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1 03: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8:02
戊戌变法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国际局势: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
2.民族危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导致民族危机加深.
3.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5.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中国戊戌变法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清 *** 的昏庸腐朽导致了清朝面临衰败,一些有志之士为了改变当时中国的现状,决定学习前人和国外改革,进行变法。因为只有改变清 *** 的腐朽的封建制度,才能真正拯救大清国。归根结底,戊戌变法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清府昏庸和清朝的堕落。
戊戌变法失败的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2、直接原因:其一,守旧派势力强大。其二,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其三,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其四,变法手段单一。
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1.变法失败的原因
1) 守旧派势力强大,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维新派手中,而紧握在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手中。几位掌实权的显赫人物恭亲王、庆亲王,刚毅几乎无例外地守旧。维新派只少数几个人,而且在朝中没有实权,康有为只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行走(外交秘书),他的7次上书大多被压下了;康有为组织学会也受到压制,遭到封闭解散的命运。办报受到遏制,《强学报》出了3期就被停刊。
西太后对变法的态度是八个字:容忍:她想把变法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意废八股、改策论、发展商业、开办工厂、用新式武器武装军队等;控制:西太后对维新派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将翁同龢开缺,去掉光绪身边的参谋;二是让荣禄到天津担任直隶总督,控制北京及其周围的军权;观察:看看光绪要干什么。动手:只要变法触及到清廷王公贵族利益,她就动手*。
2)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在理论指导上的局限性。康有两部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社会阻力。
3) 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策略错误侵犯了一些大官僚的利益,如开国会、设制度局,一些老臣的职权被剥夺,又没有安排措施,他们当然坚决反对。精减机构撤销六个部,罢免“六堂官”也操之过急。
戊戌变法是什么
戊戌变法
(一)背景:
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1898),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以康有为等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士绅的*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对中国传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强。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地主官僚家庭出身。18岁时受业于江南名儒朱次琦,但不囿于师说,能独立思考,喜好陆(象山)、王(阳明),而鄙弃程(颐)、朱(熹)。21岁游历香港,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以为“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购买西书,大倡西学,走上了从西方探求救国真理的道路。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他目睹外侮凭陵,清廷*,大受 *** ,激发了变法维新思想。十四年乘赴京参加顺天乡试之机,第一次上书清帝,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策,要求光绪帝纤尊降贵,引咎罪己,求言图治。当时顽固派把持朝政,予以阻格,难以上达,且以狂生见斥。康意识到变法尚非其时,遂南返。十七年春起,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培养变法维新人才。得弟子梁启超等人。二十一年春,康偕梁赴京会试,适值清 *** 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签订空前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至北京,应试举人群情愤激,奔走相告。康有为、梁启超联络18省举人1300余人 *** 清帝,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上书虽遭清廷拒绝,但它的内容辗转传抄,在社会上激起广泛影响。这次上书标志著资产阶级维新派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开始变为实际的*运动。此后,康有为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先后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发行《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和《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提倡西学,考察各国强弱之源,反映了维新派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倾慕,因而遭到封建顽固派的忌恨。二十一年末,北京、上海强学会先后被封禁,《中外纪闻》、《强学报》*停刊。但是维新变法已成为一种时代思潮,它不会因封建统治者逞虐施狂而沉寂下去。二十二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发表梁著《变法通议》等重要论文;二十三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连载严译《天演论》和《原强》等重要论文;二十四年谭嗣同、唐才常等又在湖南创办《湘报》。这些报刊以达尔文进化论为思想武器,敲起民族危亡的警钟,呼吁“救亡以图存”,论述变法维新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揭露封建*制度为中国衰弱落后的根源,大力鼓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大力提倡新学,影响遍及全国。与此同时,维新派又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学堂。据不完全统计,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间,维新派创办学会、学堂、报馆等共50余所,出版报刊30余种,为维新运动 *** 的到来,做了*准备,培养了人才。其时,帝党在与后党争夺统治实权的斗争中处于弱势,急需寻找社会力量的支持。甲午战后,部分帝党逐渐倾向变法,企图借助维新派的改革才能和勇气,辅助光绪帝通过变法从后党手中夺取统治实权,达到救亡图强的目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这时尚未形成独立的*力量,维新派也迫切寻求*靠山以为奥援。于是,甲午战争后,帝党与维新派逐渐结合。强学会的成立是其结合的标志。
光绪二十三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其它帝国主义纷起效尤,掀起了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 ***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康有为再次从南方赶到北京,于当年十一月十二日(12月5日)呈递《上清帝第......
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1,依靠无实权的光绪皇帝,*势力较小
2,新法内容众多,急于求成,许多新法内容成为一纸空文。
3,新法中有损旧权贵的利益,遭到保守势力顽固阻挠
戊戌变法兴起直接原因是什么
(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历史使命:救亡图存.(原因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重要原因是清 *** 腐朽统治.
(2)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原因见前.
根源 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登上*舞台
1.国际局势: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
2.民族危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导致民族危机加深.
3.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5.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