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并不是相信佛所说的话,谁能说说正信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2 21:11
我来回答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0:35
正信是指经过验证后,见法后的‘信’。也可以说是产生知见后的信。
怎么判断佛所说的话,请看以下。
佛陀的四大教法
07 到已,佛陀即住在波□城之阿难陀神舍。彼告诸比丘说:「诸比丘,我将宣说四大教法,且专心谛听!」「是,世尊。」诸比丘回答说。
08 薄伽梵说:「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语:『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教言,我从佛亲口闻受。』诸比丘对该比丘所言,不应称赞,也不应藐视,应了解其每字与音节,而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既较对以后,若其不与经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该比丘之误会。』因此,诸比丘,汝等应拒绝之。若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以后,彼能与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是佛陀之教言,该比丘善了解之。』诸比丘,此是第一大教法,应当学。
09 「复次,诸比丘,若比丘作如是语:『于某寺宇有僧伽及其长老与导师居住,我从其僧团亲口听受: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教言。』诸比丘对该比丘所言不应称赞,也不应藐视,应了解其每字与音节,而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既较对以后,若其不与经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该比丘之误会。』因此,诸比丘,汝等应拒绝之。若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以后,彼能与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是佛陀教言,该比丘善了解之。』诸比丘,此是第二大教法,应当学。
10 「复次,诸比丘,若比丘作如是语:『于某寺宇住有众多博学多闻、深具信仰、深入于法、精娴□尼及通晓律尼的僧团长老。我从诸长老亲口听受: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教言。』诸比丘对该比丘所言,不应称赞,也不应藐视,应了解其每字与音节,而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既较对以后,若其不与经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该比丘之误会。』因此,诸比丘,汝等应拒绝之。若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以后,彼能与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是佛陀之教言,该比丘善了解之。』诸比丘,此是第三大教法,应当学。
11 「复次,诸比丘,若比丘作如是语:『于某寺宇住有一博学多闻、深具传统信仰、深入于法、精娴□尼及通晓律仪的比丘。我从该长老亲口听受: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教言。』诸比丘对该比丘所言,不应称赞,也不应藐视,应了解其每字与音节,而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既较对以后,若其不与经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该比丘之误会。』因此,诸比丘,汝等应拒绝之。若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以后,彼能与之相符,则其结论应为:『诚然,此是佛陀之教言,该比丘善了解之。』诸比丘,此是第四大教法,应当学。「诸比丘,此是四大教法应当学!」
12 薄伽梵在波□城阿难陀神舍住时,亦向诸比丘如是宣说*法语:「此为戒,此为定,此为慧。修戒则定有很大利益与果报;修定则慧有很大利益与果报;修慧则心从漏得解脱--欲漏,有漏,见漏及无明漏。」
佛陀教导我们要理智的,确认的方式去判断某法师,居士或者家人所传达的是否符合佛陀教导。因此不要因为是法师就盲目的相信,而要经过经藏,律藏的确认。
1.正信来自知见,由知见来证实佛陀的教导是正确的,而不只是单纯的信仰佛陀以及盲目信仰。知见来自‘法’,实践佛陀教导者会‘见法’。
2. 正信的说法是来自五根和五力,信根和信力。佛陀曾经强调不要盲目相信,而这盲目相信也适用于自己的弟子。因此只有见法之后,才可以如实了解佛陀教导。这就是正见。
3.佛陀所教导的是‘法’,‘僧’就是专业实践佛陀教导的出家修行者。怎么判断是否为佛陀所宣说的,这是一个大问题。a。可以从科学,历史,文学上去证实。b.可以从对照经,律,法去证实。
佛经上没有记载,而法师所宣说是佛陀所说,是符合佛陀所说。只要对照经,律,法就可以知道。再来从科学,历史,文学上去验证即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0:35
阿弥陀佛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能用“三法印”印契的一切离言名教,堪为正信。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0:36
在百度布达拉宫吧,里面有很多大居士…到里面交流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0:37
当你对某件事情 不知道 不了解的情况下 就去相信 肯定!或不信 否定 那么你这是属于迷信
当你对某件事情 充分了解研究 理论依据搞明白后 你才相信 肯定!或不信 否定 那么这是 正信
怎么分辨是不是佛所说的话 经中已经说过 佛告诉弟子们四大教法:
《巴利三藏》《长部.大般涅盘经》: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我将宣说四大教法。谛听,善思念,我当说。」诸比丘应诺世尊:「唯然,世尊。」世尊如是曰: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说:「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导师之教义,我亲从世尊面前听、受。」诸比丘!对此比丘之所说,不应赞叹,亦不应排拒。不赞叹、不排拒而善理解其辞句,相比较、相对照经、律。若此等相比较、相对照而不合经、律时,则其结论应为:「此确实非世尊之教言,而是此比丘之误解。」如是,诸比丘!汝等应拒绝之。若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而彼与经、律相符合一致者,则其结论应为:「此确实如来之教言,此比丘是善理解。」诸比丘!应受持此为第一大教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0:37
佛经内的很多人都很容易理解的话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0:38
提到“信”,我们首先应该思考“相信”什么。法?真理?什么是最高真理?
涅槃。
涅槃(nibbāna)这个词来自古印度摩揭陀国一带的巴利语。
《汉译パーリ语辞典 黄秉荣译》ni-:pref.(前缀) ① [Sk. ni-] 下(down), 往下之动作(downward motion) (※1). ② = nir- [Sk. niḥ-] 不, 非, 否, 无; 出, 离;其他因发音而产生变化的场合有 nī-, nik-, nig-, nic-, nij-, nit-, nid-, nip-, nib-, nim-, niy-, nir-, nil-, nis- (※2).
《巴汉词典》Āna, āṇa, 【中】 呼吸,吸入。
【nibbāna:音译:涅槃;义译:无入息,无呼吸,离呼吸,出离呼吸。】
这是什么样的状态?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最上善行,是此无行。眼的熄灭、耳的熄灭、鼻的熄灭、舌的熄灭、身的熄灭、意的熄灭、寻伺的熄灭、喜乐的熄灭、舍的熄灭、心一境性的彻底平静。无有再生的心、意、识。
终极的呼吸熄灭。
道的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