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5 15:5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18:29
结核性*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近代医家根据中医之原则,结核病是由“流痰”、“痰 核”、“痰火”所致,故将痰湿流结于肾子的疮痨性疾病称之 为子痰。其因为肝痛亏损。络脉空虚,浊痰乘虚下注,结于附睾、*而成。 (一)结核性*炎的临床表现 临床所见:病渐发,进程慢,达到一定体积,方偶发现 附睾尾部硬结,无痛或仅有轻度肿胀疼痛,硬结凹凸不平,大小不等,初期与*分界明显,病变波及*时,附睾和*之分界消失。经数月或数年,附睾结核寒性脓疡形成,与*皮肤粘连,溃破后脓出粘腻,渐变稀少,夹有豆渣样坏死组织,时发时愈。形成窦道。窦道与附睾间有条索状硬韧瘘管相连。输精管精硬,呈串珠状。 附睾结核少数可呈急性之经过,体温升高可达40℃,*红肿疼痛,持续7—8天后,在附睾中遗留局限性硬结,继则皱折变平形成脓肿,溃破而转入慢性。 本病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严重者可伴有低热,盗汗、纳差、乏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大便干,舌红少苔, 脉细无力等。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正常,淋巴细胞增高;尿液镜检常见有细胞;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血沉加快。 (二)结核性*炎的辨证要点 *、附睾结核祖国医学称之为“子痰”,系指痰湿流结于*或附睾,引起局部硬节、肿痛,甚者化脓破溃,流出稀薄脓水,形成瘘管而经久不愈之疮痨性疾病。子痰在古代文献中虽有论述,但无此病名。如明·汪机于《外科理例·囊痈》中云:“一人年逾五十,患此疮口不敛, ……若溃后虚而不补,少壮者成漏,老弱者不治。”在古代,子痈与肾囊痈尚示能截然分开,因子痈常会波及*,如明申斗垣《外科启玄·卷七》云:“外囊破裂漏水腥臭久治不愈。”清·祁坤《外科大成囊痈》亦云:“因患痔漏而串及 于囊者,肾囊漏也。”此“肾囊漏”即是由子痰病溃后而致。 又如《证治准绳》云:“石灰散,治肾漏,*先肿,后穿破 出黄水,疮如鱼口能致命。”《王氏医存》亦云:“好淫者,多咳血,…… 甚者生卵漏,血水成盆……,夏至后常发。”近代 医家根据中医瘤病因“流痰”、“痰核”等所致之理论,而将痰湿流结于*部的疮痨性疾病称之为“子痰”。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之因系由结核杆菌所致,患者一般多有肺结核。肾结核等病史,结核杆菌随血流或淋巴液侵犯附睾,附睾及*结核之后,输精管腔狭窄,管壁粗硬平均, 呈串珠状改变。附睾结核从尾部开始,形成肿块,向上扩及整个附睾,并与*相连。若成寒性脓肿侵及周围组织,明囊皮肤发红、溃破,有干酪样脓液流出,则形成不易愈合之窦道。结核性*炎作为原发感染灶则很少见,但实际上所有未经治疗之结核性附睾炎最终都将波及*,在疾病之晚期将会发生生精停止。由于抗结核药物的广泛应用,生殖道 结核作为生育力低下或不育之原因已较少见。 (三)结核性*炎的鉴别 ①慢性附睾炎:常有急性附睾炎病史,附睾之硬 结质地中等,输精管略增粗,*无异常; ⑨急性*炎 (急性子痈)起病较急,发热恶寒,—侧*肿痛,触压痛剧; ②腮腺炎*炎(卵子瘟):为腮的并发症,腮肿将退而*肿痛,*皮色发红,一般10天左右能消退,不会化脓。 (四)结核性*炎的体会与讨论 1.男性内生殖器结核,虽能治愈,但常因输精管道阻塞, 附性腺破坏,而致生育能力无法保证。可见本病早期彻底治疗的重要意义。 2。如有肺结核、肾结核等原发病灶,应该同时积极治疗 之。 3.本病西医常用链霉素肌注和雷米封口服,若疗效不佳,可选用利福平、卡那霉素、毗嗪酰胺、紫霉素等抗结核药物。 4.附睾结核之结节直径超过o.5—1厘米,并已形成寒性脓钟,或已形成窦道,久治不愈者应行附睾切除术治疗,同时切除输精管,但要尽量保留*。 5.注意休息,节制房事,避免过分疲劳,平时可用布带或*托将*经常托起。 6.加强营养,以清补为主,宜食鸡、鱼、蛋、鳖、龟、淡菜、白木耳、葱菇、海蛰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吃辛辣刺激之物。 结核性附睾炎即附睾结核,其诊断一般较为容易,但本病的早期和急性发作时,应注意与其他附睾疾病、*疾病相鉴别。易与附睾结核相混淆的疾病有慢性附睾炎、*丝虫病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早期附睾结核应与慢性附睾炎鉴别,慢性附睾炎疼痛较明显,常有急性发作及反复发作史,附睾肿块不如结核硬、大,很少形成局限性硬结,不形成窦道,亦无皮肤粘连及输精管串珠样改变。 淋菌性附睾炎有淋球菌感染史,发病较急,局部红、肿、热、痛,尿道内有脓性分泌物,其中可查到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尿道分泌物通过多聚酶链反应(PCR)可查到淋球菌特有的氨基酸序列。 衣原体所致附睾炎也可引起类似淋菌性急性附睾炎,患者有非淋病性尿道炎史,尿道内分泌物多较稀薄呈白色。 *内丝虫病有时可与结核性附睾炎混淆,丝虫病所引起的浸润和硬结在附睾附近的精索内,与附睾可分开,丝虫病硬结往往在短期内有较大的改变,而结核病则改变很慢,丝虫病有地区性,患者可同时有橡皮肿及乳糜性鞘膜积液。 正常的附睾有时被误诊为附睾结核,附睾头及尾部稍大或稍硬属正常现象,如果没有浸润或硬结,不能确定诊断,可随诊观察.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18:29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