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30 18: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1 20:27
据文献资料报道:吸收双氯芬酸钾片中的双氯芬酸被迅速、完全吸收。吸收量与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相当。口服50mg双氯芬酸钾一片,20-60分钟后,双氯芬酸的血药浓度达到平均峰值3.8μmol/L。食物对双氯芬酸的吸收量没有影响,尽管吸收开始时间和吸收率有轻微的延迟。吸收量与剂量呈线性关系。约一半的双氯芬酸在首次经过肝脏时被代谢(首过效应),因此,口服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仅是同等剂量非肠道给药的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的一半。重复给药后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改变。按照推荐剂量和给药间隔用药后,血浆中双氯芬酸无蓄积。分布双氯芬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7%,主要与白蛋白结合(99.4%),表观分布容积0.12-0.17 L/Kg。双氯芬酸可进入滑液,当血浆浓度到达峰值后约2-4小时内测得滑液中药物浓度最高。药物在滑液中的表观消除半衰期为3-6小时。当血浆浓度达峰值后的2小时,滑液中活性物质的浓度就已经高于它在血浆中的浓度,并能维持12小时。生物转化部分原形分子经葡萄糖醛酸化进行生物转化,但主要转化途径为单羟化、多羟化或甲基化反应,产生几种酚酸类代谢产物(3'-羟基,3'-羟基,3',3-羟基和3'-羟基-3'-甲氧基-双氯芬酸),它们中大多数会发生葡萄糖醛酸化。其中两种代谢产物有生物活性,但其活性远小于双氯芬酸。消除血浆中,双氯芬酸的总清除率为263± 56ml/min(平均值±标准差),其血浆消除半衰期为1-2小时。四种代谢产物(含两种活性代谢物)同样具有1-3小时的短的血浆半衰期。3'-羟基-3'-甲氧基-双氯芬酸有比较长的血浆半衰期。然而,此代谢物实际上没有活性。约60%的给药剂量以原型分子的葡萄糖醛酸化结合物和代谢物的形式经尿排泄,后者中的大多数也转化为葡萄糖醛酸化结合物。不足1%以原形排泄。剩余部分以代谢物形式通过胆汁从粪便中清除。特殊状态下的药代动力学尚未观察到药物的吸收、代谢或排泄与年龄有关。对已知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按常规剂量治疗时,从单剂量的代谢动力学看,原型药物不会产生蓄积。当肌酐清除率<10 ml/min 时,计算所得羟基代谢物的稳态血浆水平比正常人高出大约4倍,然而这些代谢物最终可以经胆汁被清除。对慢性肝炎或非失代偿性肝硬化的患者,双氯芬酸的代谢动力学和代谢情况与无肝病的患者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