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节后综合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30 21: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03:10
每到放假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怀疑时间是不是真的有时候快有时候慢,比如春节七天,仿佛眼睛一闭一睁,这假期就过去了。
一想到接下来就要迎来连上7天的终极挑战,雨君从大年初五就开始焦虑不安了,几天来饭吃不香觉睡不好,连游戏都打不痛快了其实,这就是长假后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节后综合征。
“太长不看”版:
1.节后综合征是指长假后身心适应不良的各种表现,主要有失眠、头晕、疲乏、烦躁、焦虑、厌食、注意力不集中等
2.节后综合征的产生,与动力定型的破坏重建有关
3.大多数节后综合征都是暂时的,通过调整可以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4.如果焦虑问题十分严重,且伴随各种躯体不适,如疼痛、心慌、多汗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节后综合征有哪些表现?
虽然几乎每一天,我们上班的时候,心里都是哭唧唧的,但这种对上班的抵触心理,在长假结束时,会格外明显。 节后综合征并不是某种特定疾病,而是指长假后身心适应不良的各种表现,主要有浑身乏力、嗜睡、失眠、精力不集中、头晕、口干舌燥、烦躁不安、腹痛腹泻、疲惫、神经性厌食、工作恐慌等各种症状。
所以说,长假后一想到上班就焦虑烦躁、情绪低落是正常的,在长假结束前两天出现肠胃不适、失眠早醒也是正常的,上班后容易走神、效率低下都是正常的,这些情况虽然暂时会让你不太舒服,但经过调整与适应,这些症状一般都会消失的。
但是,如果焦虑情况过于严重,总是出现莫名的紧张担忧,并将一个小问题往消极方向不断夸大,同时伴有躯体不适的症状,如心慌、肌肉疼痛、多汗、尿频尿急、失眠、坐立不安等,且已经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则可能患有焦虑症,需要及时去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诊。
为什么会出现节后综合征?
假期明明是让人放松的时间,为什么七天过后,人变得更焦虑、更疲惫了呢? 这种现象可以用“动力定型”概念来解释,该概念由*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伊万·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就是那个总用铃声欺骗狗的人!)提出,是指“人长期生活、劳动、反复重演某种活动,逐渐在大脑皮质高级神经系统中建立的固定的条件反射活动模式”,也就是说,当人们养成某种生活习惯,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就固定下来形成动力定型。
节后综合征的产生,正是源于动力定型被破坏又重建,导致身体的条件反射出现紊乱。比如,你一直处在工作的忙碌状态,你的神经系统建立起“上班—下班”的固定模式,你的行为、情绪、睡眠、生物钟等都是规律的、稳定的、适应上班节奏的。 一旦放长假,你暂时逃离了工作压力,身心是松弛懒散的,原有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假期结束后,你又要重新恢复属于工作模式的动力定型。
巴甫洛夫指出,要建立一个动力定型,需要消耗相当多的神经能量。动力定型的破坏又重建过程,则会产生抵触、烦躁、焦虑、分心、疲惫、跟不上工作节奏等节后综合征。 此外,长假期间昼夜颠倒、频繁应酬、胡吃海喝,都会加重身体负担,出现越休息越疲乏的情况,春节期间没有“充好电”,开始工作后自然也很难精神饱满。
点击图片,即可问诊/了解更多健康科普
如何应对节后综合征?
虽然大多数节后综合征都是暂时的,但这些失眠、疲乏、焦虑、不安、分心等情况也非常使人困扰,轻则工作心情不畅,重则被领导频繁问话。 因此,建议有这方面困扰的小伙伴们,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调整,来尽快适应到最佳工作/学习状态
1.调整情绪
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心理上需要有一段过渡期,比如收收心,停止旅游出行的遐想,多想想工作安排,将工作条理化,有助于缓解焦虑不安,再做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事情,比如瑜伽、冥想、读书等;
2.调整身体状态
假期应酬奔波,或昼夜颠倒睡眠不规律,会打乱人的生物钟,让我们一上班就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所以我们要提前调整作息时间,按照上班节律休息与活动,有利于我们快速恢复工作模式的动力定型。
除了调整作息,我们还要调整饮食、注意锻炼,以缓解节后肠胃不适、容易疲劳等症状;
3.调整工作状态
假期结束后,大脑的神经系统还不能马上适应工作模式,所以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半拍、记忆力下降等影响工作效率的状态。这时候我们要学会放松,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任务。
比如:刚上班不要马上开始高强度的工作,可以先从一些简单日常的工作开始;把工作任务分解,一次只做一件事;工作1个小时后暂停,休息一下再投入工作。
总之,长假后不想上班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们要积极调整、尽快适应工作状态,毕竟
不干活就没工资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