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2 19:0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8 07:11
三国时代的蜀汉政权不息打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暗号,摆在晚期诸葛亮面前的情形是,蜀汉实力过于弱小,而想要实现光复华夏是不成能在短期内完成的,必要蜀汉几代人的奋斗方可,就像旧日大秦帝国一样,所以说诸葛亮的北伐不再光复华夏,而在消弱曹魏实力,添加蜀汉实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诸葛亮北伐会走祁山这条路。
读过《三国志》或《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在执掌蜀汉政权后,先后与曹魏进行了六次战争,史称“六出祁山”。对这件事的评价,历来争议很大:有人认为这是诸葛亮为实现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理想的具体实践,并对他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大加赞赏;多数人则认为诸葛亮这是不顾蜀汉实际,滥用民力、穷兵黩武的表现,对其大加批判;还有人根据说六出祁山战争的结果,把诸葛亮说成是“常败将军”;甚至还有人把六出祁山看成是诸葛亮清除政敌(比如李严),企图长期控制蜀汉政权的手段。
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设想, 刘备 一方的战略规划是跨有荆益,然后两路出兵,一路是从荆州北伐,直指宛洛,一路是从以汉中为基地,进取关中。同时还要联络东吴,在东线出兵策应,使曹魏首尾不能相顾。这三路中,作为主力的,实际上是荆州方向的这一路,东线和西线都只是策应和牵制。事实上,割据四川如果要在战略上保持进取能力,荆州和汉中两个区域也是必须始终牢牢掌握着的。失去其中任何一个,这个计划都要失败。但这两个战略要点又有缓急先后,失去荆州只是失去了北伐的主要战略支撑点,如果失去汉中,四川就完全陷入被动了,对北 方政 权来说,四川就是一头待宰的肥猪。
纵观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实际上只有两次是真正有进取关中的决心的,也就是走陈仓道那次和最后一次。其它三次都是以主动进攻来进行战略防御,包括最接近胜利的第一次。因为只有在关中和魏军进行战略决战,只要成功,雍凉二州就被切断了联系,传檄而定是完全有可能的。不去关中进行战略决战,而是在天水,陇西一带敌军侧翼用力,显然不是真心实意的北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8 07:11
当此之时,吴国承担压力最大,而如果蜀国继续下去,很可能吴国成为第一个被吞并的国家。所以为了抑制魏国的强盛之势态,蜀国必须抛却前嫌,继续走联吴抗魏的路线,并付诸实际行动。而北伐,绝对是最有效的方式了。当时魏国大军以及主力战将都集中在吴国北部,对于与蜀国接壤的地区相对而言防守薄弱。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8 07:12
诸葛亮是为了完成先帝未完成的遗愿,也是自己一生都在追求的理想,那就是北伐以此统一天下。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8 07:12
为了培养蜀汉人才,毕竟蜀汉人才凋零,又没有经历过实战才会用北伐来磨练。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8 07:13
是为了完成刘备的托付,也是为了实现自己对他的承诺,与兴复汉室并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