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2: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6:01
伐佐夫,1850年生于巴尔干山南麓的索波特城(现名伐佐夫格勒)。童年时在本地学校上学。15岁去普罗夫迪夫中学求学,从小爱好文学与诗歌。早期的诗作深受当时流行的感伤主义的影响。他曾在罗马尼亚经商的伯父处当学徒。
伐佐夫常和侨民中的*者来往,深受波特夫的影响。充满**的《松树》(1872)一诗,为他赢得了声誉。后来,伐佐夫加入卡勃列什科夫领导的索波特秘密*委员会,从事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其间发表的《帕纳久里什合起义者》一诗号召人民起来斗争,为1876年四月起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四月起义失败后,他*罗马尼亚,在布加勒斯特继续写诗,体现了人民“不自由,毋宁死”的决心,并揭露异族统治者对起义*的残酷性,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诗集《旗与琴》(1876)和《保加利亚的悲哀》(1877)是突出的代表作。这两部诗集与《拯救》(1878)组成了描写四月起义的三部曲,推动了保加利亚进步诗歌的发展。
1878年保加利亚获得独立,伐佐夫回国任贝尔科维察地方法庭庭长。这期间成就了中篇小说《米特罗凡和陶尔米道尔斯基》(1882),描写诨名叫“小猪”的法官和绰号叫“狗头”的律师两个朋友之间的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丑态,对外省上流社会生活的庸俗和无聊进行了深刻地嘲讽。
1880年,伐佐夫移居普罗夫迪夫,组织名为“科学”的文学团体,创办同名杂志;后又主编《曙光》杂志和《人民之声》报,出版了诗集《琴》(1881)、《田野和森林》(1884)、《意大利》(1884),中篇小说《*者》(1883~1884)、《叔叔伯伯们》(1885)。他还创作了塑造了一系列民族英雄形象的组诗《被遗忘者的史诗》,它标志着伐佐夫爱国主义诗歌的高峰。此外,他创作的《石丘》、《扎果尔卡》(1883)等8*诗则取材于民族解放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