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乐器什么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5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4:03
初学乐器的十个误区(还是转的)2008-02-07 21:15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学习乐器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了,家有琴童,已不再是新鲜事了。音乐普及对青少年智力开发、情操陶冶的功绩无庸质疑。那么,对于乐器初学者、家长、教师来说,在初学阶段应注意避免以下十个误区。
误区一:价高物美
选择做工精美、发音准确、表现力强的乐器,对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做工粗糙、发音不准确、或发音不好的乐器,对初学者形成音准、音色、音质的概念无益。有的初学者及家长认为价格高的乐器就一定是好乐器,因而在乐器的选购上盲目选择高价乐器,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还有一些初学者及家长认为初学乐器没有必要购买太好的,只要能用就可以了,这两种观念都是错误的。由于各类乐器的制做工艺、技术指标不同,有的擅长此项,有的专攻彼项,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功能特点,因此,初学者在选择乐器时最好多听听行家的演奏和介绍,多看看不同品牌的功能特点,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种经济上能承受,又适合自己学习的乐器。至于学有所成,需更换更高档次的乐器,则另当别论,因为对普及教育来说,质量可靠,功能够用,价格适中,不造成浪费就可以了。
误区二:名师高徒
方法正确、责任心强、桃李满天下、教学成果丰硕的专家、名师在教学上都有一套绝活,对学习者的培养效果无可非议,但对初学者来说,如此“高攀”,会造成资源浪费。其一,专家的授课费高,会造成经济浪费;其二,专家为初学者授课,有“高射炮打蚊子”之嫌,同样会造成专家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举个例子:我们在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博士时,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老师授课,有些老师很善于给学生打基础,而有些老师专长于提高与突破,还有些老师又擅长培养高层次的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不同,老师的专业方向和要求也不同。器乐教学尽管有流派、风格的不同,就基础教育来说,却是大同小异的。因此,建议初学者在初学阶段最好能找一位擅长打基础的“名师”,等有了良好的基础,到了一定阶段时再择而从师,这样,将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不致造成浪费。
误区三:一劳永逸
基本功的练习是枯燥乏味的,长时间地重复同一个练习,因为内容单调,容易使学习者厌烦而产生疲劳。然而,这些单调重复的练习又是初学者必须天天坚持练习的。有些初学者及家长又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对拉空弦(弦乐器)、吊指(键盘乐器)、吹长音(管乐器)等基础练习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在课堂上会了,回家就可以不练了,结果在下一节课时只好再重复这些内容。因为初学者的肌肉、骨骼在没有形成“演奏肌肉”、“演奏骨骼”时,必须通过天天重复练习某一特定练习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习惯成自然,除此之外,别无它法。当然,高明的老师会将基本功练习“隐藏”在有趣的旋律中,使学习者有兴趣学习,从而达到基本功练习的目的。同样,在练习曲和乐曲的练习中,也要避免“一劳永逸”的误区,有些作品是要经常乃至终身练习的!
误区四:喜新厌旧
古人讲“温故而知新”,对所学的知识只做到会还不够,还要求熟练。熟能生巧,有些练习曲和作品是要经过多次重复学习才能掌握的。重复学习的好处是学习时的目的要求不同,每一次重复都有新的感觉和发现,都要解决一些过去没有解决的问题,直至炉火纯青。这就跟写字一样,写一遍两遍不行,非得烂熟于心,手上才能“游刃有余”。有些初学者在学习中喜欢学习新知识,不愿复习旧知识,他们不管过去学习的知识是否熟练和掌握,只要学习新知识就高兴,结果,教材进行了一部分就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好从头再来。教材中的每个练习都解决一些问题,如果不熟练掌握,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因基本功的欠缺而终止学习进度。因此,初学者要想使每个学习阶段都有成效,就必须不厌其烦地将已经学过的旧知识不断重复练习,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误区五:拔苗助长
当初学者入门以后,家长、老师、学习者三方都应把握好学习进度,将基础练习的重复习惯坚持到底。要知道,学习知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有个循序渐进、曰积月累的过程。哲学上讲的量变达到质变,就是这个道理。当练习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完成阶段性的任务,进入更高一级的学习。有些家长和学习者误认为学习乐器要“曰曰新”,不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常常会自作主张,将教材学习进度放快,结果学习一个阶段后,教材内容仍然一知半解,什么都练过,又什么都不会,不得不重新返工,浪费了很多时间。有些指导老师也存在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问题,他们为了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不遵循教学规律,有意增加难度,加快进度。从表面看,使学习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很多知识,然而,当学习者学到一定阶段需要突破时,却因为基础不扎实而徘徊不前,实现不了飞跃。再者,学习者在学习超过自己能力的难度大的内容时,并无快乐可言,这样,不利于达到轻松演奏的目的,反而会诱发许多演奏问题。因此,学习者、家长、老师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使学习者循序渐进,稳步提高,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误区六:固步自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乐器演奏技术也曰臻完美,科学、合理、正确地开发人体机能,在当代得以充分体现。各种学术流派的交流与融合,促使人们的欣赏习惯、音响概念发生本质的变化,如何更完美地开发人体与乐器的功能,使人和乐器更完美地结合,是当今学术界的一个新课题。这就跟从留声机到录音机、再从录音机到cd、vcd、dvd、mp3的过渡一样,人们的欣赏习惯和音响概念经历了从单声道、双声道、立体环绕过程,同时,也诱发了人们对乐器演奏音响开发的*。现在有些老师的观念还停留在“单声道”时代,在学术交流与探讨上行动迟缓,固守过去所学的一技之长,不愿也不敢面对曰新月异的器乐演奏的发展,将已经淘汰了的演奏方法向学生传授,因为初学者没有鉴别能力,只能被动接受,形成以谬传谬的结局.使学习者在后来的深造提高时很难纠正那些已经习惯了的错误。学生的固步自封则主要体现在学习与交流方面,由于缺乏交流,造成学习中的孤陋寡闻、知识面狭窄和能力欠缺。独木难以成林,音乐要靠大家完成,在初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要多听多看多交流,与时俱进,跟上潮流切不可固步自封,贻误学习时机。
误区七:重“武”轻“文”
这里所说的“武”,指乐器技术的学习,“文”指音乐知识的学习。乐器演奏和音乐理论是两个概念,很多学习者和家长都认为学习乐器就是学习音乐,这是片面的。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乐器演奏、声乐演唱、音乐创作、理论知识等,乐器演奏只是其中的一个范畴。乐器演奏的目的是开发人体的生理机能,使参与演奏的肌肉和骨骼符合演奏技术的要求,而音乐理论则是开发人的心理机能,使参与者的视觉、听觉及内心感觉符合音乐演奏的要求。由此可见,乐器演奏和音乐理论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高超的乐器演奏技术完美地表达出人类丰富的思想情感。有些初学者喜欢乐器知识,却不愿学习理论知识,认为理论学习不重要,结果在乐器演奏技术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教材反而进行不下去,影响了学习进度。这种常现象体现在视奏上,诸如识谱上的困难、节奏上的困难、对音乐术语的忽视或一知半解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当这种意识成为一种习惯后,就会影响学习者的兴趣,进而影响他们的意志,使学习成为一件痛苦的事。其实,在初学乐器时,专业老师都会在传授乐器技术的同时教给初学者一些音乐常识,但是,仅靠这些常识,是无法进行乐器的深入学习的,系统的、更高层次的音乐理论,则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和训练。理论水平高,演奏技术提高就快,音乐素质好,乐器演奏水平就高,这是已被实践所证实了的真理。重“武”轻“文”不仅影响学习进度,而且影响音乐表现,建议初学者最好在学习乐器的同时,深入、完整、系统地学习音乐知识,在学习一开始就进入完整的音乐状态。
误区八:高智低能
很多初学者在学了几年乐器后,技术水平有利了很大的提高,能完成教材上很复杂的练习曲和作品,然而,如果让他们在乐队里合奏或是进行即兴演奏,则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不知道怎样进入,有的视奏出现问题,有的则纯粹傻了眼。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机会接触这样的场面——很多人在一起同时演奏。因为每组乐器的旋律不一样,在平时看来简单的音符,这时候竟然眼花缭乱,无从下手。初学者平时的练习都是个体实践,很少有团体合作的机会,因而,他们不知道音乐的立体性和多元性特点,加之他们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较少,对和声、复调、节奏、低音等音乐知识和乐器应用、乐队配合等缺乏必要的了解。学习乐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乐器进行娱人乐己的音乐表现活动,很多初学者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为了练琴而练琴,结果演奏技术提高了,演奏实践能力却很低,出现高“智”低“能”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要求初学者多参加团体合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学习一些专业以外的音乐知识,不断积累经验,将所学知识广泛应用于实践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应用知识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当然,在初学者的学习过程中,指导老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安排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如二重奏、三重奏、小型乐队组合等,如果有条件,最好能组织学生乐团,并根据学生的能力改编一些小型乐曲,使每个学习者都有机会去表现自己,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寓教于乐的目的。
误区九:急功近利
与高智低能相反的一个误区是急功近利,这一误区在学生、家长、教师三者身上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初学者在学习入门后,往往不满足于教材内容,对重复练习的意义认识不足,他们会抛开老师的教学计划,放弃“单调乏味”的练习曲,私自演奏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有趣”的音乐,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演奏不规范、多余动作太多、乃至不良演奏习惯、错误演奏习惯等问题。当出现问题时再去纠正,单调乏味的旧知识重复使学习者感到厌倦,既耽误了时间,也容易使学习者失去信心。因此,初学者按部就班地依照老师的要求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演奏问题都是被“聪明”的学习者“开发”出来的。有些学生家长在孩子学乐器时比较性急,总希望孩子很快成材,他们也会不顾老师的教学计划,瞒着老师私自给孩子加一些他们认为合理的计划外内容,其结果只能是“帮助”孩子巩固错误,当老师发现问题去纠正时,学习者不得不重新开始,最终还是浪费了时间。须知,小树长成参天大树,是要经历风雨的洗礼,在多年以后才可以成材的,速成、催长,肯定会造成营养不良的后果。因此,在初学乐器时,家长应保持平和的心态,耐心、理智地等待孩子在启蒙期、入门期所出现的平台效应。因为乐器的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它需要很长时间的点滴积累,才能完成所有的演奏技术技巧,演奏乐曲,只是技术技巧的应用罢了。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家长就会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正确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攀上一个又一个演奏高峰。关于教师的急功近利行为对学习者造成的影响,在《拔苗助长》一文里已有论述,这里不在赘述。总之,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最慢的方法就是最快的方法,只要学生、家长、教师都能以平常心态对待,慢中求快,就会大大缩短学习者的成材时间,使大家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误区十:眼高手低
这里的“眼”指学习者的欣赏水平,“手”指实际演奏水平。有些初学者在打了一点基础后,往往会浮躁起来,对一些基本练习和小练习曲不屑一顾,盲目贪大求快,结果养成了很多不良练习习惯。还有些初学者由于经常欣赏演奏家的录音,对自己的能力和功力认识不足,幻想自己也有能力完成某件作品,于是下工夫模仿,结果也是做了很多的无用功。欣赏水平和实际演奏水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初学阶段,学习者的欣赏水平都要超过演奏水平,几乎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实际能力,在能力所不及的时候,千万别抱有幻想,否则,眼高手低,将会延误学习时机,反而使成功的周期推迟。因为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循序渐进、曰积月累的过程,没有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是绝不可能达到质的飞跃的。以上对初学乐器者常见的十个误区的简单分析,是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其中难免有不周、不全及谬误之处,恳请学习者、家长、教师及同仁批评指正,愿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求去伪存真,扬沙见金,真正对学习者、家长、教师的学习、及教学活动有所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4:03
女的呢,学乐器的话,最佳选择还是长笛或者是单簧管吧~~比较容易上手的~~
管乐大概就这两种~~如果弦乐的话,可以考虑一下小提琴,虽然小提琴六七岁就该学了,不过你只是自娱自乐的话,还是可以的,女的弹吉他不是太好,主要的乐器也就上面几种了~~呵呵,我是吹长号的~~铜管还是不要难为你们女孩子好~~哈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4:04
23岁的姐姐啊……
学古典吉他吧。上手简单,不用花太大的时间和精力,又很有味道,这个年龄段的很多人都在学呢。
节奏不是问题,到琴行买个节拍器就成了。跟着节拍器走,习惯了,就可以脱离它了。
或者如果姐姐喜欢民乐的话,葫芦丝不错。跟竖笛似的,上手非常快,旋律又很悠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4:05
基本上大多数乐器着重于基础方面,而每个乐器的基础基本上都不难,只是需要恒久的耐力和坚持力去练习基础的东西。
你可以继续学习口风琴啊,音乐是无止无尽的。最好还是专攻一种乐器就好了,这样的话在学习方面也不会分心。
参考资料:嘻哈摇滚2 的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4:05
民族乐器二胡正在走向世界……我是湖北音乐家协会楚风二胡学会会员,还可以解答很多二胡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不要让人生留下遗憾……电话:027—82895510.或发电子邮件到zhoyq@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