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隐记翻译谁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2 16:1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2 18:58
隐显,如从济物角度出发,本没什么分别。唐才子隐而嗜酒,朱君以菊而隐,并皆自得其乐,其实陶公诗意乃千万性情中人所向,只是看得破,忍不过罢了。又有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之说,自有其道理。
其实历代文人以隐入显的并不少见,有主动,有被动,愿者上钩的故事从来都没有断过,比较极端的是反穿羊皮袄在富春江上钓鱼的严子陵,唐司马承祯说的更是直接—“以仆所观,乃仕宦捷径耳!”(见《旧唐书.隐逸传》)。为扶大厦之将倾也好,兼济天下也好,求功名也罢,所谓才子往往并不甘于寂寞,柳永“封旨填词”只是出于无奈,只是这一套今天已经不大流行罢了。然一旦入得名利场,又怎能只是“济物”?不但常常事与愿违,连人都做得蛮委屈,苏轼还不错,文章为官都有样子,但也落个“一肚子不合时宜”。到了明清,更加令人失望的大背景才使更多的知识分子幡然醒悟,开始寻找来自生活的真正乐趣,宁为狂狷,不为乡愿,他们终于不以仕途经济为人生第一要鹄。袁枚写菜谱,李渔著人生行乐之法,看花听鸟、宴饮雅集很有些小资情调,八股文章风行之时,反倒是七情解放之日。李贽的“童心说”说出了真话:......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没于假人而不见于后世者,又其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主张性灵的这些人可以说另辟奚径,从道德文章中摆脱出来,抒发自然,求其本心。到了现代,还有林语堂、钱钟书、丰子恺等承其衣钵。我不认为这样有什么不好,象余杰那样年轻、锐气的人却非要四处出击,剥人家钱穆的皮,*余秋雨忏悔,嘲笑崔之元胖却要谈公平,才真正是浪费了才气,忝为学术中人的我也有机会笑话一下原本欣慕的一匹黑马,我到希望看到他的小说。
最近看三国,觉得有些意思,那个时代虽生灵涂炭,却是枭雄和才子辈出的好年月,合纵连横之精彩堪与战国比美。总体的感觉是:论结局才子不如伪君子,伪君子不如真小人(才子如孔融、弭衡、杨修,伪君子如刘备,真小人如曹操)。本来中国历史上乱世涌现出来的皇帝不是流氓就是无赖,诸葛亮纵有通世之才,不过做一个狗头军师,反倒成了一个好榜样。想起“大话西游”里晶晶姑娘对至尊宝改变形象的评价:“你不想做山贼想做状元啊?奉劝你不要放弃强盗这个份很有前途的职业。
对于文学我本是个门外汉,只是偶然的机会去了一个叫菊斋的网站,才触发了一些知觉,我主要的视野在学术(经济学),套用李敖的话:别人是从文学谈到学术,我是从学术谈到文学(李敖在电视上做节目时说:里根是先做演员再做总统,我要先当总统再做演员)。学术是科学,文学是艺术,中国人的诗书画文又是相通的,艺术的东西发自自然,只要美就好,没有指导行为的使命,也用不着用实践去点破,抒发自我就是抒发人生,这该有多好?
ni 参考一下吧.我暂时没有时间给你翻译了.对不起
参考资料:http://www.beiwang.com/a/Article.asp?ArtID=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