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4 02: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5:59
小学四年级上册观潮描写潮水声音的四字词语有 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震耳欲聋. 附原文: 观潮 作者:周密【宋代】赏析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观潮》这篇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四字成语有:闷雷滚动、风平浪静、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等。
1、浩浩荡荡 [ hào hào dàng dàng ]
基本释义: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边涯。”
白话译文: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
原文出处: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2、山崩地裂 [ shān bēng dì liè ]
基本释义: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出处:《汉书·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白话译文:山岳倒塌,大地裂开,泉水涌出。
原文中的出处: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漫天卷地 [ màn tiān juǎn dì ]
基本释义:满天飞舞连地上的灰尘都被卷起。形容来势很猛,规模庞大,无法抵挡,到处都是。
原文中的出处: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4、闷雷滚动[ mèn léi gǔn dòng ]
基本释义:原意是雷声不断在大地和云层中间来回反射,形成轰轰隆隆的滚动的感觉。
原文中的出处: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5、风平浪静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基本释义: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原文中的出处: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描写潮水声音的句子有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震耳欲聋、浩浩荡荡闷雷滚动:雷声不断在大地和云层中间来回反射,形成“轰轰隆隆”的滚动的感觉。
浩浩荡荡:读音hào hào dàng dàng,原形容人多,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山崩地裂:读音是shān bēng dì liè,意思是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震耳欲聋: 欲,快要,就要。
形容声音很大。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观潮》原文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六七米高的白色成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扩展资料《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
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观潮》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
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观潮风俗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
农历8月18在钱塘江上检阅 水军,以后沿习成节。除农历8月18日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与月中皆有大潮可观,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
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或遇年头潮大,涌上江岸,冲伤观潮者。
文献载《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观钱塘潮》诗:“乍起闷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万人退却如兵溃,浊浪高于阅景坛。”
距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景区是观潮最佳处。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
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唐宋就已盛行。
观潮之日,尤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几天,路上车如水流,人如潮涌。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确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