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曹操在历史上到底什么样的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2 23:16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3:21

  曹操其人
  作者认为曹操是三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虽然一部《三国演义》将曹操写成奸诈小人,可纵观历史其他文献,如:《三国志》《后汉史记》《资治通鉴》等对曹操的评价均是正面大于负面。《三国志》中说曹操:曹公“明略最优”,成事则“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御军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此正是第一流的*家、军事家、文学家所特有的丰采。作者遥想在那金戈铁马的年代,一个并非出身于名门望族大家(孙武之后的孙坚),也无皇室血统(所谓天子皇叔的刘备),也非有三公四卿资历的家族(袁家兄弟),仅仅是宦官的过继之子的后人,本家也不过是有些钱财而已,于乱世之中,挺身而出,刺董卓,(《魏武略》还说他去刺杀过张让)聚义众,发矫诏。靠个人魅力自立于乱世,进而战略明确,进京城,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统北方,成就大业。

  自古以来,骂曹操者无非两个借口:一,汝南许劭曾经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既然如此,三国又是乱世,曹操当然便是奸雄。况且曹操自己说:宁我负天下,不可天下人负我。这便是奸雄的确凿证据,故天下义士以此为依据,视曹操为不义之人;其实,许劭的原话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也。后来的反对者特别是那个写《魏氏春秋》的史家,东晋的孙盛,为了自己贬魏抬蜀的目的,将英雄改成了奸雄。(我很奇怪,对于孙盛的书,历史上认同的人还很多,连司马迁在写《资字通鉴》的时候,都选用了他不少的章节和资料。包括这句话。)一字之差呀。唉,有时候,一个人就毁在一个字上,曹操就是这样的。

  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一些人看来,世上之人,天子为大,天子事便是天下人的事。不是有句话吗:天下乃皇帝的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至于这个天子有没有本事,是不是明君都无所谓,作为他的臣民,就要听他的,要你活,你才能活,要你死,你就得死,死还要谢恩。而曹操竟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上朝配剑,把皇帝当傀儡,当然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曹操便成了不忠不孝的奸臣,应该下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的。

  当然现在的很多人(也有不少人还是这样认为的)不这样认为:曹操生于东汉未年,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频繁。人与人之间真情少,利用大。作为一个想要在乱世中生存并有所作为之人,警惕性是很重要的,虽然曹操做的过分了点(史说其性格多疑)所以才有“宁我负天下,不可天下人负我”一说(连这个说法都找不到史料依据),然而这也是情形所*。世间多少人不是如此想的?却只有曹操敢于直说。而曹操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性格也是上当多了造成的。作者宁喜欢曹操这种真小人的性格,却不喜欢刘备这种伪君子。

  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是曹操的战略措施。作者本人设想如果生于那种乱世,也宁可选择作一方霸主,成就一凡事业,也不会对一个行将就木的**的*寄予希望。况且就如曹操所言:如果不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不知当时的中原大地有几人称霸,几人称帝,天下大乱几时休。整个三国一百年左右的历史,真正*时代前后不过二,三十年,过后虽然分为三国,民众的生活相对反而比较安定。反观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国内的*长达百余年,战火不断,比三国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三国初期诸侯称霸,国内的动荡远比战国时期还乱,没有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的局面的确无法控制。所以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仅不是罪,反而对民众而言是功。

  同时作为一个诸侯霸主,曹操身上的霸气未见,倒是文气*人。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大家。不提他本身的诗词歌赋的成就,看他促进民族大融合,取文姬归汗的一系列重文*,也是三国时期其他霸主所不能相比较的。即使是把他打的一败涂地,在历史上享有盛名的诸葛亮和有着顾曲周郎之称的小辈英豪周瑜又留下几部诗篇,著作?除因*原因杀了几个文人(如孔融等)外,曹操对士族是极其容忍的,也未曾*文人才子,否则就没有建安七子的存在了。而他杀孔融等人是因为他们阻碍了自己的*抱负,不是因为这些人太忠于皇帝,而是因为这些人容不得他。*斗争是你死我活的。历史上这种血腥的**难道只有曹操曾经做过?不提太遥远的事情,就是近代一,两百年的历史上的这种**我们知道的还少了吗?这些斗争的残酷性恐怕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吧。为什么对曹操便如此苛刻呢?相反,曹操对有才之士是非常喜欢和宽容的。对关羽和赵云的喜爱,对杀死陈宫的不得已,对杀死沮授的痛心无一不表现出曹操的爱才之心。反对曹操的人说他这一切都是惺惺作态。可是这样的惺惺作态,袁绍,张鲁,孙权等以及历史上的许多人都做不出来。刘备到是哭出来了,真假几分相信现在的人们都看出来了。而且在诸葛亮时代,蜀地能留下的人才恐曲指能数。

  作者再来说说这千古讨论最多的曹操的大罪:挟天子以令诸侯。千百年来,对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对还是错的争论是最多的。特别是现代,更是讨论的非常之多。作者略作了一下统计,竟是赞同的少,反对的多。

  在这里,让我们一起回顾下曹操这个*的出台前后。当时,汉献帝经过了董卓将他挟恃到长安,后又被李傕、郭汜抢来抢去,好不容易被韩暹和杨奉救回了长安,可已经被吓怕了。当时汉室不兴,典籍尽失,连皇帝的面子都没什么人去理了。当汉献帝他们被韩暹、杨奉带回洛阳的时候,人都快被饿死了。汉献帝这时候先想到的是吕布,他发昭书,封吕布为平东将军和平陶侯,请吕布去勤王保架。可是吕布也饿的够呛,有心无力,所以给汉献帝回书,说自己找到粮食就去。汉献帝想等你找到粮食我就饿死了。正没办法的时候,派去找吕布的使者对汉献帝说有个叫曹操的很有本事,试试找他。汉献帝是抓个稻草就不会放手的,马上就给曹操去了昭书。曹操时在许昌,与众谋士们商量是否迎接汉献帝,许多人对此不感兴趣,有人认为洛阳守将韩暹、杨奉自恃有功于汉室,恐难以控制。唯独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主张迎接汉献帝,他说:“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影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倡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韩暹、杨奉,安足恤哉!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于是,曹操作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决定,也是让后世争论不休的决定:将汉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荀彧是个忠于汉室的人物,他鼓动曹操迎汉献帝,并非为曹操着想,纯是欲挽狂澜于既倒、扶汉室于倾危。他想借曹操的手扶助汉室。他真诚地希望曹操能匡扶天下、振兴汉室,他列举的迎献帝的理由有三,即“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后来,当曹操*迫汉献帝封自己为“国公”,荀彧还要公开反对,认为:“曹公本兴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其实在当时,汉室已经没有任何号召力,人们都认为汉朝“气数已尽”,早已不堪扶持。正如郭图和淳于琼所言:“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可曹操不这么想,当时的他还真有做名臣的心。他大概觉得汉室再危,也是正统。骨子里的曹操还是那种文人的气质,士大夫的思想。既然已经决定迎接皇帝了,曹操马上命令曹洪带兵前往。可惜,曹洪的兵被袁绍堵住了。跟皇帝联系不上了。就在曹操叹气的时候,有个叫董昭的家伙早就看上了曹操,所以他都没跟曹操打个招呼就用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了封非常恭敬的信,表示了曹操勤王的决心。这个杨奉正和韩暹争权呢,接到信,大喜,立即派人联系了曹操,并在皇帝和董承这些大臣面前说曹操的好话。皇帝听的高兴呀(你快饿死了,有人送饭,你能不高兴吗?),马上封曹操将军,并让董承亲自迎接曹操前来勤王,伴驾。好。这下曹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找皇帝了。带着大批的口粮,曹操见到了皇帝,自然是皆大欢喜。曹操随后的工作就是借口洛阳距离他的根据地太远,请汉献帝迁都许昌。这点汉献帝是完全赞成的,洛阳连个象样的房子都没有,召见朝臣的时候一帮士兵就爬在墙头上跟看耍猴似的看皇帝朝会。但是杨奉反对,他再傻也知道到了曹操的地盘上什么都得听曹操的。反对无效后,杨奉决定打,可惜又打不过,部下大将徐晃投了曹操,杨奉只好自己逃跑。汉献帝到了许昌以后终于可以住上好房子,吃上饱饭,还可以“宗庙社稷制度始立”,再摆摆谱。曹操也并没有学董卓“剑履上朝,参拜不名”,照常给汉献帝下跪,汉献帝自然更是得意,就马上加封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这个时候,两人的关系还很不错。真正的交恶要在三年以后了。现在的汉献帝还是心满意足的。

  开始的时候,汉献帝挺配合曹操,让封谁,就封谁,让下昭就下昭。那些小军阀还是不得不听皇帝的。孙子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建安元年到建安五年初的四年间,曹操充分利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以伐谋、伐交为主,开始了对周围各个小集团的兼并。曹操倒霉就倒霉在了袁绍身上。这家伙,在当初汉献帝穷困潦倒的时候,也打过这个主意的,出主意的是沮授。沮授对袁绍说“今州域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这是明目张胆地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可郭图和淳于琼不同意:“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英雄并起,各据州郡,连徒聚众,动有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也。”都知道袁绍是个墙头草的,最拿不定主意的一个人。好了,现在这个事情被曹操做了,袁绍不高兴了。心想我不做的事情你居然敢做,那我肯定不给你好果子吃的。所以,当不知道那个家伙出主意让汉献帝封了袁绍一个太尉的时候,袁绍气极了,破口大骂。把本来是沮授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安在了曹操的身上。从此世人就开始说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曹操知道了没办法,赶紧把自己的大将军让给袁绍,并且还让皇帝封他做邺侯。够低声下气的了。可袁绍接受了大将军的称号,因为他不让曹操做,但拒绝了邺侯,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

  汉献帝当然也明白这其中的名堂。其实他就是不明白,他身边的那些所谓忠臣些也会让他明白。这些董承之流,作者想他们定是对曹操十分不满的。为什么呀?很简单,他们看不起曹操的,你一个阉官的后代,凭什么那么横?曹操呢,自己有本事,当然看不起这群吃白饭不会做事的家伙。好,有了袁绍的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的说法,再加上这些忠臣的撺掇,汉献帝不高兴了。不是有俗话说的嘛:升米恩,斗米仇呀。你给我一升米,没让我饿死,我感激你,你是我的恩人;可你给了我一斗米,就能给更多,你不继续多给,那你就是仇人。好,这下曹操开始吃苦头了。为了这个所谓的天子和朝廷,曹操付出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可不仅不讨好,还受了不少的气。在汉献帝和那些吃了饭不做事的忠臣眼里,你曹操既然供给了我这些吃的,用的,还恢复了典章制度,你就应该再知趣点,把你的权利完全放弃了,全部献给我好了,至于你,功劳已经太大了,可以自动去了,归隐也好,死了更好,就是不要在我这里指手画脚了。曹操当然明白,可曹操又怎么放心把权利交给这么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废物,那简直就是将自己一生的辛苦白白打了水漂?所以他就是不放手。这样一来,那个汉献帝就多次欲杀了他而后快了。可曹操不能让人把自己杀了呀,他就只有去杀那些人。好了,杀人,再加上文人的渲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罪名就传了开来,一传就是几上千年。那些反对曹操做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情的讨论的依据就是这样来的。

  赞同的呢?除了曹操在开始阶段是有过一点好处以外,作者认为主要的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对他自己的好处不大的,真正得到好处的还是中原的老百姓。因为不论怎么争论,有一个事实是明摆的,那就是没有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汉室早玩完了,(那个汉献帝多半会饿死在洛阳。如果真那样,曹操会怎么样?)那天下真的不知几人要称帝,几人要称霸了。就像张鲁之辈就说汉室尚在,安敢称帝?在辽东称霸几十年的公孙度父子也没敢称皇帝。真正称皇帝的只有袁术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刘备那么想做皇帝,在曹丕称帝前,他都不敢动。众所周知,要是真的称皇帝的人多起来,人民的生活将受到更大的影响。因为大家都可以做皇帝了,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法。那就会回到战国时代。当然文字是不会乱了,可经济呢?钱币自然混乱,社会秩序一点都没了。战乱更加频繁,中原的混乱局面将更加不堪。三国的历史也会重写。所以作者坚决支持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他带给了老百姓实惠。可惜曹操竟然为了这个背付了上千年的骂名。

  哼,这些所谓的文人墨客只不过是当权者的口舌,他们怎么会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看事情呢?还有那个罗贯中,真是个颠倒黑白的主,就是他,让本来应该感激曹操的百姓竟也恨曹操入骨。而那时候的老百姓不会写字,更没有戏曲之流,当然留不下他们的感激。不过当时的青州,幽州的百姓听到曹操灭了袁绍父子可是很高兴的。所以我喜欢曹操的原因也是这个。

  曹操在当时的社会情形下,其实是没人能理解他的。因为他的思想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了,正所谓曲高和寡也。而后人所认识的曹操不过是文人笔下的曹操。文人,特别是古代的文人,在忠君思想下*过的文人,谁敢说曹操的好话?自然是人云,我云,将曹操贬之又贬,乃至于贬到十八层地狱,不能再贬了,就让曹操在那里受罪好了。我为曹操一哭尔。

参考资料:BaiDu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3:21

曹操其人
作者认为曹操是三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虽然一部《三国演义》将曹操写成奸诈小人,可纵观历史其他文献,如:《三国志》《后汉史记》《资治通鉴》等对曹操的评价均是正面大于负面。《三国志》中说曹操:曹公“明略最优”,成事则“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御军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此正是第一流的*家、军事家、文学家所特有的丰采。作者遥想在那金戈铁马的年代,一个并非出身于名门望族大家(孙武之后的孙坚),也无皇室血统(所谓天子皇叔的刘备),也非有三公四卿资历的家族(袁家兄弟),仅仅是宦官的过继之子的后人,本家也不过是有些钱财而已,于乱世之中,挺身而出,刺董卓,(《魏武略》还说他去刺杀过张让)聚义众,发矫诏。靠个人魅力自立于乱世,进而战略明确,进京城,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统北方,成就大业。

自古以来,骂曹操者无非两个借口:一,汝南许劭曾经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既然如此,三国又是乱世,曹操当然便是奸雄。况且曹操自己说:宁我负天下,不可天下人负我。这便是奸雄的确凿证据,故天下义士以此为依据,视曹操为不义之人;其实,许劭的原话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也。后来的反对者特别是那个写《魏氏春秋》的史家,东晋的孙盛,为了自己贬魏抬蜀的目的,将英雄改成了奸雄。(我很奇怪,对于孙盛的书,历史上认同的人还很多,连司马迁在写《资字通鉴》的时候,都选用了他不少的章节和资料。包括这句话。)一字之差呀。唉,有时候,一个人就毁在一个字上,曹操就是这样的。

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一些人看来,世上之人,天子为大,天子事便是天下人的事。不是有句话吗:天下乃皇帝的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至于这个天子有没有本事,是不是明君都无所谓,作为他的臣民,就要听他的,要你活,你才能活,要你死,你就得死,死还要谢恩。而曹操竟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上朝配剑,把皇帝当傀儡,当然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曹操便成了不忠不孝的奸臣,应该下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的。

当然现在的很多人(也有不少人还是这样认为的)不这样认为:曹操生于东汉未年,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频繁。人与人之间真情少,利用大。作为一个想要在乱世中生存并有所作为之人,警惕性是很重要的,虽然曹操做的过分了点(史说其性格多疑)所以才有“宁我负天下,不可天下人负我”一说(连这个说法都找不到史料依据),然而这也是情形所*。世间多少人不是如此想的?却只有曹操敢于直说。而曹操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性格也是上当多了造成的。作者宁喜欢曹操这种真小人的性格,却不喜欢刘备这种伪君子。

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是曹操的战略措施。作者本人设想如果生于那种乱世,也宁可选择作一方霸主,成就一凡事业,也不会对一个行将就木的**的*寄予希望。况且就如曹操所言:如果不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不知当时的中原大地有几人称霸,几人称帝,天下大乱几时休。整个三国一百年左右的历史,真正*时代前后不过二,三十年,过后虽然分为三国,民众的生活相对反而比较安定。反观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国内的*长达百余年,战火不断,比三国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三国初期诸侯称霸,国内的动荡远比战国时期还乱,没有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的局面的确无法控制。所以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仅不是罪,反而对民众而言是功。

同时作为一个诸侯霸主,曹操身上的霸气未见,倒是文气*人。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大家。不提他本身的诗词歌赋的成就,看他促进民族大融合,取文姬归汗的一系列重文*,也是三国时期其他霸主所不能相比较的。即使是把他打的一败涂地,在历史上享有盛名的诸葛亮和有着顾曲周郎之称的小辈英豪周瑜又留下几部诗篇,著作?除因*原因杀了几个文人(如孔融等)外,曹操对士族是极其容忍的,也未曾*文人才子,否则就没有建安七子的存在了。而他杀孔融等人是因为他们阻碍了自己的*抱负,不是因为这些人太忠于皇帝,而是因为这些人容不得他。*斗争是你死我活的。历史上这种血腥的**难道只有曹操曾经做过?不提太遥远的事情,就是近代一,两百年的历史上的这种**我们知道的还少了吗?这些斗争的残酷性恐怕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吧。为什么对曹操便如此苛刻呢?相反,曹操对有才之士是非常喜欢和宽容的。对关羽和赵云的喜爱,对杀死陈宫的不得已,对杀死沮授的痛心无一不表现出曹操的爱才之心。反对曹操的人说他这一切都是惺惺作态。可是这样的惺惺作态,袁绍,张鲁,孙权等以及历史上的许多人都做不出来。刘备到是哭出来了,真假几分相信现在的人们都看出来了。而且在诸葛亮时代,蜀地能留下的人才恐曲指能数。

作者再来说说这千古讨论最多的曹操的大罪:挟天子以令诸侯。千百年来,对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对还是错的争论是最多的。特别是现代,更是讨论的非常之多。作者略作了一下统计,竟是赞同的少,反对的多。

在这里,让我们一起回顾下曹操这个*的出台前后。当时,汉献帝经过了董卓将他挟恃到长安,后又被李傕、郭汜抢来抢去,好不容易被韩暹和杨奉救回了长安,可已经被吓怕了。当时汉室不兴,典籍尽失,连皇帝的面子都没什么人去理了。当汉献帝他们被韩暹、杨奉带回洛阳的时候,人都快被饿死了。汉献帝这时候先想到的是吕布,他发昭书,封吕布为平东将军和平陶侯,请吕布去勤王保架。可是吕布也饿的够呛,有心无力,所以给汉献帝回书,说自己找到粮食就去。汉献帝想等你找到粮食我就饿死了。正没办法的时候,派去找吕布的使者对汉献帝说有个叫曹操的很有本事,试试找他。汉献帝是抓个稻草就不会放手的,马上就给曹操去了昭书。曹操时在许昌,与众谋士们商量是否迎接汉献帝,许多人对此不感兴趣,有人认为洛阳守将韩暹、杨奉自恃有功于汉室,恐难以控制。唯独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主张迎接汉献帝,他说:“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影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倡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韩暹、杨奉,安足恤哉!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于是,曹操作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决定,也是让后世争论不休的决定:将汉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荀彧是个忠于汉室的人物,他鼓动曹操迎汉献帝,并非为曹操着想,纯是欲挽狂澜于既倒、扶汉室于倾危。他想借曹操的手扶助汉室。他真诚地希望曹操能匡扶天下、振兴汉室,他列举的迎献帝的理由有三,即“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后来,当曹操*迫汉献帝封自己为“国公”,荀彧还要公开反对,认为:“曹公本兴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其实在当时,汉室已经没有任何号召力,人们都认为汉朝“气数已尽”,早已不堪扶持。正如郭图和淳于琼所言:“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可曹操不这么想,当时的他还真有做名臣的心。他大概觉得汉室再危,也是正统。骨子里的曹操还是那种文人的气质,士大夫的思想。既然已经决定迎接皇帝了,曹操马上命令曹洪带兵前往。可惜,曹洪的兵被袁绍堵住了。跟皇帝联系不上了。就在曹操叹气的时候,有个叫董昭的家伙早就看上了曹操,所以他都没跟曹操打个招呼就用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了封非常恭敬的信,表示了曹操勤王的决心。这个杨奉正和韩暹争权呢,接到信,大喜,立即派人联系了曹操,并在皇帝和董承这些大臣面前说曹操的好话。皇帝听的高兴呀(你快饿死了,有人送饭,你能不高兴吗?),马上封曹操将军,并让董承亲自迎接曹操前来勤王,伴驾。好。这下曹操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找皇帝了。带着大批的口粮,曹操见到了皇帝,自然是皆大欢喜。曹操随后的工作就是借口洛阳距离他的根据地太远,请汉献帝迁都许昌。这点汉献帝是完全赞成的,洛阳连个象样的房子都没有,召见朝臣的时候一帮士兵就爬在墙头上跟看耍猴似的看皇帝朝会。但是杨奉反对,他再傻也知道到了曹操的地盘上什么都得听曹操的。反对无效后,杨奉决定打,可惜又打不过,部下大将徐晃投了曹操,杨奉只好自己逃跑。汉献帝到了许昌以后终于可以住上好房子,吃上饱饭,还可以“宗庙社稷制度始立”,再摆摆谱。曹操也并没有学董卓“剑履上朝,参拜不名”,照常给汉献帝下跪,汉献帝自然更是得意,就马上加封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这个时候,两人的关系还很不错。真正的交恶要在三年以后了。现在的汉献帝还是心满意足的。

开始的时候,汉献帝挺配合曹操,让封谁,就封谁,让下昭就下昭。那些小军阀还是不得不听皇帝的。孙子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建安元年到建安五年初的四年间,曹操充分利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以伐谋、伐交为主,开始了对周围各个小集团的兼并。曹操倒霉就倒霉在了袁绍身上。这家伙,在当初汉献帝穷困潦倒的时候,也打过这个主意的,出主意的是沮授。沮授对袁绍说“今州域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这是明目张胆地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可郭图和淳于琼不同意:“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英雄并起,各据州郡,连徒聚众,动有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也。”都知道袁绍是个墙头草的,最拿不定主意的一个人。好了,现在这个事情被曹操做了,袁绍不高兴了。心想我不做的事情你居然敢做,那我肯定不给你好果子吃的。所以,当不知道那个家伙出主意让汉献帝封了袁绍一个太尉的时候,袁绍气极了,破口大骂。把本来是沮授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安在了曹操的身上。从此世人就开始说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曹操知道了没办法,赶紧把自己的大将军让给袁绍,并且还让皇帝封他做邺侯。够低声下气的了。可袁绍接受了大将军的称号,因为他不让曹操做,但拒绝了邺侯,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

汉献帝当然也明白这其中的名堂。其实他就是不明白,他身边的那些所谓忠臣些也会让他明白。这些董承之流,作者想他们定是对曹操十分不满的。为什么呀?很简单,他们看不起曹操的,你一个阉官的后代,凭什么那么横?曹操呢,自己有本事,当然看不起这群吃白饭不会做事的家伙。好,有了袁绍的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的说法,再加上这些忠臣的撺掇,汉献帝不高兴了。不是有俗话说的嘛:升米恩,斗米仇呀。你给我一升米,没让我饿死,我感激你,你是我的恩人;可你给了我一斗米,就能给更多,你不继续多给,那你就是仇人。好,这下曹操开始吃苦头了。为了这个所谓的天子和朝廷,曹操付出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可不仅不讨好,还受了不少的气。在汉献帝和那些吃了饭不做事的忠臣眼里,你曹操既然供给了我这些吃的,用的,还恢复了典章制度,你就应该再知趣点,把你的权利完全放弃了,全部献给我好了,至于你,功劳已经太大了,可以自动去了,归隐也好,死了更好,就是不要在我这里指手画脚了。曹操当然明白,可曹操又怎么放心把权利交给这么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废物,那简直就是将自己一生的辛苦白白打了水漂?所以他就是不放手。这样一来,那个汉献帝就多次欲杀了他而后快了。可曹操不能让人把自己杀了呀,他就只有去杀那些人。好了,杀人,再加上文人的渲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罪名就传了开来,一传就是几上千年。那些反对曹操做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情的讨论的依据就是这样来的。

赞同的呢?除了曹操在开始阶段是有过一点好处以外,作者认为主要的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对他自己的好处不大的,真正得到好处的还是中原的老百姓。因为不论怎么争论,有一个事实是明摆的,那就是没有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汉室早玩完了,(那个汉献帝多半会饿死在洛阳。如果真那样,曹操会怎么样?)那天下真的不知几人要称帝,几人要称霸了。就像张鲁之辈就说汉室尚在,安敢称帝?在辽东称霸几十年的公孙度父子也没敢称皇帝。真正称皇帝的只有袁术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刘备那么想做皇帝,在曹丕称帝前,他都不敢动。众所周知,要是真的称皇帝的人多起来,人民的生活将受到更大的影响。因为大家都可以做皇帝了,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法。那就会回到战国时代。当然文字是不会乱了,可经济呢?钱币自然混乱,社会秩序一点都没了。战乱更加频繁,中原的混乱局面将更加不堪。三国的历史也会重写。所以作者坚决支持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他带给了老百姓实惠。可惜曹操竟然为了这个背付了上千年的骂名。

哼,这些所谓的文人墨客只不过是当权者的口舌,他们怎么会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看事情呢?还有那个罗贯中,真是个颠倒黑白的主,就是他,让本来应该感激曹操的百姓竟也恨曹操入骨。而那时候的老百姓不会写字,更没有戏曲之流,当然留不下他们的感激。不过当时的青州,幽州的百姓听到曹操灭了袁绍父子可是很高兴的。所以我喜欢曹操的原因也是这个。

曹操在当时的社会情形下,其实是没人能理解他的。因为他的思想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了,正所谓曲高和寡也。而后人所认识的曹操不过是文人笔下的曹操。文人,特别是古代的文人,在忠君思想下*过的文人,谁敢说曹操的好话?自然是人云,我云,将曹操贬之又贬,乃至于贬到十八层地狱,不能再贬了,就让曹操在那里受罪好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3:21

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三国时著名的*家、军事家

和文学家。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历任洛阳北部尉、济南相等职。曹操。曹操在镇

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占据兖州,

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

许(今河南许昌东)。后用其名以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

破元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二十余

万南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建安二十一年(216

年)封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魏武帝。曹操生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

,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门

弟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在所统治的地区内,社会经

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法接要》等书。曹操不仅在政

治、经济、军事上表现了杰出的才能,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曹操的和他的儿子

曹丕、曹植都是当时文坛上的领袖人物。在他们提倡、带动之下,这个时期的创作成

为我国文学史上光采夺目的一章——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建安文学”。曹操的诗今存

二十余首,较完整的散文四十多篇。他的诗都是采用乐府古题,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

优良传统,又有所创造,对五言诗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蒿里行》、《观沧

海》等篇,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向为后人传颂。散文亦清峻整洁。他善于以质朴刚

健的语言直抒胸臆,无典雅浮华之弊。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散文代表作

有《让县自明本志令》等。遗著《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

曹操(公元155年——220年)又叫曹孟德,谯郡(在现在安徽省)人,东汉末年的丞相,后被封为魏王。当时,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曹操打败了很多对手,重新统一了北方,采取了有利于社会和生产发展的*,是一位杰出的*家和军事家。曹操还写过不少有影响的诗,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推翻东汉朝廷,建立魏国,当了皇帝,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五色棒

你看过京剧舞台上的曹操吗?他涂着个大白脸,眯缝着一双眼睛,耸着肩,弓着背,显出一副阴险奸诈的样子。过去很多人都把曹操当成坏人的典型。其实,历史上的曹操不但是个有才能的人,而且为国家做过不少好事。

曹操二十岁的时候,做了官,负责洛阳北城的治安。他上任以前,这里有钱有势的人为非作歹,闹得老百姓整天不得安宁。

曹操一到任,就在衙门口挂上了十几根大棒,大棒上都涂着五种颜色。他传出命令:不管谁犯了法,都要受惩罚,“请”他吃一顿五色大棒。

当时有个规定,到了夜里,不准随便走动,否则就要罚。一天深夜,大街上静悄悄的。有一个老头子带着几个随从,大摇大摆地来到街上东溜西逛。正在这时候,曹操带人巡夜来了。看见有人走动,他的手下人喊:

“什么人,敢在夜间乱窜?”

老头子大怒,骂道:

“混帐!谁敢管我?”

曹操手下人说:

“不管是谁,都不许夜里随便上街。”

老头子一听,火冒三丈地说:

“我今天就出来了,你们敢怎样?”

原来这老头子的侄子是皇帝的亲信,很有势力,平时没人敢惹。老头子仗着这层关系,不把年轻的曹操放在眼里。曹操不怕这一套,他大喝一声:

“抓起来,打!”

手下人上前把老头子抓住,带回公堂,按倒在地,用五色棒一阵猛打。老头子开始还骂个不停,后来慢慢地不出声了。大家近前细一看,他已经*了。

从此,附近的人都知道曹操是个执法严明、不讲情面的人,那些为非作歹的人也规矩多了。

起兵讨董卓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有一个叫董卓的军阀势力最大,把持了朝廷大权。他随便杀人放火抢东西,连都城洛阳都让他一把火烧成了废墟。国家让他搅得乱糟糟的,老百姓都恨透了董卓。

有一天夜里,从洛阳城里跑出一个人来。他骑着马飞快地跑着,还不时回头看看是不是有人追上来。这个人就是曹操。

原来,董卓想拉拢曹操,要给他升官。曹操痛恨董卓的残暴,不肯答应,于是就找个机会逃走了。

曹操到了自己的家,把全家人叫来说:

“董卓专权,百姓遭殃。我要除掉他!”

“您连一个兵都没有,怎么除掉他呀?”

“我就是为这件事跑回来的。咱们把家里的钱拿出来,招兵买马,不就有人了吗?”

接着,曹操把除掉董卓为天下除害的道理讲了好几遍。家里人同意了,有好几个亲戚朋友也来帮忙。他们卖了一些家产,就召集来好些壮士,组成义军。

这时候,另外一些地方首领也起兵反对董卓。他们联合起来,叫“关东军”,曹操也参加了。可那些首领只是为了趁机抢占地盘,称王称霸,根本不敢跟董卓交战。有的人刚刚上阵打一仗,就吓得不敢打了。曹操见此情景,十分着急。他找到各路首领,对他们说:

“这回兴兵讨伐董卓是一件好事,天下人都拥护,大家还怕什么呢?董卓早已失去人心,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能打败他。千万不要错过了时机呀!”

曹操说了半天,也没人听。他一生气,就带着自己的队伍,单独去打董卓。因为他的人马实在太少,刚一交战就被打得大败,曹操也受了伤。

关东军的各路首领谁都不来救他,整天大吃大喝,后来干脆又互相打了起来。曹操看清了,这些人没什么出息,就离开了他们。他决心自己去创立功业,平定天下,重新统一全国。

迎接皇帝

过了两年,董卓被人杀了。董卓的手下人又互相攻打,天下更乱了。被董卓一伙控制的汉献帝(东汉最后一个皇帝)趁机逃出来,回到了都城洛阳。洛阳不是让董卓一把火给烧了吗?所以,城里连个像样的房子也没有,汉献帝和大臣们都住在草棚子里,没吃没喝,只好挖野菜充饥。

这时候,曹操已经有了自己的地盘。他听说汉献帝到了洛阳,就把自己的部下都叫到一块儿,说打算去洛阳帮助汉献帝。

好几个部下听了都说:

“您看现在谁不是赶紧招兵买马,抢占地盘呢!又有谁去管那个倒霉皇帝呀?”

曹操的谋士荀某反对这些人的意见,他说:

“现在皇上正需要人帮助,您要是去了,天下人都会拥护您。有了皇帝在身边,您要平定天下就容易得多了。”

“对!就这么办。”曹操果断地说。

曹操带人到了洛阳,见到了汉献帝。汉献帝从当皇帝那天起,就被人随便欺负,没人看得起他。现在曹操从远方专门来帮助他,他从心里感激,马上封曹操当了将军,让他主持朝廷的大事。曹操保护着汉献帝到了自己的地盘——许昌(在现在河南省),把都城就建在许昌。

打这以后,曹操掌握了朝廷大权。他总是用皇帝的名义,向各地发布命令。后来,他当了丞相,还被封为魏王。

屯田

曹操雄心勃勃,想要把四分五裂的国家重新统一起来。可是连年的战争和灾荒使田地荒芜了。农民们为了躲避战争,逃亡在外,没法种庄稼,粮食当然也就少了。曹操的将士们经常挨饿,哪有力气平定天下呀!有一个叫枣祗的人给曹操出主意说:

“您可以让士兵们去耕田,还可以把逃亡的农夫集中起来,叫他们种地。这个办法叫屯田。”

“好办法!”曹操高兴了,“自古以来,要想安定国家,先得有强大的军队和足够的粮食。汉武帝的时候,就实行过屯田。这是祖宗留下的法子呀!”

于是,曹操发布命令,就叫“屯田令”。他先让军队在驻守的地方种田,叫“军屯”。接着,又把那些无家可归的老百姓召集在一起,按照军队的样子组织起来,给他们土地,叫他们耕种,这叫“民屯”。

曹操还发动军民兴修水利,在屯田的地方挖沟筑渠,引水灌溉。农民和士兵们辛勤开垦,很快就使一片片荒地变成了良田。到了秋天,很多地方都获得了丰收。打下的粮食,农民们除了留下自己吃用的,全都缴给了国家。光是淮河两岸产的粮食就够十万军队吃一年的。

曹操实行屯田制,不但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且使北方各地的农民生活安定了,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做官就要像你这样”

曹操有个堂弟,叫曹洪。他跟随曹操带兵打仗,立了许多战功。曹操对他十分宽让。有一天,曹洪气喘嘘嘘地来找曹操。

“什么事把你急成这样?”曹操问。

“你快管管满宠吧,他要杀我的人啦!这不是要我的好看吗?”

原来,曹洪有一个手下人,仗着曹洪的势力,经常干犯法的事,还满不在乎。最近,他又犯了法,让地方官满宠抓住了。根据法令,满宠判了他死刑。

曹洪听说了,急得赶紧给满宠写了封信,告诉他,这个人是自己的亲信,不要杀了他。可是,满宠理也不理,坚持原判。曹洪没办法,只好请曹操亲自出面讲情。

曹操马上派人去叫满宠来见他,想把事情问个明白。过了好半天,满宠来了。曹操刚要问话,满宠先开口说:

“您是要为那个死刑犯说情吗?我刚才已经把他杀了!”

“怎么,你?”曹操大吃一惊。

“我听说曹洪将军向您告我的状,料想您找我来就是为了这件事。那个人罪恶太大,我怕您让我放了他,就干脆先杀了他才来见您。”满宠说这话的时候,一点儿也不惊慌。

曹操虽然替曹洪伤心,但是,他认为满宠做得对,就竖起大拇指,笑着说:

“做官就要像你这样啊!不然,我定下的法令,谁还愿意执行啊?不管是谁,犯了罪,就要按律处罚。”

大战官渡

公元200年的时候,在我国北方展开了一场大战,叫“官渡之战”(官渡在现在河南省)。交战双方的首领,一个叫袁绍,一个就是曹操。

袁绍的力量比曹操大得多,参战的有十万人。曹操呢,才二三万人。他看硬拼不行,就下令坚守不战,等待机会。

袁绍可急着要打。他命令士兵们在曹军营外堆起高高的土山,又在山上搭起高楼,居高临下,用箭射曹兵。箭密密麻麻地射下来,曹兵连营也不敢出,有时候出来了,也只能在地上爬。袁绍的兵将们见了,笑得前仰后合。

为了对付袁军这一招,曹操让工匠连夜制造了一种“霹雳车”,能发射石头。霹雳车“隆隆”一发动,大大小小的石头飞出去,把袁军的高楼砸塌了,人也被砸得头破血流,纷纷逃命。

袁绍又让士兵们挖暗道,想从地下打入曹营。曹操发现后,让自己的士兵挖了一条很深的沟,横着切断了袁绍的暗道,破了这一招。

就这样,曹操和袁绍斗智斗能,相持了一个多月。

袁绍手下有许多能人,可他不会用,办起事来又总是犹豫不决。有个叫许攸的谋士给袁绍出主意,让他派一支人马去打曹操的后方。因为曹操人马少,后方空虚。袁绍不但不听,还显出特别讨厌的样子。许攸一生气,就归顺了曹操。

曹操一贯重视人才。听说许攸来了,他连鞋也顾不上穿好,就跑出来迎接。两个人坐在一起谈了半天,曹操把自己的情况全部告诉了许攸。许攸见曹操这么信任自己,也给他出了个主意,说:

“袁军的粮食都藏在附近的乌巢,您为什么不去烧了它!”

“对呀!那样,我就成功了!”曹操拍着脑门儿高兴地说。

这天夜里,曹操亲自带领一支人马,化装成袁军的样子,出发到乌巢去。半道上,他们被一队袁军发现了。

“站住,干什么的?”袁军士兵问。

“我们是主公(指袁绍)派去把守乌巢的。”曹兵按曹操事先吩咐好的话回答。

他们迅速地来到了乌巢粮仓,点上火把,四处散开烧起来。火光四起,把袁军惊醒了。双方一场混战,曹军大胜。而粮食早被烧得精光。

袁军没了粮食,顿时大乱。曹操下令发起总攻击,把袁军打败了。曹操以少胜多,消灭了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

接着,曹操马不停蹄,又平定了其他一些地方,终于统一了北方。长期遭受战争之苦的老百姓生活安定下来。

饮酒作诗

曹操喜欢作诗。有一天,他举行了一个宴会,招待从远方来的客人。

宴会上,曹操和客人们高兴地喝酒,欣赏歌舞,他望着满座的客人,联想起全国还没平定,需要多少能人帮助自己呀!于是,他端着酒杯站起来,一字一顿地念起自己作的诗。这首诗叫《短歌行》。开始,他的声音很低,显得有些伤心: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几句的意思是:喝着酒唱着歌很快活,而人生有多少岁月呢?好像早晨的露水一样,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很多,而我的事业还没成功。

客人们听得出来,曹操这是在为统一天下的事着急。再往下听,曹操的声音逐渐激昂起来。最后,他高声念道: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几句的意思是:大山从不嫌自己太高,大海从不嫌自己太深,我当然不会嫌自己的朋友和人才太多了。当年,周公“一饭三吐哺”(周公的故事,请看第一集),结果得到了天下人的拥护,我要向他学习,真心实意对待有才能的人。

客人们被曹操渴望人才的诚心打动了,都举起斟满酒的酒杯,一饮而尽。

曹操不但自己爱作诗,还特别重视文人学者,注意让他们发挥才能。他写的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志在千里

有一年,曹操带兵到了辽东半岛(在现在辽宁省,面临渤海)。不久,他的军队打败了对手,取得了胜利。曹操十分欢喜,在回来的路上,兴致勃勃地到了大海边。

漫无边际的大海,景色十分壮丽。曹操望着那波涛起伏、白浪滔天的海水,听着那震动人心的海涛声,非常激动。他想到国家的命运,也想到了自己的一生。曹操当时已经五十多岁了,虽然苦战多年,平定了北方,可还有一个更远大的志向,就是把全国统一起来。自己虽然老了,可还是不能休息,要抓紧时间哪!

于是,曹操一连作了好几首诗,赞美大海的宽广雄伟,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在一首叫《龟虽寿》的诗中,有这样几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是说:一匹年老的马待在马棚里,可它还想奔跑千里;志向远大的人到了晚年,他的雄心壮志并没有消失。

你看,曹操的心胸有多大呀!从古到今,好多人都喜欢读这首诗,用来鼓舞自己去克服困难,为国家、为事业奋斗不息。

不当皇帝

就在作前面那首诗以后不久,曹操率领几十万人马向南方进军,要实现统一全国的心愿。可是这一次,他遇到了顽强的抵抗。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南一带)的首领孙权和逃到南方的刘备联合起来,由周瑜挂帅,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军(请看周瑜的故事)。这一仗,使曹操受到很大损失。他再也没力量统一全国了。

后来,有好些人劝曹操当皇帝。因为汉献帝实际上只是在那儿摆个样子,没什么能力。莫非只有他姓刘的才能当皇帝吗?

曹操没听他们的话,他对大家说:

“我是为了平定天下才出来做官的。假如没有我这个人,现在还不知有多少人趁着乱劲儿自称皇帝自称大王呢!我自己呢,当了丞相,已经成了最大的官,早就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除了平定天下,我别无他求。”

曹操一生中也做了一些错事,比如杀了一些不该杀的人。但是,他在治国治军中表现出了杰出的才能,为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前面提到旧戏曲里的曹操,那主要是根据一本叫《三国演义》的古典小说中讲的故事编的。那本小说的作者,按照自己的看法,把曹操写成了一个很坏的人。不过,小说和戏曲里的人物跟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是有区别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3:22

曹操(155~220)
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家和文学家。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父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操官至丞相,封魏王,谥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曹操自幼机警,有胆识。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以孝廉推举为郎,任洛阳北部尉,入仕途即与祖辈所从属的宦官集团针锋相对。中平元年(184),出任骑都尉,参与*黄巾起义。继任济南相。四年,辞官还乡。次年,受诏为典军校尉,复得军权,奔赴洛阳。时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冲击下摇摇欲坠。六年,董卓入朝专权,曹操拒其拉拢,聚兵5000,与各地豪强一样拥兵割据。次年,参加讨董联军,任奋武将军,拥袁绍为盟主。十余万联军观望不前,曹操孤军奋进,战败而还,遂决意独立发展。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出兵*黑山军白绕部,占据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三年,被济北相鲍信等拥为兖州牧。继软硬兼施,收降青州黄巾军30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成为后来征战的重要力量。曹操立足兖州后,盘踞南阳的袁术向北扩张,勾结割据幽州的公孙瓒,对其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曹操审时度势,表面仍从袁绍,以争取支援,先击溃公孙瓒,继迫袁术败走淮北。初平四年秋,曹操以报杀父之仇为名,贸然进攻徐州,纵军*数万人,因粮尽,于次年春退回兖州。夏,再次出兵徐州,而兖州大部被吕布等乘虚夺占,经艰苦奋战,方收回失地。纳荀彧“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国志·荀�传》)之策,吸取教训,巩固兖、豫二州根据地。建安元年(196),率军至洛阳,靠近汉献帝,受封建德将军、镇东将军,任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参预朝政。不久,迫汉献帝迁都许(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在许县及交通沿线实行屯田,足食强兵,减轻民赋。此后三年,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之策,相继击败张绣,擒杀吕布,遂与兵多地广的袁绍抗衡。建安四年, 曹操为抗击袁绍南进, 预作周密部署,争取战略主动。次年,乘袁绍迟疑不决、刘备新据下邳而兵力分散之机,率军击败刘备,将其赶出徐州,避免了两面受敌。当袁绍统兵10万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境)时,曹操鉴于敌众己寡,先以声东击西战法解白马之围,继退至延津南击败追兵,大挫袁军锐气,再回师官渡(今中牟县境),待机破敌。后采纳部属建议,坚意拒守,并相机先后袭烧袁军故市粮车和屯于乌巢的粮草,乘势发起攻击,歼袁军7万余,致袁绍此后一蹶不振(见官渡之战)。继而乘胜北上,吞并冀、青、并州,进击幽州。十二年,曹军受阻渤海滨,曹操佯称缓进,率军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至冷口一带),攀崎岖小道直指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击败袁氏残余势力及与之勾结的乌桓王蹋顿(见曹操攻乌桓之战),统一了中国北方。次年,挥师南下,轻取荆州。又率精骑昼夜兼程追击,大败刘备于长坂(今湖北当阳境),直下江陵,以图进占江东。由于骄傲轻敌,加之军中流行时疫,且不习水战,以致被孙权刘备联军大败于赤壁(见赤壁之战),*退回中原。接着,战胜朝廷内*让兵权的政敌,致力于巩固北方,同时大治水军。十六年,成功地进行了渭南之战,全据关中。又转向东与孙权争夺江淮之地。至二十年,取得合肥之战的胜利,遏制了孙权攻势。从此,曹魏在淮南的优势逐渐形成。二十四年,赴汉中,拔曹军出困境,集中兵力于荆州,并着手离间孙刘联盟,欲各个击灭。继唆使孙权袭杀蜀汉名将关羽,使曹军在荆州战场转危为安,迅速形成优势。正当军威大振之时,病卒洛阳。曹操戎马倥偬一生。用兵灵活,长于选将用将,治军严整。严格训练,赏罚分明,座骑惊入麦田,当场割发代首以肃军纪。体恤将士,赢得军心。曹操好兵法,自著兵书十万余言。 又集录诸家兵法为 《接 要》。所著《孙子略解》(即《孙子注》),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其“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因事设奇、任势制胜的“诡诈论”,注重后勤保障和加强水军建设的远见,颇受后世推重。他的军事著述大部亡佚,中华书局辑校的《曹操集》,汇集有曹操存世的用兵文书。

参考资料:http://army.news.tom.com/general/history/china/001.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3:23

三国时*家、军事家、诗人,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戎马一生。曹操父亲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腾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谥武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激昂。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手机为啥投屏不到电视上 投屏到电视机上为什么不行了呢? 什么是超买状态,如何看出—个股票处于超买状态了? 用电脑怎么弄表格在电脑上制作表格怎么制作 ...明细帐、财务报表,带公式,EXCELE格式的文件,能发给我吗谢_百度... 电脑出入库表格怎么做作为一个仓管员excel表格如何做出入库存库存电脑会... 你好,可以发下库存管理的EXCEL表格么?衣服面料辅料都要统计,谢谢!麻烦... 电脑怎么制作电子表格如何用电脑制作表格 你好,能给我发一份出纳excel 做账模板现金流水账表格 芝麻香鸡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做法? “向阳花木易为春”的上一句是什么? 淡月失菊花的上一句是什么 用土豆,冬瓜,芋头,丝瓜,豇豆等几种蔬菜烧土鸡,请各位给取一道菜名,谢谢... 牛血和丝瓜能一起烧吗? 梦见浑水里有很多人游泳 与演变相关的哲学原理 有哪些? 求高手指点 寿辰邀请函 2022女生个性说说 2022女生个性说说有哪些 被禁用怎么解除啊? 被禁用功能被限制了要怎么办? 有关小暑的谚语有哪些 737-800的座位图是什么样的? 一个人的短语 爱情签名短语 iphone6日版新机怎么验收 执业医师什么时候考试 被禁用怎么解除啊? 被禁用功能被限制了要怎么办? 做梦梦到回家路障碍重重是什么兆头 梦见回家受阻是什么意思? 华为电视开机启动第三方荣耀模式 浮云而已,知足常乐,这句话怎么理解? 一心皆一境,不必执于他人之苦,何必困自身之惑,心中闲境,流水浮云... 做梦梦见被猫疯狂追抓咬是什么预兆 梦见梦猫咬我 手机黑客入侵怎么清理,手机收到,拍到手机收到到底拍是什么意思?_百度... 已经下载腾讯管家软体,但手机一进入网页就显示有病毒恶意入侵,怎么 忧心忡忡的意思是? 厨房去油污的进嘴里了怎么办 吃完饭后可以用西护士湿巾擦嘴巴吗? 吃饭后应该怎么用餐纸抹嘴 吃饭时嘴没擦干净换衣服弄身上隔两天洗能洗掉吗 梦见狐狸和我很亲近 做梦梦见狐狸和我很亲近预示着什么 无绳电话有时候打不出去是怎么回事 无绳电话手机呼叫健无反应 无绳电话打不出去接不进来 穿越小说里的人物,小羽毛 龙崎的这本书叫什么名字 有哪些好看女特工穿越的小说?要架空的且完结。不要玄幻的,不要1女N... 女人梦见狐狸很亲近代表什么 幼儿园组织课堂纪律小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