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古 咏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情况写下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6 01:2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7:37
当时*年仅17岁,告别父母,离家上学,年纪虽小,壮志满怀。这首诗使该校校长和国文教员十分高兴,连连惊呼:“我们学校。录取了一名旷世之才!” · 这首诗很有新意。其一,蛙的生态写的活灵活现。蛙是两栖动物,常生活在池塘沟边,每年春夏时期,在那里繁殖生长。它们在绿树荫下,浅水池边,蹲若虎踞,静似养神,一有飞虫,立即捕食,那“如”、“养”两字,把青蛙那种待食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大有呼之欲出之势。其二,出口不凡,以诗言志。后两句既写出了青蛙捕食昆虫的特性,又形象地表现出它藐视一切的气魄,不仅幽默有趣,而且通俗易懂,气势感人,正是“有志不在年高”。 · *从小立志报国,观察事物细微。这种精神和作风,在以后的*生涯中,无不表现出来,如1936年《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963年《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种*,相辅相承并大有发展。《咏蛙》诗真是不同凡响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以从三个层面来了解。 *背景。作为一个*家、*活动家,他总是和时代同呼吸同命运的。作为抒情言志的诗歌也恰恰表现了他们这种生活。本词写作于1925年。当时*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动日益高涨,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党内部,对*统一战线由谁来领导,产生了分歧。本词可以说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图,然后提出“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深浮?”诗人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来表达对*领导权归属问题的思考。而在下阕,回忆了青年时代*斗争生活之后,作者写到“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个问句,但实际上是对“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风浪之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由于现代社会个性的张扬,人们不太喜欢从*层面去理解问题。作为*家兼诗人,在诗作中表现对*问题的思考是很正常的。如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茸。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日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7:37
1910年秋,16岁的*到母亲家乡的东山一中读书,那是一所贵族学校,师生都穿得很体面又时尚。*不仅穿着过时,年龄又偏大,被人看成一个傻子,遭受奚落。*压抑着没有说话,独自跑到外边,想起自家门前池塘边上的蛙们鸣鼓声声,景象千万,灵感涌来,吟出一首将是千古传颂的《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作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7:38
貌似是骆宾王小时候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