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1 13: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3:40
原文:季汉王昶,字文舒。性谨厚,名其兄子曰默,曰沉;名其子曰浑,曰深,曰沦,曰湛。为书戒子曰:“吾以数者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德,弱以为强,鲜不遂矣。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谚曰:救寒莫于重裘,止谤莫于自修。斯言信矣。”司马懿荐其才德兼备。 译文:季汉王刘昶,字文舒。性格谦谨仁厚,为他哥哥的儿子取名字都符合这个谦谨仁厚的作风,分别叫刘默,刘深。自己的儿子分别叫刘浑,刘深,刘沦,刘湛。 他写书信告诫子侄们:“我之所以给你们起这样的名字,是想让你们看见名字,体验我对你们寄予的厚望,不至于违背我的告诫行事。万物的道理:成就的快,败亡的也快;成就的晚能够善终;委曲才能伸张,谦让才能成就德行,显示弱小实则坚强,以这样的原则行事,事情很少有不能达到目的的。如果有人批评你,应该自我检讨。俗话说:感觉寒冷就要穿上厚袄御寒,阻止他人的批评诽谤就要自我检讨改正。这真是至理名言阿。” 司马懿因此向朝廷推荐刘昶认为他才德兼备。
应该是对的
魏国太子子击出行,在路上遇见老师田子方,下车行礼拜见。
田子方(却)不还礼。子击怒气冲冲地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呢?"田子方说:"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富贵的人怎么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如果对人骄傲,那么就要失去国家,大夫如果对人骄傲,那么就将失去封地。
失去他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以国君的待遇对待他的;失去他的封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用大夫的待遇对待他的。贫贱的读书人,说的话不中听,行为不相合,就穿上鞋子离去,到哪儿不是贫贱的呢!"子击于是向(田子方)道歉。
(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
(译文)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
⒚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其母方织(正在) B、孟子辍然中止(……的样子)
C、其母引刀裂其织(拿来) D、以此戒之 (戒备)
⒛下面“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3分
A、呼而问之 B、自是之后 C、或以钱币乞之 D、余闻之也久。
2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如何评价“孟母戒子“这件事?4分
19.D 20.B 21.做事要持之以恒,不然将前功尽弃 (其他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后半题是开放题,只要有自己的思考,并且能言之成理即可。
诫子书: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文章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 ( )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③其母引刀裂其织( ) ④以此戒之( )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3.你认为孟母对孟子的成才有什么影响?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还想到一个有关孟母的典故吗?参*:1.①突然停止的样子②停止③拿④警告2。D3。
使孟子从小养成了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孟母三迁原文以及注释原文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①,诵②,其母方③织。
孟子辍然④中止,乃复进⑤。其母知其喧⑥也,呼而问之:“何为⑦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⑧。”
其母引⑨刀裂⑩其织,以此戒⑾之。自是之后⑿,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 1少时:小时候 2诵:背诵,背书。 3方织:正在织布。
方,正。 4辍(chuò)然中止: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5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
乃:于是,就。复:再,又。
6宣:遗忘,忘记。 7何为:即“为何”,为什么。
8有所失,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 9引:拿来,拿起。
10以: 作为 11戒 :告诫 12自是之后:从此之后 13之:指代孟子 译文孟子年少的时候,有一次他正在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织布。孟子(受她的影响)突然停止,过了一会儿便继续背诵下去。
(发现这种情况)孟母知道他是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要在中间停顿?”孟子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孟母拿起刀割断了织布,用这来告诫孟子学习不能半途而废。
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启发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不能半途而废。
父母教育孩子要用适当的方式,言传身教,事半功倍. 。 孟子名轲,(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说创始人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亚圣”。
有关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下来的还有“孟母三迁”在孟母身上集中展现了中国妇女的克勤克俭,坚守志节的高尚情操,以及在教育孩子中注重“言教”和“身教”的智慧。 孟子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半途而废,要专心致志.这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初,(李)景让母郑氏,性严明,早寡,家贫,居于东都。
诸子皆幼,母自教之。宅后古墙因雨溃陷,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
母往,焚香祝之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必以先君余庆,矜其贫而赐之,则愿诸孤他日学问有成,乃其志也。
此不敢取!”遽命掩而筑之。 景让在浙西,有左都押牙忤景让意,景让杖之而毙。
军中愤怒,将为变。母闻之,景让方视事,母出坐听事,立景让于庭而责之曰:“天子附汝以方在国家刑法,岂得以为汝喜怒之资,妄杀无罪之人乎!万一致一方不宁,岂惟上负朝廷,使垂年之母衔羞入地,何意见汝先人乎?”命左右褫其衣坐之。
将挞其背,将佐皆为之请,拜且泣,久而乃释之。军中由是遂安。
当初,(李)李景让的母亲郑氏,性格严明,早寡,家里贫穷,居住在东都。几个儿子都年幼,母亲亲自教他。
房屋后面的古墙因雨崩溃陷落,得到钱满船,奴婢高兴,跑去告诉妈妈。母亲去,焚香祝祷说:“我听说不劳而获,身的灾祸啊。
上天一定会因为先君我庆,同情他的贫穷而赐给他,那么希望孤子他日学问有成,就其目的。这是不敢取!”突然命令掩而建造的。
李景让在浙西,有左都押牙违反李景让意,李景让杖责致死。军士愤怒,将为变化。
妈妈听了,景让处理事务,母亲走出来,坐在大厅,让李景让站在庭下,责备他说:“天子依附你觉得正在国家刑法,怎么能认为你喜怒的资,我杀了无罪的人呢!万一造成一方不得安宁,难道只有上负朝廷,使垂年的母含羞入地,为什么想要见你的先人呢?“命令左右剥去他的衣服,坐的。 要鞭打他的背,将佐们都为他请求,跪拜流泪,过了很久才释放了。
军中从此遂安。
司马温公独乐园[1]之读书堂,文史万余卷。而公晨夕所常阅者虽累数十年,皆新若手未触者。尝谓其子公休曰:‘贾竖藏货贝,儒家惟此耳。然当知宝惜。吾每岁以上伏及重阳间,视天气晴明日,即设几案于当日,所侧群书其上以曝其脑,所以年月虽深,终不损动。至于启卷,必先视几案洁净,以茵褥,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挟过,故得不至揉熟其纸。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浮屠老氏犹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当宜志之。
========
[1]独乐园:司马光在洛阳所置之园,见司马光《独乐园记》。
--------
司马光独乐园中的读书堂中,藏有文史类书籍一万多余。其中司马光每天早晨常常阅读的书,虽然读了几十年,看上去都新得象是从没用手摸过一样。司马光曾经对他的儿子公休说:“商人们爱收藏钱财货物,儒家所收藏的,只是这些(书),应当知道要珍爱它们。我每年在上伏到重阳期间,遇到天气晴朗的日子,就在那天设下几案,将那些书斜放在上面,晒穿订书的线。所以虽然时间很长,书还是没有损坏。说到打开看书,必然先把几案打扫干净,用褥子铺垫在书下面,然后端坐好,才看书。有时候(不能端坐着看)需要边走边读,那就把书放在方的木板上(读),从来不敢直接用手捧着书,这不但是担心手汗浸到书页上去,也担心碰到穿订书的线。每到看完一页,就用右手大姆指的侧面贴着书页的边沿,再用食指(与姆指相配合)捻起书页,这样翻过一页,因此可以不把纸弄烂。我常看到你们翻书时直接用手指撮起书页,这很不合我的意思。现在佛教道教中人(和尚、道士们)尚且知道尊敬他们的经书,我们儒家怎么能反而不如他们呢?应该要记住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