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6 05: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8:47
mù bù jiàn jié
【解释】: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出处】:《韩非子·喻老》:“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示例】:远求而近遗,如~。 ◎宋·王安石《再寄蔡天启》诗。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指人无自知之明。
【近义词】:目空一切
【反义词】:谦虚谨慎
原文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跤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王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译文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杜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杜子说:“我深为此事担忧。智慧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队软弱;庄蹻在境内做强盗,官吏*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强,您却要讨伐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伐越的念头。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老子》上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寓意
难的不是认识别人,而是认识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①:“得螳螂伺蝉自障叶②,可以*。”
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
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③。”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④:“不见。”
嘿然大喜,赍叶入市⑤,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⑥。县官受辞⑦,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⑧。
――节选自邯郸淳⑨《笑林》⑩ n注释 ①《淮南方》:书名,即《淮南子》,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人编撰。②伺(sì):观察,守侯。
障:遮蔽。③恒:常,总是。
④绐(dài):欺骗。⑤赍(jī):携带。
⑥诣(yì):到……去。⑦受辞:听取供辞。
⑧不治:不予治罪。⑨邯郸淳(132--?):曹魏时书法家、文学家。
邯郸人。博学多才,精通训诂,善写"虫篆"与八分隶书。
曾得曹操器重。魏黄初(222)中,官为博士、给事中。
因其著《投壶赋》工巧精密,得魏文帝赏赐。著《笑林》3卷,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⑩ 中国古代第一部笑话集,三国时魏人邯郸淳编撰。其中一些笑话散存于《艺文类聚》、《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类书中。
《笑林》所收民间笑话,反映了一些人情世态,讽刺了悖谬的言行,生动有趣,但也有一些低级趣味 。 n 知识钩玄 〔通假字〕 不 不通否,用在问句末尾,表示询问;如“汝见我不?” 嘿 嘿通默,暗中;如“嘿然大喜”。
〔古今异义〕 可以 今常用义:表示可能或能够。文中古义:可以用它来……;如“可以*”。
不见 今常用义:不见面;不在了。文中古义:看不见;如“绐云:‘不见。
’” 对面 今常用义:对过;正前方。文中古义:面对面;如“对面取人物”。
人物 今常用义: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人。文中古义:别人的物品;如“对面取人物”。
不治 今常用义:无法医治。文中古义:不予治罪;如“放而不治”。
〔一词多义〕 居 (1)动词,处于;如“楚人贫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2)动词,停,止;如“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复 (1)副词,又,再;如“不能复分别”。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 (2)动词,回答;如“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3)动词,重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经 (1)动词,经历;如“经日乃厌倦不堪”。
(2)名词,经书;如“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 言 (1)动词,说,讲;如“妻始时恒答言‘见’”。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陌上桑》) (2)名词,话语;如“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送东阳马生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 受 (1)动词,接受;如“县官受辞”。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2)动词,遭受;如“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辞 (1)名词,言辞;如“县官受辞”。 (2)动词,辞别,告别;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木兰诗》) 说 (1)shuō,动词,叙述;如“自说本末”。 (2)shuō,名词,一种文体,可议论,可记事;如“故为之说,以侍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3)yuè,形容词,同“悦”,高兴;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六则》)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省略主语 (1)“遂于树下仰取叶”之前省略主语“楚人”,即“(楚人)遂于树下仰取叶”;该分句可译为“(楚人)就站在树下仰头找叶子”。 (2)“嘿然大喜”之前省略主语“楚人”,即“(楚人)嘿然大喜“;该分句可译为“(楚人)暗中非常高兴”。
2.省略宾语 (1)“吏遂缚诣县”之中,谓语动词“缚”之后省略宾语“之”,代楚人,即“吏遂缚(之)诣县”;该分句可译为“当差的便将他绑了去见县官”。 (2)“放而不治”之中,谓语动词“放”和“不治”之后省略宾语“之”,代楚人,即“放(之)而不治(之)”;该分句可译为“县官释放了他而没有治他的罪”。
3.省略介词 (1)“叶落树下”之中,谓语动词“落”之后省略介词“于”,意思是“在”,即“叶落(于)树下”;该分句可译为“那树叶落到树下”。 (2)“赍叶入市” 之中,谓语动词“入”之后省略介词“于”,意思是“到”,即“赍叶入(于)市”;该分句可译为“(楚人)带着叶子来到市场上”。
n 翻译 有一个楚国人处境贫穷,读到《淮南方》(传说中的方术书籍)的话:“得到螳螂伏击蝉时隐藏自己的叶子,可以*。”就站在树下仰头找叶子——螳螂用以藏身伏击蝉的叶子——便摘那叶子。
那树叶落到树下,树下原先就有落叶,无法分别,(就)扫了几斗(的叶子)回家。(将叶子)一一用来隐蔽自己,问他的妻子曰:“你看见我吗?”妻子开始一直说:“看见。”
经过一天便疲倦不堪,哄骗道:“看不见。”(楚人)暗中非常高兴,带着叶子来到市场上,面对面拿别人的东西,当差的便将他绑了去见县官,县官听取他的口供,(那人)自己说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县官(听了)大笑,县官释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