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东城区09~10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1~4课的答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6 05: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8:48
必修一 课中\后习题部分答案
默认分类 2009-09-21 20:22 阅读7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1P5【学思之窗】答案提示:相是商朝*最*吏,相权很大,包括参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有时可废立商王.
P7本课测评 答案提示: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觐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上又是君臣关系.
特点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
2P10【学思之窗】答案提示:原因:秦始皇认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
反映了: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②事无巨细,皇帝*;③秦始皇猜忌、残暴的个性。(此问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P11本课测评答案提示:①西周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的,受封的诸侯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征派赋役,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甚至危及*政权. ②秦朝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没有封地,必须服从*.③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建立*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集权.
P11学习延伸答案提示:原因:①看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不同。②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有变化.
看法:①长城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长城的修建对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经济和文化,有积极的作用。②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③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长城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④修建长城给当时的人民确实造成沉重的徭役和苦难,这也是文明演进所付出的代价.
3P14.【学思之窗】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能说明些什么问题?
答案提示:说明两个问题:①北宋从宋真宗开始,相权逐步强化,对皇权有所*。李沆抵制宋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不仅想维护相权,也是从有利于治国的角度出发的。②中国古代相权与皇权的较量,总体上虽然朝着强化皇权的方向演变,但其间也有相权强化的时候,并非简单的直线发展.
P15本课测评答案提示:①汉武帝重用宠信的近臣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政,使决策国家政务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②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时三*官相互制衡,集体行使相权。这样,就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③北宋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使(掌军权)、三司使(掌财权)分割宰相(中书门下长官)权力,使皇帝得以总揽大权。④元朝设中书省总揽政务,其长官中书令实为宰相,例由太子兼任,实际政务委以左右丞相等。但元朝后期相权大增,有时甚至威胁皇权.
综上所述,从汉至元,通过削弱相权使皇权不断加强.
P15学习延伸答案提示:①特点:*集权,即地方服从*、*控制地方。②利:在防止地方割据势力上很成功。弊:过度*地方权力,层层严加控制,不利于地方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是北宋后来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此问答案学生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应鼓励).
4P17【学思之窗】答案提示:同意。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主要助手,其权力主要有两项:一是参谋最高决策权(决断权在皇帝),二是总领最高行政权。因此,宰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并执行,一方面起到辅佐皇帝治国的作用,一方面对皇权又具有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制度对加强皇权有利,对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但废除宰相造成皇权过于集中,在“人治”的封建时代,当皇帝*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旁落,出现太监乱政(宦官专权),此其弊也.
P19本课测评答案提示:明朝内阁是为减轻皇帝沉重的政务负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不是*一级的行政权构或决策机构。阁臣虽有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但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是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因此,内阁的出现有利于加强皇权.
清朝军机处是处理全*政大事的*机构,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值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皇帝对军政大事裁决,然后传达给*各部,地方*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达到顶峰.
P19学习延伸答案提示:①解读年表可以看出:从秦朝统一中国的两千多年中,出现了秦汉、隋唐、元明清三次大一统,时间长达一千三百余年,统一或基本统一(北宋)的时间占三分之二以上。虽然历史上也出现过魏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等国家*、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但其结局都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统一。因此,“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历史延绵不断”是中国历史与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历史显著的不同点;②*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制度的突出特色。在*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进程中,皇权与相权之间此消彼长,*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集权的*制度发展到顶峰;③君主**集权*制度的创立与不断强化,有效地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助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