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8 06: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09:43
三天:三日;七天:一周;一月:三旬1、日日是计量行星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
口语中常俗称天。一个太阳日约等于24小时一个恒星日等于23小时56分4.09894秒2、周星期,又作周或礼拜,是古巴比伦人创造的一个时间单位,一个星期为七天。
星期的起源应该是连系著月亮的周期,因为七天大约是月亮一周的四份之一。后来犹太人把它传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传到罗马,公元3世纪以后,就广泛地传播到欧洲各国。
明朝末年,它也随*教传入了中国,因而称为礼拜。一星期的七天是从拉丁语直接转变过来的,拉丁语中星期日为“太阳日”,星期一为“月亮日”,星期二为“火星日”,星期三为“水星日”,星期四为“木星日”,星期五为“金星日”,星期六为“土星日”;法语直接采用拉丁语的名称,只是将星期日改为“主的日”;因为五颗行星的名称都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神的名字。
英语将其中几个换成古日尔曼人神话中的神,如星期二变为日尔曼战神“提尔”的日子,星期五变为日尔曼女神“弗丽嘉”的日子,星期三变为日尔曼神“奥丁”的日子、同样地星期四也是日尔曼神“索尔”的名字;俄语和斯拉夫语言中,已变成“第一”、“第二”日……。在中国,可能是在8世纪时透过明教的传入,使中国有了星期的观念,并以“七曜”来分别命名。
日曜日是星期天,月曜日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土曜日是星期六。中国在*成立后改称星期,其中的“星”字便是指这七曜,但在日本、韩国和朝鲜仍沿用此名字。
4、旬旬 ,本义是十日。旬的概念从夏朝开始已经存在,在甲骨文中就有旬字。
中国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因此专门用一个“旬”字来表示这个时间概念。
中国人仍然使用旬来表示十天这个时间。一月可以分为三旬,分别为上旬、中旬和下旬。
同时旬也可以作为十岁讲。如:八旬老者等。
扩展资料:其他表示时间的词语:1、候古代把五天称为“一候”;现气象学上仍沿用:~温(每五天的平均温度);全年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侯。2、月月是历法中的一个时间单位,照理说,他的长度应该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自然轨道周期相当,但传统上都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也就是一个月(太阴月)的长度是会合月(朔望月),大约是29.53日。
对出土文物符木的研究推断,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就已经会依据月相来计算日子。迄今,会合月仍是许多历法的基石。
一年分为12个月;中国农历一年也为12个月,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多出的一个月称为闰月。3、季度人们俗称的“季度”,就是把一年平均分成四份,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一年可以分为四个季度,每个季度历时3个月。
第一季度:1月-3月;第二季度:4月-6月;第三季度:7月-9月;第四季度:10月-12月。4、年年是与地球在轨道上绕太阳公转有关事件再现之间的时间单位。
一般而言,年的长度取为太阳在天球上沿黄道从某一定标点再回到同一定标点所经历的时间间隔。由于所选取的定标点不同,年的定义也不同,通常有:近点年=365.25964日恒星年=365.256363004个平太阳日(≈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贝塞尔年)=365.242199174日(≈365日5小时48分45.5秒)交点年=346.62003日(346日14小时52分52.9秒)1984年起,天文学上采用儒略年(不可和历法上的儒略历相混淆)作为统一的年的时间单位,规定为365.2425日,与回归年相比每3000年误差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