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1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23:00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扩展资料:
朱自清文章的风格特点:
作者善于融情入景即景抒情,例如《荷塘月色》中,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他要无牵无挂独自享用无边荷塘月色,就是要摆脱“心里颇小宁静”,而追求刹那问安宁的心境的反映。
由这种情绪所决定,荷塘景色全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象: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从而产生了“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所谓“恰是到了好处”的意境。追求刹那问安宁,为的是暂时忘却,这里曲折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现实的小满。
但作者毕竟小是真正超然,一听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一股愁思猛地袭上心头,小禁发出慨叹,“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但他却又释然。
接着他又想起采莲的事,但他却又感到“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想起《西洲曲》勾起了乡思,作者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他“乐得暂时忘记”而又不能“忘记”的万分苦恼的心情。
作者一路写景也一路抒情,流连在无边荷塘月色里的,正是作者感触甚重的脉脉情思。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不仅使作品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意境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自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23:01
朱自清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六岁随家人迁居扬州。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他自幼继承父辈的家学渊源,受到士大夫家庭的影响,逐渐养成“整饬而温和、庄重而矜持”的文人气质。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扩展资料: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风格是内容真实、感情真挚:
从内容看,朱自清写的都是他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仅大的事情有根有据,就是一个细节,也力求真实准确。他不能容忍自己的散文中出现丝毫不真实的地方。有这样一件事:他的《荷塘月色》里有一句话:“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
后来有一个读者写信告诉他,说蝉子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觉得自己那晚确是听到了蝉声,但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问了好几个人,并写信向某昆虫学家请教。结果大家都认为蝉子夜晚是不叫的,只是偶尔才叫。朱自清因此怀疑自己记错,准备在散文集《背影》再版时,删掉蝉叫这个句子。
可是后来,他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而一般人对月夜蝉叫的认识不准确。他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观察事物之不易。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朱自清在对待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方面,态度是多么认真严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自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23:01
他家先祖在海州做官,他朱自清出生在今天的连云港市。四岁时,朱自清的父亲到邵伯镇做官,估计是镇长级别,于是全家迁至邵伯的万寿宫。六岁时,他的父亲又将全家搬到扬州,从此便在扬州扎根定居。朱自清读初小高小、读中学皆在扬州,直到十八岁考进北京大学预科,从此后,朱自清便浪萍北京、上海、杭州、台州、温州、昆明、成都等地,那扬州便不常住了。朱自清是十八岁那年完的婚,婚后小家庭先在扬州,后短暂到浙江待过,但后来还是回到扬州,因为扬州有他的大家庭,有他的族人在。朱自清的祖父母和父母过世后都葬在扬州。其发妻在与他夫妻了十二年、生育了六个子女后撒手人寰,也葬入朱家祖茔。朱自清的二女儿和第六个儿子先后夭折也葬在扬州。朱自清与亡妻生的四个孩子在扬州老家生活了多年,直到1946年夏天老家解散,那四个孩子以后对外都自称是扬州人。连他的孩子都说自己是扬州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23:02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23:02
朱自清是中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