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4 21: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8:56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必修二
离*、孔雀东南飞 并序、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必修三
蜀道难、琵琶行 并序、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扩展资料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中语文
18个文言虚词用法专练 要求:仔细了解各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做题巩固。
第一课时而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⑵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⑹通“如”,好像,如同。
⑺通“尔”,你,你的。(8)[而已]罢了。
(9)「而后」才,方才。(10)「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乃⑴于是,就。⑵才,这才。
⑶却。⑷是,就是,原来是。
⑸竟然。⑹他的。
⑺乃至,甚至。⑻可是。
⑼而,又。⑽这样。
[11]你,你的。 [巩固练习] 良乃入,具告沛公。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今君乃亡赵走燕。
诸葛亮真乃神人。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作计乃尔立。
何⑴什么。⑵怎么样。
⑶哪里。⑷多么。
⑸为什么。⑹怎么。
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注意一些复合词。
与 ⑴解释为:和、跟、同。⑵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⑶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 “结交、交好”。 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⑶活用作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
还是。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且⑴暂且,姑且。⑵将,将要。
⑶而且,并且。⑷况且,再说。
⑸尚且,还。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
又。
⑺同“夫”,句首助词。⑻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
,一面。
;一边。
,一边。
⑼如果。 若⑴如果,假如。
⑵像,好像。⑶你(的),你们(的)。
⑷此,如此,这样。⑸至于。
「若此」如此,这样。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所⑴处所,地方。
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
的事、物”、“。
的地方”、“。
的人”等。「所以」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
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
的方法是用来。
的等。⑵表示原因。
相当于“。
的原因(缘故)”。「所谓」所说的。
「所在」⑴到处。⑵所在之处,处所。
则⑴却,可是。⑵那么,就。
⑶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⑷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
⑸就是。⑹原来是。
⑺只。⑻同“辄”,总是,常常。
⑼原来已经。(则是)只当是。
(则则)赞叹的声音。 为⑴成为,变成。
⑵做。⑶作为,当作。
⑷是。⑸以为,认为。
⑹被。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⑻指心理活动。⑼有。
(11)治理。(12)装作。
(13)为了。(14)给,替。
(15)对,向。(16)因为。
(17)则“于”,在,当以1、为,由于。2、而。
3、把,拿,用。4、以为,认为。
5、凭,靠。6、按照,依照。
7、根据。8、通“已”,已经。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10、在。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12、任用。
「以为」1、把。
当作或作为。2、认为。
3、把。
制成。 也⑴同现代汉语“也”。
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
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
(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 (也已矣)罢了。
于⑴对,对于。⑵在。
⑶与,跟,同。⑷到。
⑸从,自。⑹在。
方面。
⑺比。⑻被。
⑼受。⑽向。
(11)给。 「于是」⑴在这时。
⑵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⑶在这件事上。
⑷在这种情况下。⑸对此。
「于是乎」于是。者⑴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
的”或“。
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⑵与“若”连用,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 “。
似的”。 ⑶放在主语后,表提顿或判断。
⑷放在主语后,引出原因。⑸放在疑问句末,表疑问。
⑹放在假设复句中,表\假设,相当于“如果。”
、“。
的话”。 ⑺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⑻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后加\相应的量词和名词)。⑼放在后置的定语后,“的”。
⑽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调整音节。(11)在陈述句末,表结束。
之⑴他,她,它(们)。⑵的。
⑶往,到。
去。⑷这,此。
⑸作宾语前置的标志。⑹我。
⑺调整音节,无实义。⑻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
必修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东船西舫巧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必修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某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3.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鸣。
5.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6.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8.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9.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1.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12.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1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14.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15.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16.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1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1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9.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20.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2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2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25.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2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7.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28.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29.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30.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31.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3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3.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4.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35.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36.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37.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38.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39.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40.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4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4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43.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44.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45.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6.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47.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48.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49.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0.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5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2.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5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55.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56.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57.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5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9.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60.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6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6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64.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65.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66.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67.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68.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69.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70.凄凄不似向前。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文有:
1.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荆轲刺秦王》·《战国策》、《鸿门宴》·司马迁
2. 必修二:《诗经》两首 、《氓》、《采薇》、《离*》·屈原、《孔雀东南飞》(并序)、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兰亭集序》·王羲之、《赤壁赋》·苏轼、《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3. 必修三:《蜀道难》·李白、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必背)、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劝学》·《荀子》、《过秦论》·贾谊、《师说》·韩愈
4. 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苏轼词两首(必背)《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声声慢》、《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苏武传》·班固、《张衡传》·范晔
5.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滕王阁序》·王勃、《逍遥游》·庄周、《陈情表》·李密
1.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2.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全书从*、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状况。
3.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gushiwen/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
总目录: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诗经•氓》*2、《离*》(节选)
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
*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
*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娇•赤壁怀古》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寻寻觅觅》
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8、《长亭送别•碧云天》*9、《望海潮•东南形胜》*10、《雨霖铃•寒蝉凄切》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
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
*4、《逍遥游》(诵读)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
必修一
(一)劝学(荀子)
(二)师说(韩愈)
(三)赤壁赋(苏轼)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必修二
(五)六国论(苏洵)
(六)阿房宫赋(杜牧)
必修三
(七)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八)五人墓碑记(张溥)
(九)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十)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十二)鸿门宴(司马迁)
(十三)秋水(庄子)
(十四)非攻(墨子)
必修四
(十五)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十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十七)滕王阁序并诗(王勃)
(十八)秋声赋(欧阳修)
(十九)陈情表(李密)
(二十)项脊轩志(归有光)
(二十一)报任安书(司马迁)
(二十二)渔父《楚辞》
(二十三)逍遥游(庄子)
(二十四)兰亭集序(王羲之)
以:1、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2、以乱易整 介词,用3、越国以鄙远 介词,把4、焉用亡郑以陪邻 相当于连词“而”5、以其无礼于晋 连词,因为6、具告以事 介词,把7、不然,籍何以至此 介词,凭8、军中无以为乐 连词,用来9、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连词,表目的,来.10、引以为流觞曲水 介词,把11、亦足以畅叙幽情 介词,用来1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介词,因1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介词,因为1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相当于连词“而”15、可以无悔矣 介词,凭1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连词,相当于“来”之:1、唯君图之 代词,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2、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秦军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助词,的4、臣之壮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辍耕之垄上 动词,到、往 6、所之既倦 动词,往、到达7、以之兴怀 代词,指“向之所兴,……,已为陈迹”8、夫人之相与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9、极视听之娱 结构助词,的.。
必修一
劝学
师说
采薇
赤壁赋
始得西山宴游记
必修二
六国论
阿房宫赋
念奴桥-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必修三
离*
五人墓碑记
烛之武退秦师
谏太宗十思疏
鸿门宴
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
锦瑟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滕王阁序
秋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