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5 20: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18:51
所有恒星都会发光。其实,有几种可能的能源都能够产生恒星所发射的光,但只有一种能源能够维持恒星一生所输出的能量,这就是热核聚变。恒星是天然的热核反应堆,它把氢和其他一些轻元素聚转化为较重的元素。因此恒星就可以定义为通过核燃烧发光的天体。
原恒星用收缩的方式获得它的大部分能量。在第一个和第二个流体静力平衡核形成之后,恒星胎终于达到准平衡态。但是新生的恒星需要能量去继续氢的离解和电离,去维持它们的气体压力,使它高到足够避免进一步的坍缩,并在表面发出辐射。所有这一切,它们都是通过不可察觉的收缩持续地释放引力来达到的。当然,一颗年轻恒星不可能永远收缩下去,但对于保持恒星的青年期已绰绰有余。
氢有2个长寿命的稳定同位素;普通氢的核包含单个质子,氘的核包含1个质子和1个中子。大约在100万开,氘燃烧形成氦,而氢则在约1000万开时燃烧。所以当年轻恒星的核加热到100万开时,氘会燃烧。由于每10万个氢原子里只有一个氘原子,与普通氢之后的燃烧相比,这只是瞬间的过程。但是氘燃烧产生了大量的能量,并不比收缩所得的能量低。
恒星从什么时候开始燃烧它的核燃料?从什么时候真正成为恒星?简单地说,按照定义,当它到达主序,就成了恒星。
恒星的两个最容易判断的特征是它的光输出,即光度和它的表面温度。我们把每颗恒星的这两个参数互相对应地描绘在一张图上,这个图被称为赫茨普龙-罗素图(HR图,简称赫-罗图)。这是为了纪念丹麦天文学家艾纳尔·赫茨普龙和美国天文学家亨利·罗素而命名的,他们第一个研究了这两个观测量之间的关系。绝大部分的正常恒星落在沿此图对角线的一条带上(左上到右下),最炽热和最明亮的恒星在右上一端,最低温和最暗弱的恒星则在左下一端。这条带称为恒星的主序。
赫-罗图恒星并不诞生在主序上。原恒星首次出现在赫-罗图上是一个低光度低温的天体,随着恒星胎的发育,它逐渐升温并越来越亮。吸积中的原恒星的大部分光度来自于下落物质释放的引力势能。物质带着下落的动能撞击流体静力平衡核,把它转化成了吸积冲击中的辐射能,这里这些物质持续冲击流体静力平衡核。对于最终形成低质量恒星的天体来说,被处于0级阶段和I级阶段的恒星胎吸积的物质发出光度,可能比处于主序的终态恒星的光度大几个量级。所以,低质量原恒星是低温且有超大光度的天体。
当年轻恒星开始以稳定的速率将普通氢燃烧成氦的时候,它便到达了主序上。它可以在主序的任何点上达到这一阶段——无论是等于几个太阳质量恒星的几百万年,还是接近褐矮星限度的最低质量恒星的约1亿年。这与能作为稳定的主序星存在的低质量恒星的几百亿年寿命相比,年轻恒星的生命仍然很短暂。
处于原恒星阶段和主序阶段之间的年轻恒星被称为主序前星。当恒星胎获得的质量超过终态质量一半时,它便结束了原恒星阶段。阶段的转变极其短暂,几乎等同新生恒星发出第一波光芒之时。如果把这些刚刚面世的主序前星放在赫-罗图上,它们就定义了一条被称为产生线的轨迹。
恒星内部产生的能量会扩散到恒星表面。有两种方式可以完成这个过程:一种方式是气体在巨大涡流中的大规模对流运动,另一种方式是辐射。新生的恒星从它的表面到最中心开始大规模的对流。对流把新的氘带到中心,一旦收缩使得中心温度升高到100万开,它们就燃烧成为氦。氘燃烧具有非常性质的热平衡作用,使得中心温度不高于100万开。
所以,虽然恒星的收缩会产生更高的中心温度,但在氘燃烧停止前却不能达到。这个阶段在赫-罗图上称为林忠四郎迹程,这时恒星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暗。但是在某个时间点上,恒星内部的能量输送从对流变换为辐射。结果,不再有新的氘从高层向内部恒定地补给,于是氘燃烧便停止了。一旦氘停止发挥热平衡作用,随着恒星的持续收缩,中心温度将开始上升。这时,恒星的表面温度也开始升高,即使恒星还在变小,它的总光度仍可基本保持不变。最终恒星变得非常热,在它内部开始了普通氢的核燃烧,这时恒星到达了主序。恒星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青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