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2 12: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2:48
春温,中医病名。伏气温病的一种,系冬受寒邪,伏至春季所发的温热病。临床以初起即出现里热症状如发热、口渴、心烦、小便黄赤、舌红等为特征。
治宜清泄里热为主,方用黄芩汤等。如兼有恶寒头痛,则用葱豉桔梗汤加黄芩以表里两解。如热入阳明、壮热口渴、汗多、脉洪大或潮热谵语,腹满便秘,则选用白虎汤、调胃承气汤等以清气泄热或攻下泄热。
如热入营血,或伤阴动风,均可参用风温治法。一说本病亦属新感温病(见《增补详注温病条辨》卷一)。
亦有因新感外寒,触动伏气而发(《时病论》)。《类证治裁·温症》: “温为春气,其病温者,因时令温暖,腠理开泄,或引动伏邪,或乍感异气,当春而发,为春温。”
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多见于春季、或冬春之交、或春夏之交。发病急骤,初起即见或气分或营分等里热证候。热象偏盛,极易出现动风、动血、痉厥等危重表现。病程中伤阴突出,易见真阴耗竭、虚风内动等证候。
由于感邪有轻重,正虚有微甚,分析归纳其临床表现,则有发于气分和发于营分、血分之别。发于气分,少阳可见寒热往来,或但热不寒,口苦溲赤;发于气分,阳明则呈壮热口渴,兼腑实则便秘唇燥。
发于营分,可见舌绛心烦,身热夜甚,或热闭心包,神昏谵语;发于血分,则显发斑,吐衄。由于春温系伏热为患,故最易伤阴;热伏阴伤,易见热盛动风。后期多致肝肾阴虚。如时邪引发,则必兼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