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日记全文3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5 18:01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0:07
偶也在等呢,仓土还算写得快的,你要勤快点就去天涯看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998111.shtml
你要懒就等着易读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0:08
目前尚在连载中,楼主耐心等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0:08
作者还没写完 现在在天涯杂谈里有贴 你可以去关注一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0:09
《水浒》中李逵“杀四虎”、“遇李鬼”、“遭罗真人戏耍”等重要情节,均源自南宋文言小说集《夷坚志》。这些题材经过南宋说书艺人的改编,才糅合附会到李逵身上。而在元代杂剧作家笔下,诸如李逵负荆、李逵乔断案等题材的出现。不仅直接为李逵的塑造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在性格方面,也为李逵涂抹出正气凛然与天真朴实等性格集于一身的基本色调。所以说李逵形象的塑造史呈现世代累积与南北融合的特征,其形象是南北文化圈的共同艺术结晶,也凝聚了众多南北方书会才人及编著写定者的心血与审美理想。
两宋时代,京都汴梁与临安的说话艺术,可谓场面兴盛、技艺高超。北宋仁宗、南宋高宗都是“说话”技艺的喜好者。上行下效,民间风气可想而知。有关南宋时的水浒说书情况,罗烨的《醉翁谈录》一书中记有“花和尚”、“武行者”、“青面兽”与“石头孙立”等话本名目,而大名鼎鼎的李逵却未见到踪影。
如今可以考察到的李逵的原型故事无一例外地出现在南宋初年的南方志怪小说集——《夷坚志》中。这几则本事材料,恰好组成李逵故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夷坚志》乃南宋著名文人洪迈(1123~1202)的好奇自娱之作,故事以志怪为主。此书在南宋初年出版后很快就风行南宋各地①,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半通俗读物,也成为了当时说话艺术主要的取材对象。它对于南宋说书艺术影响甚巨,“是当时说话人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罗烨在其《醉翁谈录·小说开辟》中声称说话人必须做到“《夷坚志》无有不览”。明乎此,李逵故事有三则素材居然都源于此书也就不奇怪了。下面就此三则故事与《水浒传》作一比较,对可能影响《水浒传》成书及创作风貌的因素略作分析。
《夷坚甲志》卷十四有《舒民杀四虎》条,此正是“李逵杀四虎”的原型。最早持此观点的是鲁迅,见其《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孙楷第先生的语气更为肯定,他认为“李逵杀四虎”事,完全依此改写。
《舒民杀四虎》事发生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记舒州当地某人杀虎夺妻之事,洪迈的老乡——番阳某人是故事的见证者。所不同者,《水浒传》在改编中突出了李逵的孝心与勇猛。《舒》中的两只大老虎皆因人洞之时以尾部先入,故为洞中藏身者从背后轻易刺死。而《水浒传》中李逵杀雄虎,则颇费周折,这种改编凸现了李逵的雄健与武勇。但马雍先生称《水浒传》李逵杀虎之所以描写生动,“实当归功于景卢(即洪迈)”,其言甚是①。番阳乃洪迈故乡,与江州相邻;而舒州为今安徽省安庆市,是从江州顺长江而下的首个重要府治。可见此则小说描述的是发生在当时江南的一件奇事。
《夷坚志》支丁卷第四有《朱四客》条,故事讲叙婺地某人朱四客,在看望女儿途中遭遇盗贼,朱氏勇夺其*并将盗贼踢于崖下,没想到傍晚投宿旅店,恰好正遇到贼窝,朱氏烧了此贼房屋后脱身离去。此为《水浒传》“真假李逵”故事的原型。《水浒》中写李逵上梁山后欲回乡取母,至沂州境,路逢假冒黑旋风者,李逵斗倒此人后欲杀之。李鬼自言家有老母,因赡养之故方来此打劫。李逵怜其孝心,给了银两放走此人。后李逵投宿于某山村人家歇卧,恰遇李鬼跛脚而归,向其妇自述经历,正被李逵听到,于是李逵杀此二人,焚屋而去。二书情节脉胳极其相似。且录《夷坚志》原文,备参:
婺民朱四客,有女为吴居甫侍妾。每岁必往视,常以一仆自随。因往襄阳,过九江境。山岭下逢一盗,躯干甚伟,持长*,叱朱使住而发其箧。朱亦健勇有智,因乘间自后引足蹴之;坠于岸下。且取其*以行。暮投旅邸。主媪见*,扣之。遂话其事。媪愕然如有所失。将就枕,所谓盗者跛曳从外来,发声长叹日:“我今日出去,却输了便宜,反遭一客困辱。”欲细述所以,媪摇手指之日:“莫要说,他正在此宿。”乃具饭饷厥夫,且将甘心焉。朱大惧,割壁而窜,与仆屏伏草间。盗秉火求索,至二更弗得。夫妇追蹑于前途十数里。朱度其去已远,遽出,焚所居之屋。未几,盗归,仓皇运水救火,不暇复访。朱遂尔得脱。
细加比较,二书之间颇多细节相同之处,如人物对话,如盗贼跛脚而归等。这个故事的发生地正好在江西九江(即江州),朱四客从婺州(如今的浙江金华)到襄阳,途经此处。此事情节离奇,堪称精彩,必会成为说书艺人所采编的绝好对象。笔者疑心,早期说话故事中的主人公也许会改写为某位江州的英雄,后来才附会到李逵身上。但因本事原在江州,故也使得李逵与这江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后我们来看《陈靖宝》条,此是《水浒传》中“罗真人戏耍李逵”的本事所在②。试看其原文:
绍兴甲子岁,河南邳徐间多有妖民以左道惑众,而陈靖宝者为之魁杰。虏立赏格捕之,甚峻。下邳樵夫蔡五采薪于野,劳悴饥困,衣食不能自给,尝叹喟于道曰:“使我捉得陈靖宝,有官有钱,便做一个快活汉。如今存济不得,奈何!”念念弗已,逢一白衣人荷担,上系苇度,从后呼曰:“蔡五,汝识彼人否?”答曰:“不识。”白衣曰:“汝不识,如何捉得他,我却识之,又知在一处。恨独力不能胜耳。”蔡大喜,释担以问。白衣取苇席铺于破垣之侧,促坐,共议所以蹑捕之策。斯须起,便旋路东。回顾蔡,厉声一喝。蔡为席载起,腾入云霄,边空而飞,直去八百里堕于益都府庭下。府帅震骇,谓为巨妖。命武士执缚,荷械狱犴,穷讯所由。蔡不知置辞,但言:“正在下邳村下,欲砍柴,不觉身已忽然飞来。实是枉苦。”府移文下邳,即其居访,逮邻左,验为平民,始获免。而靖宝竟亡命。疑白衣者是其人云。
此文写的是一个樵夫蔡五想捕盗贼以获悬赏,却为会妖术的盗贼所戏弄的故事。如今《水浒》第五十三回《戴宗智取公孙胜,李逵斧劈罗真人》记李逵因斧劈罗真人,受到罗真人戏惩:真人以白手帕铺于石上,唤李逵踏上,说是要送归梁山。那手帕化一片白云飞起。罗真人喝声“去!”一阵风把李逵吹入云端,耳边只听得风雨之声,不觉径到蓟州地界,却从蓟州府厅屋上骨碌碌滚将下来,当时正值府尹坐衙,看见半天里落下一个黑大汉来,谓是妖人,命狱卒痛打之。李逵只得招做“妖人李二”,被大枷钉了,押下大牢。情节与《夷坚志》的《陈靖宝》条全同①。二者相袭改编的痕迹,不言自明。
本事的发生地,在江苏的徐州与邳州之间,地属江南,与山东省邻近。而樵夫被芦席所载,飞至八百里外的益都府(今山东省青州市)。可见此事确与山东有些关联。《水浒》的改编则将地理更加北移:李逵与戴宗二人到蓟州(今属天津)寻觅公孙胜,李逵在云中飞行之后掉在蓟州府衙门,可知飞行不远。这似为《水浒》改编的疏漏处。再者,《水浒》中是以手帕化云飞行,文中却称“如芦席大”,却不正是改编自《夷坚志》所“露出的马脚”吗?
上述三则本事,发生地皆在江南,其中两篇或在江州或与之关联。那个时代说话艺术中有“朴刀”、“杆棒”一类的题材很是流行,虽然《醉翁谈录》中存留下的这类话本名目多数已经无从考实。由此,笔者揣测,上述三个作品很可能最初会被南宋说书艺人利用来塑造“朴刀”、“杆棒”一类的某位草莽英雄,而且这位草莽盗贼的籍贯与活动范围应该在江州或其附近。后因南宋期间李逵故事的单薄,于是有艺术人转以此类素材附会到李氏身上。笔者揣测这些素材为南宋民间艺人改编,也许起先塑造出的是一位江州籍英雄,后因李逵故事之单薄,遂又转而附会到李氏身上。当然,在《水浒》故事流行于南宋的街头巷尾时,说书艺人为了彼此争雄,也不排除直接采用《夷坚志》中素材来丰富水浒传奇的可能。
上面已经提到《夷坚志》影响到《水浒》决非偶然。其实,不特李逵其人,即鲁智深的人物原型也似出于《夷坚志》。而侯会的《(夷坚志)中的(水浒传)素材》也向我们昭示着两书之间的密切关系。此外,学者们指出《水浒》故事与南宋时其他说话文艺(如“说铁骑儿”)有同生共长的现象,这一点完全可以想象。总之,李逵的形象,正是在南宋时各类说书艺术交流互渗的大背景下,在文言小说家与说书艺人的合力下,逐渐吸纳各类素材与营养,才慢慢在众多传奇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与人格魅力的。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你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