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学习国学应当领悟国学精神,那么,国学精神具体指那些精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47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0 07:27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勇者无畏、智者无惑、仁者无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0 07:28

当下的承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0 07:28

首先得说说何谓“国学”?为什么要研究“国学”?国学的含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含义,是相对于晚清以后“西学东渐”而言;从这点上说,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应该特别指出,由于历史形成的观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脉是儒家,儒学是中国学术的正统,甚至把《论语》奉为“东方圣经”。这恐怕不符实际,对此容后再及。至于为什么要研究国学,我完全同意一位学者所说,研究国学是为了把握历史文化的走向,是为了承前启后,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能够站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奇怪的是,在“西化”风潮中,反而流行起“国学”,这好像是相反的;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这不,五四运动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新检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时胡适提出“整理国故”,就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现在我们提倡正本清源,也正在于强调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如“整理国故”不是复古一样,还要反对保守主义的倾向。因此,“国学”一词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历史积淀,而且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五四的时代精神,现在不能同日而语。所以有位学者提出看法,认为“国学”这个概念经不起推敲。最起码的一点,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国学”无法囊括;再者现代学术不断细化,统统放在一个篮子通称之为“国学”,恐怕也难以说清。为此他以为“老老实实叫‘中国传统文学研究’就很好”,不必另树充满民族主义情绪的“国学”大旗。看来不无道理;但好像未能圆其说。于是我联想到又一位学者曾经提出的有关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论述,对“国学”不失为很有见解的诠释。按中国古老的说法:“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我的理解是,前者是抽象的,后者是具体的;一个是无形象含有规律准则的意义,一个是有形象指具体事物或名物制度(据《辞海》释义)。
正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样,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受限于中国的文化传统。而两者有联系,却又截然不同。正因为中国文化传统具有变化的、包容的、吸收的方方面面,又经过辉煌灿烂的“百家争鸣”的洗礼,“国学”于是和传统文化搭界,同时又以这样的遗传基因界定的。至于上面提及主流正统的误识,完全是出于汉武帝时由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的“一道同风”的结果。且不说九流十家吧,光是法家一家,在缔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其作用决不亚于儒家。唯有“儒法互补,儒法交融”,才构成中国*主义的核心理论——汉承秦制,后世又承秦汉制度;这是中国悠久的历史轨! 还是这位方家兄说得明白,他说:文化传统应该是自古以来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的总和。“国学”只能包括在其中,而不能等同视之。他还举例说明:古老的东西只要慢慢失传了,如《周礼》中的许多规矩、制度,也就从传统文化变成已死的“文化遗迹”了;外来的东西只要被中国人广泛接受,与中国文化接轨融合,它就可以称是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了。比如西服、芭蕾舞之类,我们今天是没有人会把它看成是传统文化的,但是再过若干年,它们就可能像我们今天看胡琴、金刚经……一样认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了。儒术当然功不可没,但是儒家的作用,不过替法家冷酷无情的*主义为之“节文”,为之“缘饰”点“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使之增加点“人道”,罩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说到这里,一直没有露脸的文化传统应该亮相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说白了是一部封建主义统治的人治社会史;也就是说,中国的文化传统的最大缺陷是没有*,与之俱来的自然是三纲六纪的意识形态。因此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流毒堪称无孔不入。直到今天,封建思想的残余仍弥漫四方,如“家长制”就是。它根深蒂固,驱之不散。这,便是我们的文化传统。
经过这样的勾勒,轮廓已经出来了。大致可以这样归纳:其一、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影响所及几乎贯穿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并支配着中国人的行为、思想以至灵魂。其二、与传统文化的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相反,文化传统则是稳定的,恒久单一的。其三、它已经形成了中国人几千年传承至今的最主要的心理习惯和思维定势。由此可以一言以蔽之曰“*主义”。换句话说,那是千百年形成的以王权思想为特征的文化传统,其积淀比新形成的价值体系还要深厚,因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制度。
国学是什么?国学实际上就是中国学的简称,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对中国固有传统学术文化的称呼。国学也叫国故,以前北大曾经出版过《国故月刊》。胡适提出过“整理国故”的口号。他说:“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台湾地区有些学者把它称为“华学”,出版有《华学月刊》,召开过“国际华学会议” 。外国人对国学的称呼稍有不同。欧美,前苏联与东欧国家称之为“汉学”。英国汉学家斯坦因,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是研究“敦煌学”的,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是研究汉语音韵的, 马伯乐是研究中国的语言和历史的。前苏联汉学家康拉德和龙果夫,是研究汉语和方言的。著名的汉学家还有美国的费正清,瑞典的马悦然等。日本、韩国称之为中国学,还有“中国学会”的组织机构。
本站认为中国学应该是正名,汉学、华学都是别称,正如中国话,也称为汉语、华语一样。大体上说,中国人称之为国学,外国人多称之为汉学,实际上是同一所指。从五四到当代,国内学者对国学一直存在着两种态度。一是“国粹论”者,一是“国渣论”者。前者崇古嗜古,认为古代学术文化都是“国粹”,后者则非古反古,认为是“国渣” ,要人们“爱惜精神,莫读古书” 。这两种态度,都是片面的。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复杂的,它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继承和弘扬精华,否定和扬弃糟粕。如果不去接触,不去探讨和研究,又怎么知道哪是精华,哪是糟粕呢?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历史文化遗产最为丰富,而且延续到当代的唯一国家。所谓东方文化,就是以中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对于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国人一直不断的在研究,我们自己如果弃之不顾,严加拒绝,那就等于无自知之明。解放以后,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国学一度成了禁区,没有人敢于公然提倡。改革开放以来,情况有所改观,*发出了“整理古籍”的号召,并成立了古籍研究所,整理出版了一批古籍,做出了不少成绩。此外,还设立了“中国孔子基金会”,成立“中华孔子研究所”,召开“孔子学术讨论会”,创办“孔子研究”杂志,出版《孔子研究论文集》。1989年和1994年,时值孔子诞辰2540周年和2545周年,先后召开了两次“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成立了“国际儒*合会”。1991年还成立有“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出版《炎黄春秋》杂志,并计划汇编《中华文化通志》。但总的看来,力度还是不够的。国学的不少门类还无人问津。有些高校的“古籍研究所”,还只是徒有其名,没有做出多大成绩。长期以来,倡导国学的人认为关于国学不能复兴的分析和推断属于实用主义的,并认为国学之所以在近代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受到批判就是因为实用主义支配了人们的头脑,而倡导国学就是要让人们摆脱实用主义的困扰。的确,正是由于实用主义盛行,很多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东西被遗弃了。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面。问题的另一面是,近代以来,传统文化之所以被现代所代替,根本的原因在于传统文化得以存在和绵延的农业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而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文明正在主导人们的生活。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我们有理由相信传统文化中那些代表人类共同美德和追求的东西仍将会得到保存和发扬,而那些属于传统时代的部分会被淘汰和遗弃。
已故历史学家陈垣生前告诫他的学生说:“现在中外学者谈汉学,不是说巴黎如何,就是说东京如何,没有提中国的。我们应当把汉学的中心夺到中国,夺回北京。”“今天汉学的中心在巴黎,日本人想把它抢到东京,我们要把它夺回北京。”“史在他邦,文在海外的现象,是令人不能容忍的。这是国家的耻辱。决不甘心就这样下去。”(参见刘乃和《书屋而今号励耘》)要实现陈垣先生的遗愿,首先要从高等学校做起。中国人民大学开办了国学院,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国学院的课程应该包括哲学系,历史系,中文系的精华。此外,学生的古汉语和外语要能够过关。古汉语过关,不仅能够阅读,最好能够用文言写作,以保证研究质量。外语过关,才能超越世界水平。我认为国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在整个历史中是非常重要的载体,而历史又是我们认同这个国家的最核心的东西。什么是国学?虽说百年来不断在讨论,但是并没有大家都认同的说法,因为这是个新名词。近百年来,西方文化东渐,产生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最初用新学和旧学、中学和西学这样不同的名字来区别。后来又提出国学的名词,其实也就是中学,也可以说是一种旧学,因为它是国产的。在一段时间内,把中国的文化都加上“国”字,比如说中国的绘画称国画,中国的武术称国术,中国的戏剧称国剧,中医称国医。

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小渔村
高楼林立的广州夜景
国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现代的学科分得很细,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考古等等。哲学里面又分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美学……但国学应该归哪一学科呢?国学包括了文、史、哲,政、经、法等许多内容,是个综合的学科。因此按照现代的学科分类,国学很难作为单独的学科确立它的“名分”。我先简要回顾一下历史:
国学这个概念刚出来的时候,可以称之为国学大师的就是章太炎(即章炳麟—编者注)。他以传统的小学作为国学的基础。小学是中国古代的文字、音韵、训诂的学问,也就是阅读古籍基本的方法。从这里入手,再学经、史、子、集四部,章太炎认为这就是国学。这样说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中国文化的传统,如果我们追根求源,都在这里。这是比较传统的说法。梁启超的思想就更开放一些,他认为国学应该是中国历代学术的思想史。后来钱穆传承了梁启超的说法。他讲的国学讲义录和章太炎先生讲的不一样:钱穆先生主要讲国学思想的转变。到了胡适先生那里,国学的范围就更扩大了,他心目中的国学就是国故学,也就是说一切属于中国传统的学问都叫国学。在那个时代,知名学者对国学的理解就是不同的。还有这些知名学者研究的路线、范围不一样,更重要的是研究的态度、目的也不一样。章太炎、梁启超、钱穆先生研究的目的是弘扬传统文化,把优秀的成分传承下来。胡适先生研究国学,他自己讲得很清楚,从故纸堆里刨垃圾,把它们扫除掉。我觉得给国学定义很难。比如有人认为国学就是西方的汉学(以汉文字为载体的就是汉学),但中国自己也有研究所谓“汉学”的啊!所以我的理解是:国学就是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把中国所有的学问都叫作国学,那范围就太大了,应该要把国学的研究范围*在传统文化里。尽管这些传统文化里有“道”、“器”、“艺”的分别,但是每一种文化里面都凝聚着这个民族的、地区的、国家的一些最根本的东西。文化凝聚了这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生活样式、信仰习俗等。一个民族的价值观、风俗习惯都通过文化传达出来。而文化又是历史的载体。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我们把这个文化抽掉了,大家都不认同,我们哪有历史?所以,文化在整个历史中是非常重要的载体,而历史又是我们认同这个国家的最核心的东西。鸦片战争前,著名思想家龚自珍,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很有研究。他研究这段历史得出一个重要的教训:“欲灭人之国,必先灭其史。”也就是说,后人不知道他自己的历史,不知道历史就不认同这个民族、不了解这个国家。从历史上看,中国在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落后了,于是大家就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作怪,把责任推到传统文化上面去。一个民族失去了自主性,盲目追求别人的东西,最终的结果就是成为别人的附庸。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网上开户买股票流程有哪些? 迅雷会员 离线下载 云端已下载完成 请问迅雷7用迅雷会员2全选右击批量离线下载,连接服务器任务完成把迅雷一... ...之后点击了离线下载选项。问:这个选项中的直接打开与直接下载有什... 程理财个人介绍 attainachievecomplish的区别? 益盟操盘手主力版操盘手主力版简介 清华同方K431笔记本换内存条,CPU,显卡 什么货物需要销货清单 关于描写秋天的伤感唯美句子说说心情大全摘抄 国家有国学大师这个级别吗? 梦见重病在床老爸把死后事都安排好了? 国学包括什么内容? 父亲一直重病,突然有天晚上梦见父亲病好了,还跟我说给我生了一对龙凤胎,之后第二天父亲去世了。我想请 全盘西化的胡适与全盘西化 梦到现实中病重的亲人好了是什么预兆? 国学的定义是什么? 梦见父亲大病突然好了,全家在一起吃饭喝酒? 关于孔夫子 现如今的中国,有哪些知名度高的文化名人? "国故","国粹","国学"的含义各是什么?三者之间的关系怎样 国粹国渣是什么意思 昨晚又梦见父亲的病全部康复了、这梦是什么征兆呢? 父亲病重 梦见父亲病好了? 昨晚梦到重病在床的爸爸能下床走路了好不好? 昨晚我梦见病重的父亲突然好了,而且还说话了,这是什么预兆呀 哔哩哔哩怎么在手机投稿,需要什么软件? 外汇与股票的区别各自特点? 外汇市场比起股票市场有什么区别?他们的平台都一样吗? 外汇和股票市场的不同认识 国学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 国故的介绍 国学的基本含义 国学,国故学,汉学,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东方文化,---何解?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可叫做“评判的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和爱国爱笑的心得 600字 国学都包含哪些方面? 平易近国是什么意思 新文学阵营分化的原因、经过及结果 国学大师的认知辨析 债权资金监管费怎么算 二手房交易中资金监管手续费由哪一方交付 银行监管要费用吗 资金监管费用是多少 二手房交易中资金监管手续费由哪一方交付? 买二手房,做银行资金监管如何收费 进行资金监管要不要收取费用? 建设银行做二手房买卖资金监管需要收费吗? 建设银行做二手房买卖资金监管需要收费吗 银行资金监管,需要收费用吗?费用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