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7 22: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9 22:26
“奴才”是指待奉主人的仆人。奴才一词在春秋就已经出现了,只是对下人的一种称谓。明朝时期,太监称为“厂臣”、“内臣”,大臣统统自称为“臣”,并无奴才称谓。到了清朝,汉人想称奴才,满人想称臣。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汉人只能称臣,皇亲满人却一直在自称奴才。奴才一词的本意是指为皇室服务的仆人,但是随着朝代的变迁,很多词都发生了变化。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24f78f0f736afc3a88d16adb819ebc4b645127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满清*规定,汉人不得称奴才,就是要告诉汉人,要做有人格操守的君子,做奴才才是天底下第一等最光荣的事情,所以要时时刻刻铭记自己的身份。满清*就是要通过这样的表态,来羞辱汉人,打击汉人士大夫最后的尊严底线,让汉人士大夫明白自己的身份是下贱的,所以要拼命的放弃人格尊严,以做奴才为美,以做奴才为人生奋斗的最高目标。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8014c086e061d95f2771ff070f40ad163d9cac1?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清朝前期,仍沿用明时的称谓。清朝皇帝也为了方便统制,大肆禁锢民众思想,强迫汉族及其他民族改俗易服,开始只有皇宫内的太监、侍女便自称奴才。但到雍正时期,这些风气开始蔓延,一些家臣也开始自称“奴才”,一是自我贬低讨好主人,二是外人和主人觉得自个比别人对主人更忠诚,而关系也比一般人更加亲密!朝中的王公大臣在面对皇帝及皇帝的妃嫔时也开始统统自称奴才,以显示自己对皇帝及妃嫔的无限忠诚。至此,奴才便成了王公大臣及下人的邀宠的专用名词。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b292df5e0fe9925ce9740983fa85edf8cb1715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清朝的奴才这个词其实是建州女真奴隶制社会的遗存,奴隶家臣对家主是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可以说是家主的个人财产,而且这身份世袭罔替,老子是人家的奴才,儿子生下来就是人家的奴才,辈辈相传,也就是所谓的包衣奴才。到了清朝后期就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同殿为臣,二品官是三品官的奴才,虽然官大一级压死人,但是在这里大官见了小官仍然要点头作揖。当然说到底,所有满人都是皇帝的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