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1 21: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31 03:53
像“百子千孙、子孙和合”等词汇蕴涵了社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普遍心理和共同愿望。《百子嬉春图》就是直接寄寓多子多孙观念的佳作。作品中描绘了新春佳节之时,孩童舞狮、奏乐、演影戏、放风筝等活动。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庆活动,是一年的开始。汉代《尚书大传》说: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人们举行一系列的庆典活动来祭祀、祈福。在《百子嬉春图》中多个场景体现了吉祥寓意,图中放风筝情节在古代有释放晦气邪气之意,婴孩玩弄麒麟寓意“麒麟送子”。图中另外还有琴棋书画等艺事活动,体现出一种对后代的愿望,各种各样的活动烘托出一种充满生机的百子百孙景象。“百子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特定的含义。由于百含多或者无穷的意思,因此把祝福恭贺的良好愿望发挥到一种极致的状态。“百子”自然也就寓意子孙生生不息,体现生命繁衍的美好愿望。苏汉臣所做《百子图轴》亦是这种寓意的典型作品,图中虽然描绘的是一群孩童在夏日里的广场上扮演杂剧的游戏,但明显带有祈福意味。
《子孙和合图》描绘三名孩童在宫廷花园中戏水,五爪龙纹蓝彩瓷缸种植的粉红荷花正在盛开。主题取童“子”、“荷”花的谐音而成“子孙和合”之寓意,白胖活泼的戏婴饱含着追求福多子多孙的吉祥寓意。此类作品还有《九九阳春图》,其中阳是“祥”的谐音,取吉祥之意。《扑枣图》中抢枣而食有“早生贵子”之寓。 以傩戏为题材的《五瑞图》描写了五个儿童带着傩面具分别扮演不同的神,手拿道具舞,一派热闹喜庆的场面。傩戏在古代是元宵节举行的巫术活动,“傩”是上古先民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的祭祀活动,起源于湖南西部的古黔之地。《说文解字》对“傩”的释义为:见鬼惊词,即鬼发出的惊呼声。《辞海》解释为古时腊月驱除疫鬼的仪式。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重五等等,为农历五月初五,是夏季驱除瘟疫的日子。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流传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苏焯的《端阳婴戏图轴》描绘了三个顽皮的孩子戏耍的场景,其中一个调皮的孩童一手拿两个石榴,一手拎着一只用线绳系着的蟾蜍,正把蟾蜍往小伙伴头上放,小伙伴害怕得连忙用手捂住头,另一个孩子见状冲上去,准备夺下蟾蜍解救伙伴,画面被定格在这一瞬间,孩童的顽皮和可爱跃然纸上。蟾蜍是五毒之一,孩童以线绳系蟾蜍,有戏蟾、驱蟾之意。另外古代有石榴开百子之说,石榴果实多子被赞誉为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自古被视为吉祥之物,是多子多孙、多福多寿的象征,此图把蟾蜍和石榴放在同一孩童手中即有驱邪祈福的双重用意。此外,苏汉臣的《重午婴戏图》也是表现端午节驱害辟邪的作品。 在宋代婴戏图写实生活类和具有象征意义的两大类别作品中,写实生活类作品多是以满足贵族的喜好和生活场景的记录为目的。胡懿勋《中国古代人物画女性与儿童图像谱系研究》中指出“这种(婴戏图)创作是依照宫廷的习惯、礼制或贵族的实际需求而来,……单纯地为了贵族的喜好或者记录贵族子弟的生活景象,作为生活的图像纪录”。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婴戏图则吸收了诸多民间绘画的因素,采用隐喻、假借、象征等手法来寄托民众信仰,寄托人们祈求平安、多子、多福等美好愿望,具有较强的浪漫主义色彩。两大类题材分别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出发点,使婴戏图更具鲜活的生命力和浓厚的文化承载力,构成了宋代特殊历史境遇下的婴戏题材绘画的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