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0 22:2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4:17
这首杂言古体诗,作者不但描绘了好多个天真活泼而又朴素的乡村牧童品牌形象,并且也从这当中显出了一些时代的发展信息,反映了劳动者厚重的徭役压力。“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看,这一牧童多么的听话,由于村四周农作物较密,近村放养,也许牛吃了禾黍,因此需到较远的地方放养。但毕竟是爱玩的小孩,因此接着说:“肢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可戏垄头。”
在一般情况下,谁见过乌鸦会来豚食牛的领背呢?不容易的。但特殊情况下就会出现,这里面就表露了时代的发展信息:张籍所在的时期,通过黄巢起义,唐代早已由强盛慢慢迈向没落。尤其是代、德二帝执政阶段,回纥、吐蕃国等外族年年侵犯国内。加上中原地区众多地方的藩镇割据,内部战争频繁,人和动物都需要肩负前所未有厚重的福役压力,送粮运草,跋山涉水,牛瘦子饥。
唐代自安史乱后,藩镇割据,内部战争不断。官衙托词军械而争夺、屠宰民俗水牛,是极普遍的事。和张籍与此同时的作家元稹在《乐府古题·田家词》里就有一定的体现:“六十年来兵一丛丛,月月能量饲料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开车驾车食牛羊肉。”连肉都被吃完,那头顶二只角截下熬角脂,当然轻轻松松!这就是当初的客观事实。针对这类实际,张籍这诗里并没有作一切描绘,仅仅末尾时借放牛郎的口,缓缓的点了一下。
相关牧童的童谣,毫无疑问具有了这几个要素,如有着一颗牧童的心,以牧童的角度探索世界,及其用牧童的语气来叙述。那里面当然还可以写到一些社会发展和时事*的身影,但决不可强加于童牧日常生活以外,而应自然地溶解于童牧日常生活当中。这首杂言古体诗,作者不但描绘了好多个天真活泼而又朴素的乡村牧童品牌形象,并且也从这当中显出了一些时代的发展信息,反映了劳动者厚重的徭役压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4:18
主要采用的是比兴的说法,把人比作牛和羊,日夜不停的劳作,真的是特别悲苦了,劳动强度很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4:18
这首杂言古体诗,作者不但描绘了好多个天真活泼而又朴素的乡村牧童品牌形象,并且也从这当中显出了一些时代的发展信息,反映了劳动者厚重的徭役压力。“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看,这一牧童多么的听话,由于村四周农作物较密,近村放养,也许牛吃了禾黍,因此需到较远的地方放养。但毕竟是爱玩的小孩,因此接着说:“肢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可戏垄头。”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4:19
采用的是比喻和借景抒情的说法,比如里面出现了落花,就是借落花之情来表达作者和百姓们的无奈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