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4 20: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00:30
【叙盗】
盗三十人,凡十五发。由孙仙而下,盗吴庆船者杀人皆应斩,盗朱缟船者赃重皆应绞,凡应死者十有八人。由汤庆而下,或赃轻,或窃盗,或常自言,凡应徒者十有二人。此有司之法也。今图之所见者,其名氏、税等、械器,与其发之日月,所盗之家、所取之财,至于人各别其凡若干发,皆旁行以见之。人各别其凡若干发者,又别之以朱,欲览者之易晓也。吴庆之船,赃分为三,与吴庆、吴道之属有亲疏,居有异同。至于孙仙、汤庆之族属,以及十二人之所以得不死者,皆别见于图之上下,而狱之轻重详矣。其创作兵仗,合众以转劫数百里之间,至于贼杀良民,此情状之尤可嫉者也。方五六月之时,水之害甚矣,田畴既以荡溺矣,屋庐既以漂流矣。城郭之内,粜官粟以赈民,而犹有不得食者。穷乡僻壤、大川长谷之间,自中家以上,日昃持钱,无告籴之所,况于蹑短素困之人乎!方且结草苇以自托于坏堤毁?旱之上,有饥饿之迫,无乐生之情。其屡发而为盗,亦情状之有可哀者也。
《康诰》曰:杀越人于货,愍不畏死,凡民罔不憝。孟子以谓不待教而诛者也。是则杀人之盗不待教而诛,此百王之所同,而未有知其所始者也。然而孔子曰:"天下有道,盗其先变乎?"此谓养之既足,导之既明,则为盗者知耻而自新。则非杀人之盗有待教而诛者,此亦百王之所同,而未有知其所始者也。不待教而诛者,天下之所不得容也;待教而诛者,俟之之道既尽矣,然后可以责之备也。苟为养之既有不足,导之既有不明,俟之之道既有不尽矣。故凶年人食不足,而有起为盗贼者,天子尝密下宽大之令,许降其罪,而此非有司之法也。至杀人与赃重者亦不降,有司之法存焉,亦《康诰》之意也。
余当阅是狱,故具列其本末情状以览观焉,以明余之于是尽心矣。
只找到原文
翻译如下:
唐代怀州河内县有个董行成,善于侦察盗贼。有一个人从河阳*店偷来一条驴和一个 袋子,天刚透亮就到了怀州。董行成在集市上见到后,大声喝道:“盗贼站住!”那个偷驴人下来认罪。
一会儿,驴主跟踪赶来。有人问董行成是怎么知道的?他说:“这条驴跑得很急,出了一身汗,说明偷驴的人不是常赶驴出门走路的;见到人时就赶驴躲得远远的,说明他胆怯心虚。根据这些,就知道他是盗贼。”
1.原文:
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善察盗。有人从河阳长店盗一驴并囊袋,天欲晓,至怀 州。行成市中见之,叱曰:“彼盗住!”盗下驴即承伏。少顷,驴主寻踪至。 或问何以知之?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人也;见人即引驴远过,怯也,是故知其为盗也。”
2.赏析:
通过一件小故事,凸显了文中董行成的三个特点:一,善于观察。二,长于分析。三,机智勇敢。
陈述古辨盗
陈述古密直,知(1)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2)盗者。述古绐(3)曰:“某寺有一钟,至(4)灵,能辨盗(5)。”使人迎置后阁(6)祠(7)之。引囚立钟前,谕(8)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9)祷(10)钟甚肃(11),祭讫(12)以帷(13)围之。乃阴(14)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讯之即服(15)。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字词注释】
(1)主管 (2)不知道哪个是真的(3)哄骗(4)非常 (5)小偷 (6)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7)供奉 (8)告诉 (9)同事。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10)祈祷 (11)恭敬 (12)完毕 (13)围幕 (14)暗地 (15)服从
【诗文翻译】
陈述古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当过县令。当时,有家富户被盗,丢失了不少物件,告到官府,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小偷。(陈述古)就欺哄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它能把真正的强盗辨认出来。”于是,陈述古就让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来放到后阁供奉着。接着,他把囚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当面告诉他们说:“不是小偷那么这钟就没有声音,如果是小偷,那么一摸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围幕把钟围起来。然后暗暗派人用墨汁涂钟。很长时间之后,才叫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围幕里去摸钟。他们把手从布里伸出时,陈述古叫他们把手拿出来检验,只见他们的手上都有墨迹,独有一个囚犯手上没有,于是真正的小偷显现出来了——是担心摸了钟它会发出声音,所以不敢摸的人。经过审讯,这个小偷立即承认了犯罪事实。
不知道现在的课文中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所以把古文摘录了过来。另外有个别的不明白的可追问。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陈寔遗盗
永城的太丘,在东汉时称太丘县。据《后汉书·陈寔传》记 载,汉桓帝时,陈寔任太丘长。他理政有方,秉公办事,心地厚,善于以德感人,深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一天晚上,陈寔发 现自己的住室里有个小偷躲在屋梁上,他并没有声张,而是把子孙们叫到跟前,严肃地讲了一番做人的道理。他说每个人都应该自尊自爱严格要求自己,防止走上邪路。干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习惯,本来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却变成了小人,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躲在梁上的小偷句句听得仔细,羞得无地自容,跳下来连连向陈寔磕头、认罪求饶,陈寔仔细盘问,方知连年欠收,生活贫困,他才当了小偷。陈寔看他不象个坏人而且确有悔改的决心,就送给他两匹绢,叫他作本钱做小生意养家糊口,那人拜谢而去。
此事传开,成为民间美谈,太丘县很长时间没有发生盗窃案件。从此梁上君子成了一个典故,成了窃贼的代称,人们把陈寔送给小偷两匹绢的事,称作“陈寔遗盗”。
长安集市偷盗特别多,商家苦不堪言。
皇帝就此事征询张敞的意见,张敞认为可以禁绝偷盗。张敞上任后,登门求教长安父老。
了解到偷盗头目有几人,生活都十分富足,出门骑马,有小童侍从。乡里人以为是他们是有道德的人。
张敞全都叫来责问,于是宽贷他们的罪责,但抓住他们过去所做的坏事,让他们去抓小偷来赎自己的罪。偷盗头目说:“如今一旦叫他们到京兆府,恐怕各个小偷都会害怕,愿一切交给我们来安排。”
张敞把偷盗头目都任命为役吏,送他们回去。他们摆了酒席,小偷们全都来祝贺,而且喝醉了酒,偷盗头目用红褐色颜料在他们的衣襟上做记号。
官吏坐在巷口查看走出来的人,衣裾涂着红褐色颜料的就把他抓住*,一天就逮捕了几百人。追究他们所犯的罪责,有的一人作案百余起,全都进行处罚。
自此以后,击鼓打官司的很少,集市上没有偷盗,皇帝嘉奖了张敞。
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
弈秋是全国有名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拉弓搭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说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原文: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
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壤。自此以往,施及州闾。”
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时,以脏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
国氏曰:“若为盗若何?”
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翻译:
齐国有家姓国的人很富,而宋国有家姓向的人很穷。一天,向家特地从宋国到齐国去,向姓国的请教发财致富的诀窍。
姓国的告诉他说:“我不过会偷盗罢了。当年开始做盗贼时,一年就能自己养活自己,二年就有盈余,到了第三年就非常富裕了。从此以后,有能力接济周围的邻居了。”
姓向的听了非常高兴。但他只记住了做强盗的话,而没有领会怎样去“盗”的道理。于是回去以后,便*打洞,凡是手所能摸到的、眼睛所能看下马看到的,无所不偷。没有多久,官府以盗窃罪把他抓去,原先所有的财产也都被没收了。
姓向的以为姓国的人欺骗自己,便找上门去抱怨他。
姓国的人问:“你是怎样偷的呀?”
姓向的把偷盗的经过告诉了他。国氏说:“唉呀!你违反做贼的道理竟达到如此境地啊!现在我把道理告诉你吧:我知道天有春夏秋冬之时序,地有稻梁菽黍之出产。我偷的正是天地的时利。云雨可以滋润庄稼,山林沼泽可以植树养鱼,我利用这些来种植我的庄稼,修筑我的墙垣,建造我的房屋。在陆地上,我‘偷盗’飞禽走兽;在水里,我‘偷盗’鱼、鳖水产,真是无所不‘偷’。五谷、瓜果、庄稼、土地树木、飞禽走兽、鱼虾龟鳖都是自然界里生长的,哪一件是属于我的呢?然而我偷自然界的东西却是遭不到祸殃的。可是金银、珠玉、谷帛、钱财货物,都是人们积聚起来的,啊一件是自然界所赐予的呢?你去偷这些东西而获罪被捕,那怪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