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2:1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7:12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身边的*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都担心他们会沉迷于小说、电视、游戏、手机等,其中,最大的*当属手机了。
很多父母都在苦苦思考:该如何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和程度。
为什么大家如此重视这个事情?看一看那些令人心痛的事故就明白了。
2020年年中,在安徽黄山一所寄宿制中学里,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翻出了宿舍窗外,脚踩着窗台上极小的平台,双手紧紧抓着栏杆。他情绪非常激动,嚎啕大哭,听着非常痛苦无助。
究竟是什么,把一个孩子*成这样?这个男孩在“遗书”里写道:“对不起,你们去生一个更好的吧,我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对不起。”
庆幸的是,他被救援人员救了回来,*俩抱着大哭。
这个孩子因为沉迷于手机,而影响了学习。自己内心感到非常愧疚,想改掉这个毛病,但几次下来总是失败,总是忍不住。在愧疚与痛苦的纠结中,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种沉迷于手机的“瘾”,成为了现代未成年的通病,甚至有了低龄化的趋势。
根据共青团*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儿童“触网”年龄愈发提前,其中,6-10岁占比超过六成,且八成以上都具备较强的网络能力,对0—5岁幼儿父母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智能手机使用率为80.4%。
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用了10年的时间,跟踪了100名中下阶层家庭的孩子。其中,由50名是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50名是对手机痴迷的孩子。
10年后,跟踪结果让人吃惊:
50位痴迷手机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学。另外50名不玩手机的孩子几乎全部考入大学,只有三名孩子高中毕业后选择在家帮工。这些考入大学的孩子们,有16位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看到这个结果,应该很多人都在疑惑:手机究竟是如何毁掉孩子的?
1、影响孩子健康
视力下降,颈椎变形、不适等,都是有形的、眼见为实的伤害。另外,沉迷于手机的孩子,会对运动锻炼表现出消极态度,导致运动能力低下,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2、易患抑郁症
孩子沉迷于手机,就意味着,他们享受宅家的时光,不交朋友,也不善于沟通交流。这样的孩子与普通孩子相比,患抑郁症的比例更高。
3、损伤脑神经
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 一项测试表明,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多60%,对神经系统的伤害也远大于*,进而影响健康状况和认知能力。
4、降低学习兴趣
相较于手机上轻松愉悦的信息,枯燥乏味的学习仿佛更加无趣了。尤其是在遭受到父母的指责之后,总是习惯在网络世界里寻找慰藉,恶性循环,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成绩下滑是必然的结果。
为了让更多孩子免受手机的“侵蚀”,很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关*,例如:法国新法案规定,学生在这个校园和教师都不得使用手机。虽然我国还没有相关的*,但也要重视起来。
作为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防止孩子过度沉迷呢?
1、不强硬不软弱,有效引导
面对孩子沉迷手机这个难题,通常有两种家长:
一种是强硬的家长。将手机没收,将游戏卸载,如果发现孩子偷偷玩,就打骂斥责一通。
当他们在沾沾自喜,自己赢了的时候,其实付出的代价很大。孩子不仅会对孩子产生怨恨,而且还不易培养自律精神。这样的孩子就像弹簧,你对他的“压迫”越深,他的反抗也就越强烈。通常是,你越不让他玩,他就非得玩,只要有机会就赶快玩,抱着手机不撒手。
第二种是软弱的家长。孩子只要一哭一闹,就举白旗投降,听之任之。这样只会让孩子为所欲为,并学会用发脾气来控制父母,怎么让父母感到内疚,怎样对父母表示*。
时间久了,孩子常常冲动、人性、无法控制、无法管教,并成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合作的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被宠坏的孩子”。
由此可见,面对沉迷于手机的孩子,家长一定要避免走这两个极端,掌握正确的引导方法。
2、约法三章,解决冲突
如果说,让孩子丝毫不碰手机是不可能的,可以给孩子约法三章:玩游戏可以,但要约定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要承担违约责任。
在”约法三章“时,要注意四点:
(1) 清晰的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
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
→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
(2) 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
在这个过程,要少说”不“,多说”可以“。
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3) 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可以看到。
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与鼓励。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
(4) 一定要守“约”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任何时候,我们的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须建立在无条件的爱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
否则,无论我们的教育方法或教育内容是多么的正确,对孩子的未来是多么的有价值,都难以最后实现我们教育的期望,对我们的孩子成长构成真正的意义。
3、放下手机,陪伴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放下了手机,孩子自然不会沉迷。一定要给孩子做好榜样,要想孩子做到什么,自己先要做到什么。
父母经常看手机,会让孩子少了许多陪伴,转而把这种依赖感转移到手机上。
如果你的孩子正沉迷手机无法自拔,或者你想预防孩子成为“手机控”,请记住,千万别使用强权主义和霸王条款哦!慢慢引导孩子,让他意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与他约定具体的手机使用时间和频率,并坚持执行下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7:13
我觉得父母应该给孩子制定一个奖励制度,比如说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手头的作业之后,就让他们玩半个小时的手机。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7:13
现在孩子玩手机已经上瘾了,会打游戏看直播打赏等,一定要强制性执行,让他们规划好自己的时间。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7:14
想要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就要给他们进行奖励机制,告诉他们玩这么长时间以后的奖励是什么,从而有效的控制吧。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7:15
很多时候,家长面对沉迷电脑、手机的孩子都会感觉到束手无策,威*利诱都不会见效,就是感觉自己的小孩油盐不进。甚至有些时候,如果自己非要去管制孩子,让他们不要玩游戏,还会爆发很激烈的家庭冲突。孩子读初中了,要不了多久就要中考了,如果想中考能考上重点高中,家长一定要现在帮孩子戒除网瘾,建立手机网络界限,才可以引导孩子把心思回到学习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