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2:25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2:35
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卷四)后世人评判宋明理学时,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等。实际上朱熹的这句话反映的是宋儒的理欲之辩,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想了很长的时间,总觉得后世的理解有问题。我认为朱熹的这句是继承和发展了孟子以及二程的思想,有其道理所在。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卷七)简单的说,朱熹主张的是明理见性,人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所以看不到自己的真实面貌,所以不能体悟到天地之理,要想体验到、找到万事万物的共同之理,就要除去人的私欲。孟子提出了“尽心”、“存心”、“养心”之学,“尽心”就是要在认识上达到自我超越,“知性知天”;“存心”也便是“养心”,即是养性知天,所以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孔子的意思是人有不同,但初始共同的地方很多,但是由于习染性情就变的很复杂多样了,孟子在这个问题上认为人的“真我”是一样的,为什么不同哪?主要是因为人的私欲,所以他提倡要超越“自我”,实现“真我”,这也就是他发挥孔子思想的一个方面,也是他给宋明理学家留下一个可以发挥的地方。程颢提出了“存天理,去人欲”的思想,他和朱熹一样是从“理”上来的。他在《答张横渠定性书》中说的很明了,“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很麻烦不是这样几句就可以说明白的。
孟子还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心,充实之谓美,充实而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人抛去自己的私欲,找到自己的真实性情内在潜能,真实的自我存在,由小化大,便可以成圣成神。他说这些,就是要讲这是个渐进的过程,同时强调人有其正常的需要(“可欲”),所谓“私欲”并不是说人所的生理需要和生活需要,而是讲除这些正常需要以外的*。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是不同一般所讲的禁欲主义的,他是从自己的哲学观引发出来的对人一种理智要求。后来人尤其是那些想要控制人思想的人,演化而成几乎或者就是禁欲主义了,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2:35
。老实说这是废话。天理?
何为天理?简单的来理解:公平,公正便是任何一个时代的天理。也是真理。
而天理是被创造出来的,其实也就是政.府创造的。历史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在有公平公正的天理之下,谁也别想着去创造出另一个天理。
存天理:维持现有*所创造的真理,
灭人欲:毁灭人们想要创造另一个真理的思想,
这就有个问题了:到底是*?还是合理的毁灭?
在讲究绝对自由化的后现代主义社会。你觉的呢?
守成之思想,庸人所行之道而已。我非常鄙庸。所以我说这是废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2:35
“存天理,灭人欲”
理学的初创者为北宋的周敦颐,而发扬光大者是程颢、程颐两兄弟以及南宋的朱熹。程颢字伯淳,程颐字正叔,洛阳人。二人同师于周敦颐。周敦颐提出「无极」是宇宙之根源,而二程则更进一步提出「理」是天下万物之本。但程颢注重内心修养,后为南宋陆九渊所承。程颐主张格物致知,并提出「去人欲,存天理」,宣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其主张由南宋的朱熹所祖循,并称为「程朱之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2:36
维护封建统治着利益!同时也是为了实现他个人的人生价值!对封建王朝有促进作用,但后期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哇!!!楼上的那么专业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