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50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6-27 03:49
资产泡沫在堆积,而银行涉及房地产行业的贷款也还在快速增长。一方面,房贷业务几乎成为大部分银行信贷板块中的绝对主力;另一方面,在相对谨慎的前提下,银行对品牌房企布局在一二线城市的住宅项目仍频频输血。以下内容为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供参阅!
房价“泡沫” :2017房地产市场风险或将集中爆发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市场的火爆掩盖了部分市场风险。但房价“泡沫”风险与高企的个人按揭杠杆风险正逐步累积,楼市一旦调整,可能带来不小的金融风险。如不及时化解,预计此类风险有可能在2017年集中爆发。
鼎力 房贷成银行主力贷款板块
从已披露的上市银行的中报数据来看,房贷业务几乎已成为各家银行贷款业务的绝对主力。数据显示,18家上市银行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合计为14.12万亿元,较去年底的涨幅接近20%。
数据显示,建设银行上半年新增个人住房按揭贷款4078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4.7%,新增房贷占新增个贷的比例为97%。建行董事长王洪章表示,下半年还会大力发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并加快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发展。
中信银行数据显示,上半年住房按揭贷款较去年末的增速达到29.4%。中信银行董秘王康在发布会上回答《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中信银行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是“优先支持、优先发展”,但也有一定标准,同时确保风险可控。“我们也有白名单,优先选择一些价位比较合理的、配套良好的楼盘;资质评级较高的开发商楼盘;一线城市、价格比较稳定的楼盘。”王康说。
兴业银行2016年上半年新增的1698.07亿元的贷款当中,有55.3%来自于新增个人房贷。“下半年兴业银行将继续大力发展资本占用低、资产质量比较稳定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兴业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邹积敏表示。
实际上,不少银行都在通过打低价牌来加大对房贷市场布局力度。以天津为例,目前提供房贷业务的16家银行全部提供优惠利率,致使天津的首套房平均利率低至4.11%。
房贷业务成为银行信贷板块中的“香饽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杨东平表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实体经济的某些领域将出现困难。与过去相比,高货币投放、高投资、高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可能难以为继。因此,相比于某些银行热衷的公共设施和政策项目,交行更看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从抵押率来分析,再综合交行对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势的判断,我们觉得这一块业务仍然是比较安全的。”杨东平说。
分化 银行源源不断输血大房企
与银行对个人房贷业务几乎全力投入形成对比的是,银行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对公贷款增速则较为平缓。从数据来看,截至2016年6月末,18家上市银行对公业务中涉及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合计4.41万亿元,较2015年年底的4.29万亿元增长仅为2.8%。
不过,这并非意味着银行对房企的彻底“冷落”。实际上,银行对不同的开发商态度分化明显。对于一些知名房企,其从银行获得的资金有增无减。广发证券报告显示,2016年1至7月,其监测的重点上市房企共发生银行贷款227笔,合计贷款总规模1562.94亿元,与2015年同期相比上升138%。而从银行授信方面,7月共有11家上市品牌房企获得银行授信,涉及额度263.9亿元,环比上升568.1%,为16年以来最高水平。
但是对一些风险相对较高的房企,银行则表现得比较谨慎。一位股份制银行某支行对公业务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银行对开发商主体会有所选择,另外,对项目也会有所选择,一般住宅项目、棚改项目会介入,但是商业项目、商改住项目就会很谨慎。”
一位长期关注房地产行业的评级公司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如果一个房企的主要库存在一二线城市,那么其现金流应该不会太差,而且最差也可以靠卖地来撑着。现在经济下行,与一些制造业比起来,房企的盈利前景还是要好一些,因此,重点布局在一二线城市的大开发商从银行融资并不会太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表外贷款,银行表外资金还有相当一部分流入了房地产企业。据媒体援引中债登的统计数据,截至去年末,银行理财投向实体经济15.88万亿元,其中投向房地产的占比为9.68%,即余额为1.54万亿元。如此算来,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新增了5500亿元。
警惕 楼市调整或催生业界风险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近一年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市场非常火爆,包括银行资金的大量资金仍在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房地产行业,短期内房企资金链仍有支撑。但有业内人士警示,在2017年房地产市场风险有可能将集中爆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一二线城市可能也难以幸免。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房企回归一二线重点城市趋势明显,这也是一二线房价只升不降的主要原因,但随着项目的深度开发、资金的收紧以及预期的改变,一二线城市也难以逃脱价格下行趋势,“这就如同20年前的日本东京,所有人都认为土地寸土寸金,不可能跌价,但事实上,东京的房价最终迎来了近半的跌幅。”他说。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历史累计土地出让经营性用地楼面价超过3万元的地块合计有59宗,合计土地出让金为1919.38亿元。这意味着,如果按照目前市场正常的销售利润计算,这部分地王的总货值预期将在3800亿元,而截至7月底,北京整体楼盘的销售额仅为224亿元。这里面酝酿着巨大的市场风险。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今年9月到明年上半年,楼市总体将出现短期调整,深度调整城市更加集中。
在房价“泡沫”的同时,个人按揭贷款的高企也意味着个人杠杆的风险正在累积。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表示,目前中国居民购房的商业贷款杠杆率大约为42%左右。“7月国内人民币贷款增量达4636亿元,其中代表居民房贷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量高达4773亿元,占信贷总额的比重已经超过100%。”他表示,如果房贷增速维持目前25%至30%的水平,那么房贷收入比将在明年或后年达到美国、日本目前的水平,并在2020年达到美国次贷危机前的历史高点。
招商银行副行长对刘建军此前表示,“房贷个体风险是不大的,中国银行业房贷的整体违约率、不良率都比较低。但如果经济持续下行,出现房地产市场的崩盘,那就是系统性风险。”
广发证券分析师乐加栋表示,整体来看,2016年以来房企融资渠道依旧多元化,且资金成本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加上热点城市库存明显下行催生补库存的融资需求,房企整体融资活动活跃,并且融资结构仍然以低成本的公司债为主。但是,随着7月中央会议首次提出抑制资产泡沫,目前部分银行已经收紧开发贷,缩短开发贷周期,同时证监会再次规范房企再融资资金不得用于拿地、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结合土地市场“地王”频出现象,未来不排除监管层对房企资金渠道进行管控的可能性。
延伸阅读
住建部:2017年抑制房地产泡沫 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于祥明)23日住建部负责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2.5%;其中商品住宅13.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2.4%。商品房销售11.8万亿元,同比增长34.8%;其中商品住宅9.9万亿元,同比增长36.1%。
在去库存方面,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综合施策。其中包括出台鼓励农民工和农民进城购房政策,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跨界地产等。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为6.95亿平方米,比2015年末的7.18亿平方米,减少2300万平方米,下降3.2%;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4.03亿平方米,连续10个月减少,比2015年末的4.52亿平方米减少4991万平方米,下降11%。在热点城市防过热、防风险方面,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强化地方主体责任,与有关地方多次会商,分析市场形势,研究对策措施。有关地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出台限购、限贷、增加土地和住房供应等措施。
同时,大力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舆论引导。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预期有所改变,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调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6年10月份以来,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还比不涨。今年1月份房价继续趋稳。
该负责人还表示,2017年住建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努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另一方面,要抓好热点城市防过热、防风险工作,抑制房地产泡沫,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0:57
中国城市的面积差别很大,所以谈城市房价要限定范围。比如厦门、三亚、深圳的面积分别只有1699、1920、1997平方公里,而重庆、北京、杭州、成都的面积则分别达到8.24万、1.64万、1.66万、1.46万平方公里,谈论平均房价是没有意义的。
在本文中,我把参与比较的房价限定在“中心城区”,而且以二手房价为准。因为北上深等一大批城市,其中心城区新盘不多,价格往往被单个楼盘所左右。
10年后,有资格竞争“中心城区”房价前十名的城市名单如下:
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台北、厦门、广州、杭州、三亚、南京、天津、福州、青岛、苏州、武汉、郑州、重庆、成都、宁波、大连、合肥、济南、珠海、温州、东莞
我的判断是,10年之后,以下城市将成为10大房价最贵城市:
第一名:香港
如果没有大的偶然性事件(比如地震、战争、海啸等)的严重影响,10年之后香港仍将维持“中国房价第一”的地位。目前香港中心城区房价,基本上是北、上、深中心城区的两倍左右。
虽然香港的经济总量会被更多内地城市超过,但其作为“中国经济面向世界的最大门户”不会改变,中国吸引外资的65%,中国对外投资的接近60%,都通过香港进行。香港还是中国内地资金境外配置资产的第一站,庞大的内地资金和稀少的供应量,将继续推高香港房价。
第二名:北京
北京目前面临的楼市*,在内地城市里是最严厉的。展望未来10年,北京将成为中国唯一的“超一流城市”。北京有三大优势,都是不可替代的:第一,北京是国企总部的汇聚地,目前拥有的世界500强总部全球第一;第二,北京是中国最大的资金中心,目前汇聚的资金是上海的1.3倍,也是香港的大约1.3倍;第三,北京是全球独角兽企业最集中的城市,独角兽企业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占中国的超过一半。
其中第三点,是北京的最大优势。这意味着北京新经济的体量,可能相当于“深圳+上海+杭州”。未来独角兽企业将给北京带来更多的资金,并批量制造亿万富翁。雄安新区的出现,并不能分流多少北京楼市的购买力,因为雄安新区的房子是基本上不卖的,所以华北地区的富豪仍然会集中在北京买房子。而京津冀的自然环境,在未来10年将有极大的改观。
第三名:深圳
目前深圳汇聚的资金,大概相当于上海的60%;深圳的实际生活人口,大概相当于上海的80%。但深圳的面积,只有上海的30%。也就是说,深圳的人口和资金密度,都至少相当于上海的2倍。
深圳拥有的PCT国际发明专利,占全国的一半;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相当于“上海+广州”;深圳的独角兽企业,只比上海略少一些。大型科技企业,深圳则比上海多得多。深圳事实上是中国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新经济中心,深圳的市场自由度、创新文化氛围,也都显著好于上海。
深圳的“可出售住宅”用地供应量在2017年是零,如果以10年平均来看,在实际生活人口超过2000万的四大一线城市里,深圳住宅用地平均供应量不到北京、上海的四分之一。而深圳每年新增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是四个城市里最多的。深圳未来的房价将如何控制,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第四名:上海
上海仍然是“不断被北京加冕”的城市。一旦有好事,而北京不准备留给自己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基本上是上海。2018年内,上海将建设内地首个自由港,举办代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去年的2035年版“总规”中,上海获得了中国城市最高规格的定位。
上海目前汇聚的资金超过了香港,仅次于北京。中国金融要素市场,基本上都在上海。此外,上海还是中国经济联系世界的第二大门户。但遗憾的是,上海在新经济发展上不仅远远落后于北京,还被深圳超过、杭州*近。上海的文化从骨子里讲究秩序和情调,跟新经济的草根、野性、坚韧并不契合。这是上海的软肋,很难改变。
第五名:杭州
杭州经济非常活跃,目前独角兽企业数量超过深圳,在有的统计里甚至超过上海。杭州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广州。综合评价,杭州在新经济中的地位仅次于北上深,稳居前四。目前杭州汇聚的资金总量大约3.7万亿,仅次于北上广深。
背靠中国民营企业最发达的浙江省,杭州经济结构比较合理,所有制上充满活力,是目前强二线城市里最接近“北上广深”的城市。再加上自然条件优越、人文积淀深厚,杭州未来房价也非常值得看好。
第六名:三亚
海南楼市在2017年9月发生了重大转折,很多人还没有充分意识到。2017年9月22日,海南实施全面禁止围填海,永久停止中部生态核心区开发新建外销房地产项目。9月29日,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曾发布通知,停止批准套型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下(含100平方米)的商品住宅建设。
在2018年“*”上,海南**强调:海南不能成为房地产的“加工厂”,不能“外面想要多少,海南就建多少”。
这意味着海南房地产的供应量将被严格管控,尤其是海景房将变得非常稀缺。三亚等一批拥有良好海岸线的海南城市,其优质住宅将进入“贵族化”时代。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演化结果告诉我们,两类城市的房价将长期居高不下:第一类是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尤其是“金融、科技通吃型”的城市;第二类是有美丽海岸线的、气候温暖的度假胜地。
在美国,第二类城市分布在夏威夷、佛罗里达。在中国,只能分布在海南。最典型的,当然是三亚。
第七名:厦门
厦门的房价很高,很多人不理解。因为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总量,厦门都不突出。即便在福建省内,论GDP它也不如泉州,论汇聚的资金它不如福州。
但你别忘了:厦门拥有“温暖的气候+美丽的海岸线”,仅仅这一点它就足以比肩三亚,为高房价找到了第一个理由。此外,厦门还是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当然,厦门还有活跃的民营经济和新经济。2017年厦门在A股的IPO公司10家,超过绝大多数省会城市。
所以,厦门有点“深圳+三亚”的意思。至于厦门岛,海中有岛、岛中有湖,天生丽质难自弃。人口增速,过去几年厦门维持全国前8。在福建,摆脱了“地域特征制约”的城市,也只有厦门。所以,虽然厦门的房价有点透支,但会长期维持高位,尤其是空间稀缺的厦门岛上。
第八名:广州
在最近一波牛市里,一线城市房价的上涨顺序是“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广州在一线城市里属于跟涨、补涨性质。下一波行情,恐怕也会如此。
广州目前汇聚的资金总量为5.2万亿,不到北京的一半,相当于深圳的72%,杭州的140%。这说明,广州经济实力雄厚,仍然对“强二线城市”保持相当大的优势。但问题是,广州在独角兽企业数量、上市公司市值、民企活跃度等方面,都已被杭州超过。所以,未来10年是广州非常关键的10年——搞好了,可以拉近跟深圳的距离;搞不好,就可能真的被杭州超过。至于房价,由于广州仍然在做大城市规模,大力度发展南沙,广州的中心区域在扩大,所以中心区房价上涨幅度会受到制约。
第九、第十
未来10年,中心区房价的九、十名,将在台北、南京、成都、天津、青岛之间产生。
目前珠海房价也比较高,但未来10年的排位或许会下移,因为珠海城市级别低、人口总量少(达不到修建地铁的标准),公共服务资源不如老牌省会城市、直辖市(比如天津)。
至于温州,由于远离中心城市,自身很难发展为中心城市,房价将继续高位横盘,没有显著的投资价值。温州商人掌握了大量财富,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托住温州的房价。从2015年末到2017年末,温州小学生人数是下降的,这是一个不太好的信号。
明星地级市的“星光暗淡”,以及强省会城市的崛起,是过去10年中国城市竞争的基本特征,而且将持续贯穿下一个十年;下一个十年,“二流直辖市”也会“星光黯淡”。未来,杭州、南京、成都、武汉、郑州、长沙、西安、合肥等城市,将迎来大发展时期。
全球房产泡沫最大的8个城市
瑞银集团提醒,世界上有一些城市的房价攀升速度已经呈现出潜在的不可持续状态,其中有八座城市面临泡沫风险,图中以红色标出。
多伦多:在瑞银的报告中,多伦多的泡沫风险指数高达2.12,名列全球第一。在过去5年,这个加拿大城市的平均房价比2011年上涨了近50%,泡沫风险急剧上升。
斯德哥尔摩:泡沫风险指数2.02,仅次于多伦多列全球第二。经过通胀指数调整之后,这个北欧城市的房价在过去12年涨了一倍。
慕尼黑:泡沫风险指数1.92,次于多伦多和斯德哥尔摩列全球第三。
温哥华/悉尼:泡沫风险指数均为1.80。就悉尼而言,从1980年以来,这个澳洲最大城市房价的年平均涨幅为3.5%,就这个指标而言,悉尼在全球各大城市中首屈一指。
伦敦:泡沫风险指数为1.77。过去10年来,这个英国城市的房价涨了15%。
香港:泡沫风险指数为1.74。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积只有14平方米,或150平方英尺。相比之下,在意大利的米兰,你只要工作5.7年,就足以买一套60平方米,或650平方英尺的公寓单位,难怪米兰的泡沫风险指数低至0.09!
阿姆斯特丹:泡沫风险指数为1.59,超过了1.50的水平。
按照瑞银的定义,指数超过1.50的城市存在房地产泡沫风险,指数越大,风险越高,以上8个城市就属于这个情况。
若指数在0.5至1.5之间,就属于物业过高估值的城市,这一档中的欧洲城市有巴黎(1.31),苏黎世(1.08),德国的法兰克福(0.92)以及瑞士的日内瓦(0.83);美国有旧金山(1.26),洛杉矶(1.13);亚洲则有东京(0.90)。
若指数在-0.5至0.5之间,就属于物业合理估值的城市,包括波士顿(0.45),新加坡(0.32),纽约(0.20)及米兰(0.09)。
若指数在-1.5至-0.5之间,就属于物业估值过低的城市,美国的芝加哥就是例子,其指数只有-0.66:
再看去年一年房价的年涨幅,经过通胀指数调整之后,多伦多高达20%,同样全球称冠,香港近20%居其次,阿姆斯特丹、悉尼及慕尼黑均超过10%。
而从过去5年来看,经过通胀指数调整之后,旧金山、慕尼黑及悉尼达到或超过10%;多伦多和斯德哥尔摩则接近10%。
银行家们认为,一旦一座城市的年均房价以10%的速度增长,那么连续七年就有望翻倍,而这看起来并不能长久持续下去。
去年,在瑞银追踪的城市中,只有三座主要城市的房价没有明显上涨,它们分别是伦敦、米兰和新加坡。
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房价负担能力来比较,中国香港冠绝全球。
引述美国城市规划咨询机构Demographia的“2017年国际房价负担能力”榜单发文称,香港已连续八年稳坐第一,当地房价属于“极度负担不起”之列。
报告称,香港的房价负担能力过去两年进一步恶化,从2016年的18.1倍升至19.4倍,如今处于空前高位。这意味着,一个普通香港家庭要不吃不喝19.4年才能买得起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