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7 20:5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7:53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原句是:“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有国”的是诸侯,“有家”者指“大夫”,显然他是在讲做王侯士大夫之道。我的理解是,“寡”指人口少,恰如王侯“称孤道寡”,自指为国中“独一人”。孔夫子这段话是针对他的两个弟子要辅佐主子攻城略地扩大领土人口而发的议论。那么,“均”并非指平均财富,亦非平均领地与人口,而指各守本分,维持*均势。“不患贫而患不安”,很浅显明白,即不怕财富贫乏而怕社会动荡;不论贵族还是平民,不安于既有秩序,不守君臣父子之道,那才是最大的社会危机。盖(因为)各守本分,各社会阶层处于“均势”就不会有贫穷的问题,各方和睦相处就不在乎人口多少,社会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可见,后人理解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是综合了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意为“不患贫而患不均”;由于“不均”会导致人们“不安”于现存秩序进而起来造反,实际上就是“不患贫而患不公”。
原文记载;"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
简析:反映出孔子的反战思想。他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内的问题,而希望采用仁、义、礼、乐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孔子的一贯思想。孔子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均,谓各得其分;安,谓上下相安。"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大,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就今天而言,其仍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面,现代社会的稳定实际上也是要靠一定的平均,如果*差距过于悬殊,社会便有可能分崩离析。且"不患寡而患不均"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公平和正义的思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17:53
语出论语。孔子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