进行讨论
a.共 生:怀孕的母亲同胚胎之间的关系。
b.受虐癖:一种消极形式,服从,把自己变成保护自己的人的一部分事自己拜托孤独和与世隔绝感。
C.施虐癖:一种积极形式,意控制另一个人。
一般来说一个人会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出施虐癖和受虐癖的反应,他两的共同点是在结合的过程中都会失去其独立性和完整性。
同共生有机体集合相对立的是成熟的爱情,在保留自己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
我想问:那么如何能够保证在爱情中不会有任何一方不会成为“受虐癖”或“施虐癖”?
“积极的活动”有两种意思:1.为了达到外部的目的而付出努力;2.运用人的蕴藏在内部的力量,不管是否达到外部的变化。
受外力驱使的“积极性”实际上是一种“消极性”。因为他是受外力的驱使,而不是一个“行动”的人。爱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而不是被俘虏的情绪,即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给不是一种牺牲、不是交换;给的人不应该把对方看作是他帮助的对象;
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给予别人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没有生命力就是没有创*情的能力,“给”表现了“我”的“活力”、“富裕”、“生命力”......爱情的主旨在于给,人要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创造性倾向。
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其他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
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生长的积极的关心;责任心是一件完全自觉的行动,不是外部强加的东西;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正式对方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尊重对方,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发展;人们只有认识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尊重对方,深入事情的内部。
人们渴望“认识人的秘密”,拥有掌握对方的全部权利。成熟的人只想拥有他自己的劳动果实,放弃了获取全力和全知的自恋幻想,并有一种谦恭的态度。这一态度的基础是他内心的力量,单单这股力量就能使他进行真正的、创造性的劳动。
还有一个更具生物性的要求:那就是阴性和阳性的结合。阳性的特点是渗透、指导、积极、守纪律和善于冒险,而阴性具有接受、保护、求实、忍耐和母性的特点,这两种性质的标志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出现,侧重点不一。
小结
以上是《爱的艺术》前两节笔记,这本书的每一句话我都需要反复咀嚼、做笔记,这两节给我的最深印象是:现代人的孤独是与生俱来,以及从小就被带入“同一”模式的孩子与一组人之间的联系,爱可以启发大脑的程序,进行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爱的主旨在于“给”而不是得,受外力驱使的积极性实际上是一种消极,让我从新认识了“爱”。
朋友问我:看了这书,你的行为是否有所改变?
我细思回答:我觉得脑中的思维轨迹改变了,遇到问题作出的回答会不一样。
这篇笔记摘录书中作者的观点,也给自己的思路进行一个整理,下两节讲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博爱、母爱......
爱是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