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之后的名医是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1 15:1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06:31
华佗之后的名医是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人,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张仲景的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元朝明朝以后被奉为“医圣”,甚至有庙供奉香火。张仲景出生于公元150年正月十八日,于公元219年溘然长逝,享年69岁。他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于是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他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著作
1、《伤寒杂病论》(已经散佚,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2、《伤寒论》,晋代太医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
3、《金匮要略》,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伤寒杂病论》残简,将关于杂病的部分整理成册,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
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06:31
名医李言闻是李时珍的父亲,出生于医药世家的李时珍,自幼热爱医学。士农工商,医卜星相,明朝的医生地位低下,李言闻便不打算让李时珍从医,而是让他读书做官。
十四岁的李时珍便已经中了秀才,但三次前往武昌应试均未中举。
俗话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既然在科举考试上不顺利,那还不如继续做一名医生。
之后,二十三岁的李时珍便开始跟随父亲行医。
转眼间,已经是十年后,李时珍已经三十三岁了,此时正是明朝嘉靖三十年。
日积月累之下,李时珍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医。偶然的一次机会,李时珍治好了一名王爷的儿子,因此被楚王聘为奉祠正,由此他接触到了更多的医学典籍和药物标本。而李时珍在日常的查阅典籍中,发现古代的典籍中药名复杂、矛盾突出、错误百出。
嘉靖三十一年,李时珍三十四岁,他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开始着手写《本草纲目》。在这期间,王府的医学典籍,给了李时珍很大的帮助,见识到了大量的民间本草信息。
嘉靖三十五年,已经三十八岁的李时珍因为名医的名头响亮,被推荐到太医院。
而这次机会,也给予了李时珍接触皇宫中久存的医药典籍,以及太医院药房和御药库中数量庞大的药材,同时也阅读了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这也给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由于皇宫中典籍庞大,这段时间,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参考了八百多部医学典籍。而太医院的工作,也给了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嘉靖三十七年,李时珍在写《本草纲目》中发现,他已经把太医院中的典籍看完了,而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就需要具体去实践了。
所以,李时珍放下了手中的铁饭碗,从太医院辞职了。
李时珍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一生,这个时间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