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3 09:5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03:14
是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03:14
正月茵陈二月蒿说法正确。
正月刚过,农村里的田间荒地上各种野草逐渐开始冒头,这里面自然有人们经常碎碎念叨的野菜。挖野菜似乎成了农村里的一个传统,家里的白菜吃腻了,新的蔬菜还没有长出来,刚返青的野菜吃起最鲜美,农村里争相到地里面挖野菜吃。除了看看地里的庄稼长势以外,还能和春天来个亲密的接触。更重要的是过段时间后野菜就变成了杂草,失去了当做“菜”的价值。
农村里的各种野菜中,“茵陈”最为常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白蒿”,也有的地方叫做“耗子爪”。在农村里有这样一种说法,“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四月当柴烧”,说的就是这种草。最初的时候“白蒿”的价值最高,不仅是一种药材,还可以采来当菜吃。
等长一段时间后就变成了“蒿”,使用的价值就降低了许多,不过还可以割来喂牲畜。等到最后的时候就成了杂草,只能拿来当柴火烧了。
农村的“白蒿”非常多,分布也十分广泛,田野、路旁、山坡和一些湿润的沙地里都能见到,很是平常。刚长出来“白蒿”叫做“茵陈”,有这样的说法,“经冬不死,春时因陈根而生,故名“茵陈”。
听老人讲这还是中药材,但具体用来治什么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在农村里,人们都当它是一种野菜来食用,以前农村里春天缺乏绿叶的蔬菜,不少的人家就是靠吃野菜来度过,其实采食白蒿的最为常见。
“白蒿”本身有着一种特殊的香味,刚长出来的时候,叶子是椭圆形看起来非常稠密,有着像莲坐一样属于基叶,当做野菜吃的也正是这一部分。等到后面白蒿越长越过,若是在地里面就成了让人头疼的杂草,也就彻底失去了食用的价值。相较于其他的“野菜”,“白蒿”反青的时间最早,并且有着许多食用药用的记载,深得农村里的喜爱。
早在古代里就吃“白蒿”的习惯,在宋代里就有记载,“青蒿得春最早,人剔以为蔬,根赤而香”。采来比较嫩的白蒿,清洗干净怎么做都好吃,蒸菜、凉拌、炒菜、做茵陈窝头都行。在老家里还经常用来熬粥,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味,吃起来特别的“鲜”味,很是让人迷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03:15
正月茵陈二月蒿说法是正确的。故名思意已经说明,茵陈无论食用药用正月初发是最佳的收获期,到了二月已经抽苔没有利用价值了。
茵陈,别名白蒿。野生于路旁,林荫,草地,渠边等处。经冬,虽然上枝干枯来年春天因根再发故而得名。茵陈在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有分布。早春菌陈重发幼嫩摘来可用于蒸做窝头,麦饭,凉拌等。
茵陈蒿的叫法是按照它采摘或者使用的时间来算得。清明节之前采摘的一般叫做茵陈,而过了清明以后,茵陈蒿就长的快起来了,几乎一天一个样子,几天功夫就长大了。到了五六月份,就长的有半人多高,真的就不能再采了食用了,只能砍了回家当柴烧了。
茵陈的生长周期: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生长周期,每个时期适合用来做什么,我们的古话就是老人都总结的非常到位。我们按照老话去做,就不会有什么差错了。茵陈是一种生命力非常顽强的植物,它的根在底下,可以生生不息。春天一到,万物开始生发的时候,就有幼苗从去年的在地下的老根里生发出来。
刚刚生发出来的幼苗叫做茵陈,茵陈是一种非常好的有药用价值的野菜。因为茵陈是带有老根的营养生长出来的,老根在冬天在底下吸取和储存了很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说它是野菜,是因为它可以有浓郁的特有香味,可以直接食用。或者和在面粉里面做很有特色的面饼小吃,或者洗净沾上自家制的美味酱,那真是个个赞不绝口啊。
茵陈长大了,变成蒿了就很少有人去采来吃了。因为口感变差了,而且药用价值也基本失去了。这个时候就只能被人们砍了回家当柴火烧了,因为不能连根拔起,它的根到了来年就又变成了有众多好处的茵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