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 2011(游戏)怎么调教赛车让它的加速性能有“质”的飞跃!(会玩懂得人间来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5 16:51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2:54
F1赛车能在5秒内加速到200公里/小时以上,经常以200公里的时速转弯,侧向过载可达4G,最高时速超过350公里。为此付出的代价不止是车手比赛后会脖子痛,在2004年6月美国站,小舒马赫的赛车撞上赛道防撞栏,瞬间承受的过载达78G,此前马萨在加拿大站也撞上轮胎护墙,过载竟高达113G,如果没有头颈保护系统和驾驶舱防撞系统等安全措施,弄不好飞出去的很可能是一颗戴着头盔的脑袋。
小舒马赫为此足足休息了半年,其实F1现在的车速已大大超过了赛道的安全保障范围。但国际汽车联合会*马克斯・莫斯利采取的降低车速的新规则仍不断被抵消。四槽轮胎采用仅仅两年,轮胎厂商就使新轮胎比改革前还要快。2005年赛车空气动力组件的新规则理论上能使下压力减少25%,单圈成绩仍不断被刷新。国际汽联不得不规定从2006年开始用2.4升V8发动机代替现有的3.0升V10发动机。不过车手们并不领情,戴维森说:“比赛过后脖子疼是F1赛车的一部分。速度放慢,还有什么意思呢?”威廉姆斯车手韦伯甚至认为V10发动机都不够格,F1应该使用V12发动机。
如果技术、时间和成本都不受*,赛车会是什么样?至少时速超过300英里(482.7公里)很容易,但就连以标新立异著称的赛车设计师特雷弗・哈里斯也说:“这是很荒谬的,车手是在玩命。不光比赛过于危险,他的血管也将临近爆炸的边缘!”按他的说法,这将是检验人体承受极限的赛车,不应该由工程师来监测赛车的遥测数据,而应该有一群穿白大褂的人来监测车手的生命特征,“那根本就不是比赛,而是制药公司和医生们的一场战争”。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赛车对汽车发展的作用,如同战争对飞机发展的作用一样,它是技术突破的试金石,“比赛改善了汽车”并不仅仅是广告词。60年代,赞助商的美元滚滚而来,赛车的技术水平和速度魔术般地飞跃,同时飞跃的还有车手的危险性。从此,规则制订者的头号任务就是让赛车慢下来,主要手段是禁止最新技术的应用。结果今天的赛车在很多方面并不比日常使用的最好汽车先进。英国空气动力学家马克・汉德福德说:“奔驰E级车有电子稳定控制、新一代防抱死刹车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一级方程式赛车不允许的。”
赛车上的空气动力翼面与飞机机翼相似,不过它们是倒置的,目的是增加向下的压力,保证转向时的抓地力,从而提高转弯时的速度。1966年的Chaparral 2E加拿大―美国优胜杯赛车首次系统提升了抓地力,1970~1972年第一代翼板就使印第车赛的单圈速度从273.5公里/小时跃升至315.4公里/小时。组织者刚刚对此加以*,70年代末又出现了更有效的“地面效应”技术,它利用车身底部的特殊通道在车与地面之间产生低压区,增强抓地力。F1赛车在时速241.3公里时可产生约1135公斤抓地力,如果不受*,10倍的抓地力也能达到,只要抓地力超过车重,赛车在一段半筒形的赛道内头朝下行驶也不奇怪。从1970年的Chaparral 2J参加加拿大―美国优胜杯开始,设计师还用带风扇的底盘产生类似吸尘器的抽吸作用,但1978年类似的布拉汉姆BT46B在F1瑞典站刚赢了一次,“地面效应”和抽吸技术立刻双双遭禁,1983年出现了车底必须平坦的规则。如果这两项技术一起应用,赛车的下压力与阻力之比可以从现有的3∶1提高到20∶1,转弯时最大过载可从现有的3~5G轻松地提高一到两倍。
如果没有*,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使用小型燃气轮机。1968年,乔・伦纳德就用普・惠公司的直升机涡轮轴发动机差点赢得印第500大赛,但立即遭到*,因为再下一步肯定会有人用火箭发动机,还会用反推火箭来减速。80年代,因为允许使用特殊燃料和涡轮增压器,印第赛车的老发动机Offenhauser就达到了1000马力,今天的发动机短时可达6000马力。F1赛车3.0升的发动机约有900马力,在1989年禁止采用涡轮增压器前,1986年达到过1100马力,本田性能发展中心的副主任罗伯特・克拉克说:“如果能采用涡轮增压器,每升1000~1200马力也不是不可能。”但问题并不是需要多少马力,而是可以利用多少马力,这取决于轮胎橡胶的耐热和耐磨能力。其实,利用新的橡胶材料和工艺、计算机控制和电传操纵、主动悬挂(10年前被F1规则禁止)等措施,赛车性能还有很大空间,利用高技术材料,车身最多还能减重一半。
然而,由此带来的弯道速度人体将无法承受。2002年,得州的一次印第车赛就因多数车手感到头疼和眩晕而取消,当时车速只有378公里/小时。时速超过300英里时,车手承受的过载就可能超过战斗机飞行员。飞行员最多可以承受9G,利用最新抗荷服可达12G,50年代宇航医学先驱约翰・P・斯塔普在火箭滑轨上承受过40G,但持续的过载是另一回事。即使依靠新一代抗荷服、高技术药物甚至遗传工程,将来车手能承受10~15G,也很可能没有足够的力气来转动方向盘。
安全措施的提高余地远不如速度潜力,战斗机的弹射座椅反应不够快,美国空军科学家特德・诺克斯说:“拉下手柄后,头300毫秒内无法完成多少动作,但这在赛道上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了。”还有人设想将车手装在充满液体的小舱内,或者在赛道的缓冲区用硅基泥浆代替草坪或沙地。因此,对不受*的赛车,设计师托尼・索思盖特说:“现实地说,必须有一些规则,否则就离题太远,走向荒谬了。” 知道了吗?首先游戏和现实不要混淆,如果你游戏能轻松真实赛车的世界纪录,那你还在家开游戏干啥,直接跑F1去算了。
其次跑的快,虽然调教是有影响的,但是自己本身的技术也是很大的主导,尤其是游戏中。
所以早在游戏里靠所谓的调教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2:54
看不惯LS那些回答,你觉得对你来说有用吗?虽然我的回答晚了一些,但绝对比上面那些长篇大论的有用,而且是我自己玩游戏的心得
首先说赛车调校:
1、下压力,即游戏中的第一项,空气动力学,下压力越大,转向速度越快,但加速与极速越低,因此要在直线与弯道寻找平衡,分两种情况,干地与湿地
(1)干地:摩纳哥赛道前后定风翼全部调到最高,因为该赛道弯多路窄且坡度较大,需要赛车紧贴地面。意大利蒙扎、比利时斯帕这两条赛道可以调到4,后期研发上去了可以调更低,因为这两条赛道都以高速为主,需要较高的直线速度。其他赛道可以调到8,这样既保证了弯道速度,直道也不会受大影响。
(2)湿地:无论下不下雨,只要地面是湿的,无论哪条赛道,全部调到11,这样可以将赛车的打滑降到最低。
2、刹车,也分两种情况,首先刹车平衡不动,其次是刹车力度,湿地选中,防止轮胎抱死产生的打滑,干地选高,以缩短刹车距离,但同样容易抱死,因此如果没有辅助的话,刹车时不要一脚踩到底。
3、平衡,前防滚架调到1,后防滚架调到11,无论什么赛道什么天气都是如此
4、悬挂,前后车身高度调到1,前后弹簧硬度调到11,无论什么赛道什么天气都是如此
5、变速箱,分两种情况,下雨与不下雨
(1)下雨,注意,这里下雨和上面的湿地是不同的,自己理解。下雨时一二档降低七格,三档降低六格,四档降低五格,五六七档降低四个,因为雨天不要求极速,这样可以有尽量高的加速度
(2)不下雨,无论地面湿不湿,只要不下雨就按这个调,摩纳哥赛道同雨天调校,意大利蒙扎和比利时斯帕一档降低三格,二档降低两格,三档降低一格,四档不动,五六七档升高一格,其他赛道按以上调校各档再降低一格以增加加速度。
6、引擎,不动
7、校准、不动
以上调校方案仅入门级建议,但是是我个人认为最方便的,如果需要高级调校可以在网上查找心得。
说完了调校再说说你的其他问题
首先,你说到的瓦伦西亚你的速度比记录慢很多,这是因为瓦伦西亚赛道是修改过的,你跑的赛道和记录的赛道是不同的,比记录的赛道慢了很多,因此不是你技术的问题。于此相同的还有银石和阿布扎比等(因为我就记得这两个,所以加个“等”),都是改建过的赛道,因此想要打破记录是不可能了。
其次,你说你要每一个站都一样,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个站的情况不同,简单地说就是直道与弯道的比重不同,比如同样的调校,放在蒙扎可以跑第一,放在摩纳哥可能就很容易撞车。
最后,你说赛车的直线加速最起码达到350公里每小时或更高,据我所知,能达到350以上的只有上海和斯帕,而且还是把下压力调到最低的情况下,但这样会在弯道上损失很多速度,得不偿失。赛车极速达到400在赛道上是不可能的,只有在试车场才能达到,比如盐湖,而且也是在下压力调到最低,并以损失加速度为代价来提升极速,在这种情况下,在大多数赛道的短距离直道(相对而言)是毫无竞争力的,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转向的。
希望这些能帮上你,虽然来得实在是太晚了……
最后提一句,按照以上调校,只要不是水平太差,以红牛、迈凯轮、法拉利、梅赛德斯、莲花雷诺这五辆车,是很容易打破记录的,毕竟是游戏嘛,很多因素是不用考虑的
………………………………
我咋不知道我还知道这么多……
………………………………
我去,刚开始玩F1 2013,忘记怎么调教了,居然把自己的答案找出来学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2:54
首先游戏和现实不要混淆,如果你游戏能轻松真实赛车的世界纪录,那你还在家开游戏干啥,直接跑F1去算了。
其次跑的快,虽然调教是有影响的,但是自己本身的技术也是很大的主导,尤其是游戏中。
所以早在游戏里靠所谓的调教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2:55
F1赛车能在5秒内加速到200公里/小时以上,经常以200公里的时速转弯,侧向过载可达4G,最高时速超过350公里。为此付出的代价不止是车手比赛后会脖子痛,在2004年6月美国站,小舒马赫的赛车撞上赛道防撞栏,瞬间承受的过载达78G,此前马萨在加拿大站也撞上轮胎护墙,过载竟高达113G,如果没有头颈保护系统和驾驶舱防撞系统等安全措施,弄不好飞出去的很可能是一颗戴着头盔的脑袋。
小舒马赫为此足足休息了半年,其实F1现在的车速已大大超过了赛道的安全保障范围。但国际汽车联合会*马克斯・莫斯利采取的降低车速的新规则仍不断被抵消。四槽轮胎采用仅仅两年,轮胎厂商就使新轮胎比改革前还要快。2005年赛车空气动力组件的新规则理论上能使下压力减少25%,单圈成绩仍不断被刷新。国际汽联不得不规定从2006年开始用2.4升V8发动机代替现有的3.0升V10发动机。不过车手们并不领情,戴维森说:“比赛过后脖子疼是F1赛车的一部分。速度放慢,还有什么意思呢?”威廉姆斯车手韦伯甚至认为V10发动机都不够格,F1应该使用V12发动机。
如果技术、时间和成本都不受*,赛车会是什么样?至少时速超过300英里(482.7公里)很容易,但就连以标新立异著称的赛车设计师特雷弗・哈里斯也说:“这是很荒谬的,车手是在玩命。不光比赛过于危险,他的血管也将临近爆炸的边缘!”按他的说法,这将是检验人体承受极限的赛车,不应该由工程师来监测赛车的遥测数据,而应该有一群穿白大褂的人来监测车手的生命特征,“那根本就不是比赛,而是制药公司和医生们的一场战争”。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赛车对汽车发展的作用,如同战争对飞机发展的作用一样,它是技术突破的试金石,“比赛改善了汽车”并不仅仅是广告词。60年代,赞助商的美元滚滚而来,赛车的技术水平和速度魔术般地飞跃,同时飞跃的还有车手的危险性。从此,规则制订者的头号任务就是让赛车慢下来,主要手段是禁止最新技术的应用。结果今天的赛车在很多方面并不比日常使用的最好汽车先进。英国空气动力学家马克・汉德福德说:“奔驰E级车有电子稳定控制、新一代防抱死刹车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一级方程式赛车不允许的。”
赛车上的空气动力翼面与飞机机翼相似,不过它们是倒置的,目的是增加向下的压力,保证转向时的抓地力,从而提高转弯时的速度。1966年的Chaparral 2E加拿大―美国优胜杯赛车首次系统提升了抓地力,1970~1972年第一代翼板就使印第车赛的单圈速度从273.5公里/小时跃升至315.4公里/小时。组织者刚刚对此加以*,70年代末又出现了更有效的“地面效应”技术,它利用车身底部的特殊通道在车与地面之间产生低压区,增强抓地力。F1赛车在时速241.3公里时可产生约1135公斤抓地力,如果不受*,10倍的抓地力也能达到,只要抓地力超过车重,赛车在一段半筒形的赛道内头朝下行驶也不奇怪。从1970年的Chaparral 2J参加加拿大―美国优胜杯开始,设计师还用带风扇的底盘产生类似吸尘器的抽吸作用,但1978年类似的布拉汉姆BT46B在F1瑞典站刚赢了一次,“地面效应”和抽吸技术立刻双双遭禁,1983年出现了车底必须平坦的规则。如果这两项技术一起应用,赛车的下压力与阻力之比可以从现有的3∶1提高到20∶1,转弯时最大过载可从现有的3~5G轻松地提高一到两倍。
如果没有*,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使用小型燃气轮机。1968年,乔・伦纳德就用普・惠公司的直升机涡轮轴发动机差点赢得印第500大赛,但立即遭到*,因为再下一步肯定会有人用火箭发动机,还会用反推火箭来减速。80年代,因为允许使用特殊燃料和涡轮增压器,印第赛车的老发动机Offenhauser就达到了1000马力,今天的发动机短时可达6000马力。F1赛车3.0升的发动机约有900马力,在1989年禁止采用涡轮增压器前,1986年达到过1100马力,本田性能发展中心的副主任罗伯特・克拉克说:“如果能采用涡轮增压器,每升1000~1200马力也不是不可能。”但问题并不是需要多少马力,而是可以利用多少马力,这取决于轮胎橡胶的耐热和耐磨能力。其实,利用新的橡胶材料和工艺、计算机控制和电传操纵、主动悬挂(10年前被F1规则禁止)等措施,赛车性能还有很大空间,利用高技术材料,车身最多还能减重一半。
然而,由此带来的弯道速度人体将无法承受。2002年,得州的一次印第车赛就因多数车手感到头疼和眩晕而取消,当时车速只有378公里/小时。时速超过300英里时,车手承受的过载就可能超过战斗机飞行员。飞行员最多可以承受9G,利用最新抗荷服可达12G,50年代宇航医学先驱约翰・P・斯塔普在火箭滑轨上承受过40G,但持续的过载是另一回事。即使依靠新一代抗荷服、高技术药物甚至遗传工程,将来车手能承受10~15G,也很可能没有足够的力气来转动方向盘。
安全措施的提高余地远不如速度潜力,战斗机的弹射座椅反应不够快,美国空军科学家特德・诺克斯说:“拉下手柄后,头300毫秒内无法完成多少动作,但这在赛道上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了。”还有人设想将车手装在充满液体的小舱内,或者在赛道的缓冲区用硅基泥浆代替草坪或沙地。因此,对不受*的赛车,设计师托尼・索思盖特说:“现实地说,必须有一些规则,否则就离题太远,走向荒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