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错误观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8 20:5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00:09
父母并不是天生就会教育孩子的,难免出现不恰当的教育,导致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父母教育孩子的六种错误观念
观念一:别人家的孩子好
我发现,中国父母都爱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特别表现在孩子取得较差学习成绩时。 这既是父母与父母之间攀比心理的体现,也是父母对孩子常用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暗示孩子还不够优秀,往往会让孩子变得自卑,也容易产生嫉妒心理,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观念二:赶着孩子去上各种兴趣班
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父母当然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以最大的资源和能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无论是儿童鞋、衣服等穿着上,还是学习上、综合素质上都不想让孩子输给其他小孩。这其实是父母急于求成的心理,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他人,但是却忽视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和承受力,难免出现揠苗助长的效果。
观念三:付出这么多,孩子怎么不知道
“我每天那么辛苦,付出这么多,是为了谁?我觉得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说这句话吧?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求回报的,有时候,父母要思考有没有在不经意之间把自己的意志和梦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当孩子不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完成某一项任务以回应父母的爱时,父母便会觉得很失落,进而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去批评责备孩子。
观念四:必须按照我说的去做
父母有时候会摆大人的架子,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用命令教育的口吻,让孩子做一些他们不愿意做并且不一定正确的事情,违背孩子的真正意愿。众所周知,对不同的孩子应该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用命令式的教育方法。
观念五:做得不好就得骂
“滚吧,滚吧,滚得越远越好”,这是很多父母的口头禅。孩子一有做得不顺心的地方,父母就会以辱骂和嘲讽的方式来批评教育,认为这样孩子才会吸取教训。但我想说,其实这样容易伤到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致使孩子不敢勇于尝试新事物和新方法,抑制了创造性。
观念六:你是老子养大的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说,你的儿童鞋、你的衣服、你的一切都是我辛苦挣钱帮你买的,不听话的话就不给你买新儿童鞋、新衣服!。可是,我想说,这是一种恐吓式的教育方法,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和无所适从的心理。抚养教育子女本来就是作为父母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却成为向孩子 *** 的借口。
中国家长的8种错误家庭教育观念
不能输在起跑线式
许多家长成材心切,恨不得从受精卵开始就进行教育,理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恨不得把唐诗六百首出生第二天就倒背如流,各种兴趣班不惜血本,个个都是*、朗朗、陈丹青、刘翔的结合体方才能显出你教育的成功。完全不会也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死记硬背,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我也奇怪了,中国式考试题目也*翻倍,非要让记住成吉思汗生于哪年死于哪年,有什么用?更可笑的是,有一道题目,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划上横线,结果却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不成了老师喜欢的一句话了吗?*考题无疑在培养孩子察言观色、猜人心思的技能。
含辛茹苦苦肉计式
中国式父母一定要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悲情和忍辱负重,再现身说教,一切为孩子的学习让道,从孩子入学开始美名曰陪着孩子成长,实则是用GPS的监控定位功能完成一次自我失去的抛物线。失去自己的生活空间,方才标榜为中国好父母。
隔壁小王式
它还有个另外的好名字叫:激将法。用隔壁家的孩子如何优秀来打击你一辈子,稍有疏忽就是:你看人家隔壁小王?稍有落后就指出:你看人家隔壁小王?永远有个隔壁小王的高标杆挡在你的面前,自信在中国小孩身上很难持久的存在,要么自信到自负,要么自卑到失去自我。
什么吃亏是福,沉默是金
从小教育孩子要学会忍受、退让、明哲保身,每个人都是聪明人,所以才会出现云南几个持刀歹徒杀掉几十个路人的奇迹。因为人人都是聪明人,都在信奉吃亏是福、沉默是金的人生信条,所以都等著一个二愣子出现力挽狂澜,这个世界不怕坏人有多嚣张,就怕好人有多沉默。
变相拜金主义式
摇身一变成了有钱人的中国父母,刻骨铭心的话就是:我受过的罪可是不想让儿女再受。所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绩好了物质奖励,口头禅就是你给妈妈考上多少多少分数,我就给你什么什么承诺。你给?学习是给父母学的理念深入人心。谈何动力和兴趣?!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思考和人格。
棍棒之下出孝子式
热衷于虎爸狼妈的推崇,“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等,我们传统的打子秘籍就这样传了下来,一部经典武侠连续剧才刚刚开头,接下来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们依然棍棒著自己的孩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唯心式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勤能补拙,天道酬勤。于是很多人用美好的年华和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死磕,呕心沥血,结果只能一生遗憾。另外这种极致的推崇,让人没有敬畏,没有禁忌,开山挡海,战天斗地无所不能,结果就没有结果了。更主要这种思想教育出来的人,更贪婪,*更大。
父母是职称式
好像任何一个不成熟、不完美的人,只要晋升成为父母,就可以一言九鼎,说一不二,否则就是大逆不道。所以在和孩子的平等交流上,永远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给这段空档期美名曰一个新名词叛逆期。结果就有两种可能,一种逆来顺受,一种装洋蒜。尤其在性教育上,掩耳盗铃,打马虎眼。建议父母降降身段,或许才能触控到真实和实际。
教育孩子的6种错误态度
一 表扬过多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如父母总夸孩子“太聪明了”,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与沮丧,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
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体的事情表扬孩子,如“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好!”
二 提问过多
由于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许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学就问个不停,“今天老师有没有提问你?”“数学考得怎么样?”“都和谁一起玩儿了?”……太多的问题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与牴触,落个“讨厌鬼”的名声。
有效的做法是进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他们一起游戏、聊天,在不经意中,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秘密。
三 命令过多
“写作业去!”“把电视关了!”……过于频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充耳不闻”,当孩子经常对这样的命令无动于衷时,父母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誉了。
四 否认感觉
这是许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打针很疼”时,父母经常会安慰说:“宝贝,没关系,不疼的。”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委屈与恐惧。较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宝贝,妈妈知道,打针是疼,可是打完针后病才能好。”意识到自己得到理解后,孩子的感觉会好些。
五 呵斥和嘲笑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某些家长会大声呵斥,“笨蛋!木脑瓜!”这种做法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评。
六 不以身作则
当孩子在外边和人打架时,父母又打又骂的态度会使孩子在内心产生强烈的不满,“不让我打架,你们怎么还打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已威信扫地。教育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