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2 20: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3:54
赋得古原草送别拼音版朗读如下:
fù dé gǔ yuán cǎo sòng bié
《赋得古原草送别》
bái jū yì
白居易
lí lí yuán shàng cǎo , yī suì yī kū róng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yě huǒ shāo bù jìn , 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yuǎn fāng qīn gǔ dào , qíng cuì jiē huāng chéng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yòu sòng wáng sūn qù , qī qī mǎn bié qíng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一、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哪里能烧毁干净,温暖的春风又唤醒新的生命。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又送公子走向天涯啊走向天涯,萋萋的芳草充满离别的感情。
二、赏析
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第二句进一步写出原上野草的的生长规律,暗寓深长的感叹。
三、四两句由上句生发开来,歌颂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野火虽烧而“不尽”,春风吹过则“又生”,野火之貌似强大,春风之温润强劲,春草之顽强坚韧,作者仅用十个字就精炼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使这两句诗成为寓意深刻、极富哲理的名句。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春草的勃勃生机:生机的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的绿色一望无际,远远连接着荒凉的古城。“侵”、“接”二字用得生动形象,十分精当。最后两句补足“送别”之意,感情深沉而并不悲伤,是意味深长的绝好结尾。
三、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谷,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