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4 17:3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0:16
在唐朝历史中以及后世中,李白和杜甫这两大诗仙诗圣为历史与世人留下了太多传承,其诗词歌赋更是传世名著,不管是在唐朝时期,还是现今,他们的才能都是被认可,那么唐朝时期为何未能科举考中呢,源于成也诗赋,败也诗赋。
按理说,两位的诗赋才能是举世认可,不应该在唐朝的科举连进士都屡屡受挫,那到底当初在科举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导致两位均未能通过科举?
李白、杜甫的才能众于诗赋,而科举考究的并不是单一诗赋,而是综合科举唐朝科举考试的内容让两位圣人也陷入无米之炊,据悉,唐朝的科举有五大内容,而诗赋只是其一,这就导致李白与杜甫在其它内容项呈现了减分,虽然诗赋是加分,但在四减一加中,注定与进士擦肩而过。
唐朝的唐玄宗这个时代可以说对于诗文喜爱到了执狂地步,在位期间曾临长安、洛阳宫殿均八次亲自主持科举应试者,录取了很多有才学与诗赋的应试者。
在当时有人还认为诗赋考试乃明经多抄义条,应试者如果只是议论还无法表现自身的真才实学,随加入了杂文两篇,何为杂文项,指一诗一篇,也就是加分项的诗赋考试。
但如果只是出众于诗赋,还远远达不到录试的标准,其墨义、贴经、策问、经义、武举、都能折煞大部分出众于诗赋的应试者,其中就有李白、杜甫。
科举制从隋朝开始,转至唐朝诗文取士时已经历经很多时代,科举不断的完善,也让后来者越来越难登科,据悉,到唐朝时,科举已经分为五个考查内容:
一、墨义,其题内容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的问答而答题,其中包含口试回答墨义中同类的问题,这一项需要心思敏捷方可通核,难度不亚于当今的英语听写。
二、贴经,何为贴经,可以借鉴现代的试卷般,主填空与默写两大方面,考官摘于经书中其一页在试卷上,考生的任务就是写出与之相关联的上下文。
三、策问,即议论,这项考核难度巨大,其中见解含括到*、教育、生产、管理、多项实质性的对策问题,不是一般学问者根本无法让唐玄宗入眼,而众于诗赋的李白与杜甫等两人皆无法完善这项涵盖众多见解的议论。
四、经义,如果说策问考一个人这一生经历的知识去概括,那么经义就是让你回到原点,这一项考究的是围绕书义理而展开的议论,考究的不再是个人的思想,是与朝廷指定的“圣贤书”是遵。
五、武举,这个浅言略过,为何,因为唐朝只考举重、骑射、步射、马*之类等技术,作为国力强盛的唐朝,几乎都有相应训练方式过这考核,不是专考武状元,并非过于严谨。
那么回到正题,既然唐朝重视诗赋并且偏于文学,为何李白与杜甫偏偏未能登科,从上述几个原因可以分析得出。
其一,盛世唐朝人才辈出,如果只是单方面优秀,已经达不到早期科举入门的门槛,所以,竞争激烈导致落科。
其二,唐朝虽然看重诗文取士,但更看重考生对于儒家经典的熟悉度,而不是单一诗赋,而在经学的领域中李白和杜甫两人均涉猎不深。
其三,
作为皇朝,科举是为了选拔人才,让国家更加稳固,考究的是综合,而非让诗人去把持朝纲,诗赋可以言志,但家事国事,并不是言志就能去表达去宣泄的。
唐朝进士科虽然以文取士,但考究*和人事因素才是科举的录取标准,也幸得当初李白与杜甫未能登科,不然哪有时间去创作名诗佳篇,也就没有后来的诗仙、诗圣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0:17
李白和杜甫之所以未能考中,是因为唐朝科举不只考诗歌,也考策论和时政,这些需要严谨的思维。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0:17
因为不是诗写得好就可以。科举考的不仅仅是诗,还要考其他的科目,所以他们没考中正常。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0:18
考试不考诗歌,古代的科举考试考的不会是诗歌,诗歌写得好,不一定文章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