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3 02: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9 09:54
gān fēng
肝风亦称内风。凡不属于外感而导致的眩晕、抽搐、震颤、昏迷、肢麻等多属肝风范畴。如高血压、心脏病等突然引起的抽搐、神志不清、痉挛、昏迷不醒等。治宜熄风为主。[1]
肝受风邪所致的疾患。《黄帝内经素问·风论》:“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圣济总录》卷四十一:“若肝藏气虚,不能荣养,则为风邪所侵,搏于筋脉,荣卫凝泣,关节不通,令人筋脉抽掣疼痛,以至眩闷口眼偏斜。”《奇效良方》治风中于肝,用射干汤。《太平圣惠方》治肝风筋脉拘挛,用羚羊角散。
肝风内动的病证。证见眩晕、痉厥、四肢抽搐。《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临证指南医案·肝风》华岫云按:“倘 *** 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仆,甚则瘈疭痉厥矣。”
有平肝熄风、和血熄风、滋阴熄风、泻火熄风。
平肝熄风为熄风法之一。与镇肝熄风同义。是治疗由于肝阳上亢而引动内风的方法。症见头部掣痛、头晕目眩、口眼歪斜、肢体发麻或震颤、舌头僵硬、舌体偏斜抖动、语言不清,甚至突然昏倒、手足拘急或抽搐,苔薄质红、脉弦。针灸常选太冲、丘墟、风池、颔厌等穴,针用泻法,并加针补复溜。[2]
和血熄风为熄风法之一。是一种治疗肝风内动偏于血虚的方法。针灸常选泻太冲,补三阴交、脾俞、肝俞、膈俞为主,也可酌配阳陵泉、筋缩等穴。[3]
滋阴熄风为熄风法之一。是一种治疗因阴虚而动风的方法。一般在热病晚期,真阴被灼,表现为身热不甚但羁留不退、手足心热、面红、虚烦不眠、咽干口燥、神倦心慌,甚或耳聋、手足蠕动或抽搐等。针灸常选补太溪(或复溜)、三阴交,泻太冲为主,也可酌配阳陵泉、筋缩等穴。[4]
泻火熄风为熄风法之一。是一种治疗热极生风的方法。如高热、抽搐、两目上翻、项强,甚则角弓反张、神志昏迷、舌红苔黄、脉弦数等。针灸常选合谷、太冲、人中、大椎、十宣(或十二井)、阳陵泉等穴。针用泻法。并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