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和楷书的特点(书法)65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5 18:3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3:44
一、行书
1、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2、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3、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4、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二、楷书
1、讲究用笔
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去体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
2、笔画分明
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
3、结构方整
钢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
扩展资料:
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近。这相当于从隶书中变出(章)草书——由“正体字”中派生出别支来。桓灵朝的“正体字”除了隶书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们又认为行书就是“八分楷法”的别支。
其实它也是同其他书体一样最初的创始还是一般的群众书写者,只要把八分书写得同其他书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隶体波势,就变成行书了,在汉末一般出土的简书中我们是可以随处看到的。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行书
百度百科-楷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3:45
钢笔楷书和行书的特点及练习方法
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钢笔楷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讲究用笔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去体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因此,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掌握用笔方法。
二、笔画分明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
三、结构方整钢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
练习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练习笔画,主要解决用笔方法问题,目的是生产合格的“零件”;练习结构,主要是解决笔画和部首之间的组合方式问题,目的是学会结构方法,掌握结构规律,从而达到将字写端正、整齐、美观的要求。
钢笔行书的特征
书之称始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张怀在《书断》中是这样阐述行书产生原因的: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既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帮谓之行书。在东汉晚期已有行书了。从行书的产生。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行法”。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行书无法却有体。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另外,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 。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南北朝至初唐书坛,是笼罩在二王行书风格艺术氛围之中的。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此后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均受其影响。元至明中叶。无论是赵孟还是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均在晋唐书风中占据一席之地。明代晚期限至清朝是行书发展的飞跃阶段。
同楷书相比,行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减省点画:为了书写简便,行书对楷书的某些部位作了简化,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省去了五画;“然”字的四点水,由四点变为一横,省去了三画;“近”字的游水,由一点三弯折加一平捺,简化为一竖横折,也省掉若干弯曲波捺;“佛”字中间原是变形的“弓”字,现用横折弯勾代替,一下子省去了两弯。减省点画,大都在字的部首偏旁方面用得最多。
(2)笔势流动 A:增加勾挑与牵丝:写楷书要求点画分明,一笔一画地写,写行书则可点画连起来,在点画之间增加勾挑与牵丝。勾挑是在没有勾挑的点画上,顺势写出短勾,如“古”字的横画,“好”字的撇画;牵丝是在前后不相连的点画之间顺势用细细的牵丝相连,如"丝'宇中间的点画,“心”字的中右两点。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泼。但需要注意的是勾挑与牵丝不能太多,否则用笔就显得不干净,造型也不美观了。
B:改变书写笔顺:行书的书写笔顺,采取的是草书笔顺,同原有的楷书笔顺不同。如“秋、有、戎、半”四个宇,前为楷书笔顺,后为草书笔顺。在写行书时,改变书写笔顺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且要合乎草书的规范。(3)用笔灵活: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写法不大受约束。如“戈”字,横画写好后,既可以直接从右侧翻笔上去写戈勾,也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个小圈再写戈勾;“也”字的浮鹅勾,由上翻笔向下也行,由下直接写下也行;“木”字旁的“木”,一般是写好横竖画后,笔势从左边写撇挑,但如果从右边翻笔写撇挑,也有道理;至于提手旁的一挑,如果依照楷书写法,由上回锋写一挑固然好,用牵丝把竖勾与斜挑连起来写则更佳。(4)体态多变:行书是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活动范围广,表现力丰富,往往一个字有几种写法,体态多变。如“是”字的四个字尾,“花”字的四个字头,写得有收有放,有工整有写意,同中有异,多样而统一,饶有趣味。体态多变是行书的长处,是楷书和草书所望尘莫及的。
从书法审美的角度来看,楷书可分为晋楷、魏楷和唐楷三个系列。
一、三个系列的代表,简述如下。
(一)、晋楷系列以二王为典范,隋朝的智永也是佼佼者。
(二)、魏楷系列以北魏碑刻为典范,包括墓志、造像、碑碣及摩崖石刻等。
(三)、唐楷系列以中唐的颜真卿为典范,初唐四家为铺垫。
二 、三个系列的结构的主要特征,简述如下。
(一)、晋楷的结构主要特征是:稳而有势;匀中见豁;接而能让; 严谨有致。
(二)、魏楷的结构主要特征是:奇趣天成;疏密自然;变化多端。天真烂漫。
(三)、唐楷的结构主要特征是:重心平稳;布白匀称;左右揖让;上下承覆。
同楷书相比,行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减省点画
为了书写简便,行书对楷书的某些部位作了简化,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省去了五画;“然”字的四点水,由四点变为一横,省去了三画;“近”字的游水,由一点三弯折加一平捺,简化为一竖横折,也省掉若干弯曲波捺;“佛”字中间原是变形的“弓”字,现用横折弯勾代替,一下子省去了两弯。减省点画,大都在字的部首偏旁方面用得最多,这同它经常书写有关。
(二)笔势流动
1.增加勾挑与牵丝 写楷书是一笔一画地写,要求点画分明,写行书则可点画连起来写,在点画之 间增加勾挑与牵丝。勾挑是在没有勾挑的点画上,顺势写出短勾,如“古”字的横画,“好”字的撇画;牵丝是在前后不相连的点画之间顺势用细细的牵丝相连,如“丝’宇中间的点画,“心”字的中右两点。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发.但勾挑与牵丝不能太多,太多了,用笔就显得不干净,造型也不美观。
(2)改变书写笔顺 行书的书写笔顺,采取的是草书笔顺,同原有的楷书笔顺不同,目的在更加便于书写。如“秋有戎半”四宇,每组中前为楷书笔顺,后为草书笔顺。在写行书时,改变书写笔顺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且要合乎草书的规范。如果随意胡来,不仅书写别扭,而且结体混乱。
(三)用笔灵活
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有时可以这样写,有时也可以那样写,不大受约束。如“戈”字,横画写好后,既可以直接从右侧翻笔上去写戈勾,也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个小圈再写戈勾;“也”字的浮鹅勾,由上翻笔向下也行,由下直接写下也行;“木”字旁的“木”,一般是写好横竖画后,笔势从左边写撇挑,但如果从右边翻笔写撇挑,也有道理;至于提手旁的一挑,如果依照楷书写法,由上回锋写一挑固然好,用牵丝把竖勾与斜挑连起来写则更佳。
(四)体态多变
行书是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活动范围广,表现力丰富,往往一个字有几种写法,体态多变。如“是”字的四个字尾,“花”字的四个字头,写得有收有放,有工整有写意,同中有异,多样而统一,饶有趣味。体态多变是行书的长处,是楷书和草书所望尘莫及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3:45
钢笔楷书和行书的特点及练习方法
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钢笔楷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讲究用笔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去体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因此,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掌握用笔方法。
二、笔画分明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
三、结构方整钢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
练习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练习笔画,主要解决用笔方法问题,目的是生产合格的“零件”;练习结构,主要是解决笔画和部首之间的组合方式问题,目的是学会结构方法,掌握结构规律,从而达到将字写端正、整齐、美观的要求。
钢笔行书的特征
书之称始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张怀在《书断》中是这样阐述行书产生原因的: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既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帮谓之行书。在东汉晚期已有行书了。从行书的产生。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行法”。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行书无法却有体。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另外,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 。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南北朝至初唐书坛,是笼罩在二王行书风格艺术氛围之中的。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此后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均受其影响。元至明中叶。无论是赵孟还是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均在晋唐书风中占据一席之地。明代晚期限至清朝是行书发展的飞跃阶段。
同楷书相比,行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减省点画:为了书写简便,行书对楷书的某些部位作了简化,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省去了五画;“然”字的四点水,由四点变为一横,省去了三画;“近”字的游水,由一点三弯折加一平捺,简化为一竖横折,也省掉若干弯曲波捺;“佛”字中间原是变形的“弓”字,现用横折弯勾代替,一下子省去了两弯。减省点画,大都在字的部首偏旁方面用得最多。
(2)笔势流动 A:增加勾挑与牵丝:写楷书要求点画分明,一笔一画地写,写行书则可点画连起来,在点画之间增加勾挑与牵丝。勾挑是在没有勾挑的点画上,顺势写出短勾,如“古”字的横画,“好”字的撇画;牵丝是在前后不相连的点画之间顺势用细细的牵丝相连,如"丝'宇中间的点画,“心”字的中右两点。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泼。但需要注意的是勾挑与牵丝不能太多,否则用笔就显得不干净,造型也不美观了。
B:改变书写笔顺:行书的书写笔顺,采取的是草书笔顺,同原有的楷书笔顺不同。如“秋、有、戎、半”四个宇,前为楷书笔顺,后为草书笔顺。在写行书时,改变书写笔顺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且要合乎草书的规范。(3)用笔灵活: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写法不大受约束。如“戈”字,横画写好后,既可以直接从右侧翻笔上去写戈勾,也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个小圈再写戈勾;“也”字的浮鹅勾,由上翻笔向下也行,由下直接写下也行;“木”字旁的“木”,一般是写好横竖画后,笔势从左边写撇挑,但如果从右边翻笔写撇挑,也有道理;至于提手旁的一挑,如果依照楷书写法,由上回锋写一挑固然好,用牵丝把竖勾与斜挑连起来写则更佳。(4)体态多变:行书是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活动范围广,表现力丰富,往往一个字有几种写法,体态多变。如“是”字的四个字尾,“花”字的四个字头,写得有收有放,有工整有写意,同中有异,多样而统一,饶有趣味。体态多变是行书的长处,是楷书和草书所望尘莫及的。
从书法审美的角度来看,楷书可分为晋楷、魏楷和唐楷三个系列。
一、三个系列的代表,简述如下。
(一)、晋楷系列以二王为典范,隋朝的智永也是佼佼者。
(二)、魏楷系列以北魏碑刻为典范,包括墓志、造像、碑碣及摩崖石刻等。
(三)、唐楷系列以中唐的颜真卿为典范,初唐四家为铺垫。
二 、三个系列的结构的主要特征,简述如下。
(一)、晋楷的结构主要特征是:稳而有势;匀中见豁;接而能让; 严谨有致。
(二)、魏楷的结构主要特征是:奇趣天成;疏密自然;变化多端。天真烂漫。
(三)、唐楷的结构主要特征是:重心平稳;布白匀称;左右揖让;上下承覆。
同楷书相比,行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减省点画
为了书写简便,行书对楷书的某些部位作了简化,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省去了五画;“然”字的四点水,由四点变为一横,省去了三画;“近”字的游水,由一点三弯折加一平捺,简化为一竖横折,也省掉若干弯曲波捺;“佛”字中间原是变形的“弓”字,现用横折弯勾代替,一下子省去了两弯。减省点画,大都在字的部首偏旁方面用得最多,这同它经常书写有关。
(二)笔势流动
1.增加勾挑与牵丝 写楷书是一笔一画地写,要求点画分明,写行书则可点画连起来写,在点画之 间增加勾挑与牵丝。勾挑是在没有勾挑的点画上,顺势写出短勾,如“古”字的横画,“好”字的撇画;牵丝是在前后不相连的点画之间顺势用细细的牵丝相连,如“丝’宇中间的点画,“心”字的中右两点。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发.但勾挑与牵丝不能太多,太多了,用笔就显得不干净,造型也不美观。
(2)改变书写笔顺 行书的书写笔顺,采取的是草书笔顺,同原有的楷书笔顺不同,目的在更加便于书写。如“秋有戎半”四宇,每组中前为楷书笔顺,后为草书笔顺。在写行书时,改变书写笔顺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且要合乎草书的规范。如果随意胡来,不仅书写别扭,而且结体混乱。
(三)用笔灵活
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有时可以这样写,有时也可以那样写,不大受约束。如“戈”字,横画写好后,既可以直接从右侧翻笔上去写戈勾,也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个小圈再写戈勾;“也”字的浮鹅勾,由上翻笔向下也行,由下直接写下也行;“木”字旁的“木”,一般是写好横竖画后,笔势从左边写撇挑,但如果从右边翻笔写撇挑,也有道理;至于提手旁的一挑,如果依照楷书写法,由上回锋写一挑固然好,用牵丝把竖勾与斜挑连起来写则更佳。
(四)体态多变
行书是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活动范围广,表现力丰富,往往一个字有几种写法,体态多变。如“是”字的四个字尾,“花”字的四个字头,写得有收有放,有工整有写意,同中有异,多样而统一,饶有趣味。体态多变是行书的长处,是楷书和草书所望尘莫及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3:46
、行书
1、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2、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3、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4、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二、楷书
1、讲究用笔
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去体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
2、笔画分明
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
3、结构方整
钢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3:47
上面的说了那麽多,咱就不重复了,我给你简单的介绍一下吧,楷书:是一种方方正正的字体,写出来沉稳大气,结构严谨,一笔一划的开头,都有种被刀切过的感觉。行书;笔画流畅,牵丝较多,写得好的话,给人感觉潇洒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