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事件,触目惊心——儿童游泳安全防护四个关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2 03:1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3-02 07:35
1、多发生在自行结伴游玩过程中,有结伴下水游泳溺亡,有救落水同伴至多人溺亡。
2、多发生在农村地区。
3、多发生在小学生、初中生当中,且男生居多。
4、多发生在周末、节假日或放学后。
5、多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2 04:43
最近看到一些儿童溺水的严重事件,痛心不已,感觉必须要强调0-6岁宝宝游泳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在这里,需要特别要提醒四件事:
切记,如果你在带孩子游泳,就请只做这一件事,把眼睛放在孩子身上——手机、聊天、拍照、购物、领导有事,都统统等这件事情做完再说。
必须有专门的救生员负责盯着整个泳池,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请记住儿童溺水的五个典型特征——
(1)不会呼救;
(2)身体垂直;
(3)头在水中;
(4)不断扭动;
(5) 身边没大人
一旦发现有此种情况,不要怕误判,不要迟疑,请立即出手!!!
门要锁好,钥匙要管好,默存侥幸之心。
儿童头重脚轻、身体轻软,若采用普通泳圈,第一,容易从泳圈中滑落;第二,容易倾覆,无法翻身;第三,影响运动不利于熟悉水性,学会游泳;
别以为用了泳圈就安全了,它反而因为让你产生麻痹大意而更加危险!
针对普通泳圈的缺点,有厂家推出了“趴圈”,采用了肩带设计,并扩大了泳圈面积,或采用双层泳圈,但是一旦倾覆,孩子自己仍然无法自己翻过来。
至于坐圈,就更像小船了,倾覆的概率比泳圈还大。
脖圈一般被建议用在0-12个月的宝宝身上,但我不建议用脖圈。
从安全角度看,脖圈确实相比趴圈、臂圈要安全。而且爸妈老师还省事,不用自己下水去陪孩子一起游。但从健康的角度看,脖圈有很多缺点——
充气少了,卡不严实,起不到泳圈的保护作用;
充气多了,对于小宝宝颈部发育不利,还可能会压迫颈动脉。
对于不到1岁的小宝宝,如果大人都不能陪着,那就不要游了!
3岁以上有了一定力气和平衡力的宝宝,臂圈+背漂+浮板,是相对适合的解决方案。既照顾了身体自由度,不妨碍学习游泳姿势;又有一定程度的安全保障。
但务必要注意,臂圈一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只能在大臂,不要在小臂——在大臂,孩子可以不用划动而保持头部浮在水面上,且身体稳定;如果放在小臂,孩子需要不停蹬水,且身体处于不稳定状态。
浮板解放了身体,对于正在学习泳姿的儿童来说,必不可少。但对于脱离了臂圈和背漂之后,又没有完全学会游泳的儿童来说,仅使用浮板,也存在危险,如下面案例。
下图两种泳圈,从结构上看,有一定的安全性,又不至于完全把孩子固定住。但如果是学习游泳,最终还是要面对:带泳圈——>带臂圈——>不带臂圈,拿浮板——>不要浮板,在这一过程中,大人的看护和监管,并不因为孩子有了护具而减少。
人,才是安全最重要的保障。
溺水的发生,可能仅仅需要几十秒。因此,抢救存在“黄金五分钟”之说。也就是当我们发现孩子溺水,必须争分夺秒,千万不要指望20分钟后救护车的到来,或者30分钟后医生的抢救,那就晚了,必须马上施救。
不要指望别人,就是你了,必须上!
(1)兵分两路,一路负责抢救,另一路呼叫120;
(2)抢救方式:首先判断有无心跳和呼吸,如果有,可以等待救援;如果没有,立即开始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心脏按压)。请参照下面视频
请注意,视频中提到2015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抢救方式当中,不再有传统的大动作的“控水”,而是直接开始心肺复苏。
提供游泳课程的机构,务必依照相关安全规范与流程严格自查。
学习与考核内容:事故视频;儿童游泳安全制度;护具的选择与佩戴;抢救措施与演练;溺水观察;
非上课期间,房间禁入。钥匙由专人负责,责任到人。
除教练以外,现场必须设置救生员,专门负责观看整体,不得离开半步;
进出必点,10分钟一点;
上课期间,禁用手机,不得聊天,不得接受任何其它杂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