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2:2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0:03
乐: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
痛:乐景不常,盛事难再,生命的流逝谁也无法阻挡,一种郁结已久的挥之不去的对生命的感伤之“痛”便油然而生。
悲: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的慨叹。
《兰亭集序》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扩展资料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兰亭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
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
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齐彭殇”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兰亭集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0:03
1、乐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聚会的人不在多,而在“贤”,而且超越了年龄界限,怎能不乐?“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修竹、清流写出了景色的清新淡雅,崇山、峻岭、茂林则写出了景色的繁盛阔大,一个“又”字还能看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知足感。景色很美怎能不乐?“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一觞一咏”中两个“一”字使得贤士们的儒雅和诗意气息扑面而来。
“幽情”,幽深内藏的情感,这是在通常情况下难以表达或者不愿表达的情感,“畅叙”,畅快地抒发,在这一“畅”一“幽”的对比中,可见东晋贤士们在一起饮酒、赋诗,没有人为的礼仪约束,身心得以完全释放,获得无限自由。这怎能不乐?“
2、悲
随着宴会的结束,刚才的人、景、事以及对这一切的美好感受都将过去,作者一下子从刚才对寥廓永恒的宇宙和优雅的乐事的享受中回到现实,忘我的境界破碎了,难免有失落之感。乐极生悲,人之常情。
3、痛
作者的思绪被拉回到现实,渺小短暂的个体感受凸显起来,他又思考了更多,或者说是又勾起了他更多曾有的思考。
人生何止是这场盛宴难再令人感慨万千,人一生当中什么人和事、什么喜怒和哀乐、什么名和利等等不都是过眼云烟,“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这怎能不令人痛心?
文章特点: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兰亭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
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
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齐彭殇”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兰亭集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0:04
晋朝司马氏当政,司马氏性情残暴,治世无道,这是背景,而作者的悲大多由此而发.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0:05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乐,痛,悲的原因是什么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0:05
啊哈哈哈我都不敢问你们一个人怎么